第九十三章 难当大任
作品:《大明:我要当乞丐,老朱却让我当国师》 俞通海和廖永忠,他们两人不但扮演了黄盖的角色。
而且,也扮演了周瑜的角色!
这场战役之中,两人是绝对的核心。
“凌先生,两人的能力既然如此强大。”
“那么,让他们负责攻打倭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朱棣说道。
两人在他的心中,也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非也!”
凌峰摇头道。
“凌先生,这是为什么?”
“两人的水战功劳,可是第一的存在。”
“为什么就不能攻打倭国呢?”
“难道凌先生担心,这两人赏无可赏了吗?”
朱棣一脸不解道。
“哈哈哈哈!”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实际上,这两人如果在建国之前,他们的打仗水平的确十分厉害。”
“现在呢?”
“还真的不一样了。”
“他们在建国之后,心性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可以说,他们真的难以担当大任!”
“皇上如今不再重用他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凌峰说道。
朱棣和徐妙云看着他,露出疑惑之色。
“俞通海这个人,实际上全部靠着自己的蛮力。”
“上一次他之所以大胜,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存在。”
“而且,造船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他的强项。”
“廖永忠在建国之后,再也没有打过一次仗。”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花天酒地。”
“关键是,他还不断的欺负百姓和民女。”
“像这样的人,也就等于全部废了。”
“就算是有一个好的将军的头衔,哪有有什么用呢?”
凌峰说道。
他将这两人,倒是说得一无是处。
海战一事,毕竟事关重大。
大明不禁是攻打一个倭国,以后还要深入大海的另外一边。
如果真的将这样的重要任务交到两人手中,大明的航海事业绝对会受到严重影响。
凌峰认为,两人绝对不能担此重任!
“原来还真是这样!”
“自从大明建国之后,俞通海和廖永忠,几乎就被闲置下来。”
“也难怪,皇上没有再重用两人!”
朱棣说道。
但他的心里,还是有许多疑问。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人的水战经验,还是十分丰富。”
“不就是让他们攻打一个小小的倭国吗?”
“干嘛非要如此慎重呢?”
朱棣继续说道。
“一个小小的倭国?”
“难道的大明的志向,就真的这样吗?”
“现在,我不妨直接告诉你!”
“一个倭国,绝对不是大明的志向。”
“大明的未来,可是星辰大海!”
凌峰说道。
眼前的这个张四,目光还是太过短浅。
一个倭国,就当成是大明的航海目标了。
如果真是如此,大明干嘛要在倭国身上花费那么多的心力呢?
“凌先生,你说得对!”
“弟子实在是太愚笨了。”
“大明未来的志向,应该是星辰大海!”
朱棣说道。
这一刻,他也开始振奋起来。
星辰大海四个字,已经狠狠击中了他的内心。
大明未来的征途,可是整个世界。
倭国在大明的眼中,根本就不够看!
“凌先生,那在你的眼中,谁跟合适呢?”
“大明海军将领,原本就没有几人。”
“俞通海和廖永忠如果不行的话,其他的人,那就更加不行了!”
朱棣说道。
俞通海和廖永忠,虽然不行。
但目前来看,却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一时之间,大明去什么地方寻找更为合适的人呢?
凌峰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一旁的徐妙云却率先开口。
“凌先生,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我说的对吗?”
徐妙云说道。
“哈哈哈哈!”
“知我者,真是妙云也!”
凌峰大笑道。
“哦?”
“凌先生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朱棣不由得疑惑道。
朝廷之中的大臣,他还是十分熟悉。
无论怎么想,就是找不出来一个合适的人选。
凌峰,虽然比他懂得的东西多。
但朱棣在这方面,自己还是十分自信。
自己都没有想出来,凌峰居然就有了答案。
经过半天的思考,他依旧没有想出来。
“凌先生,那人到底是谁呢?”
“大明,真的拥有如此远征的人才?”
朱棣说道。
……
二楼!
“俞通海和廖永忠,居然连凌峰都知道不行。”
“由此可见,这两人朕还真的不能用!”
朱元璋说道。
听到楼下三人的对话,他也不禁感慨起来。
俞通海和廖永忠,两人的确有一定的人气。
但大明建国之后,他们也是越来越放肆。
俞通海率领水军的领导能力,也在不断的下滑。
像他这样的人,真的很难委以重任。
对倭寇一直保持防守的态度,朱元璋也是因为水军的荒废。
廖永忠,那就更加的离谱!
长期下去,朱元璋怎么可能饶恕他?
“父皇,这个廖永忠,他所做的事情比我们想象之中更加放肆。”
“你看他,现在已经到了强抢民田、民女的地步。”
“一旦放任他继续这样下去,大明开国、元、勋的名声,不被他给破坏了吗?”
朱标说道。
他听到凌峰的话,也是十分愤怒。
廖永忠以前在他的眼里,只不过跟一些商人勾结而已。
自己赚点钱,也是无可厚非。
所以,他对廖永忠的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廖永忠的魔爪,已经伸到了老百姓的家中。
这件事情对于大明皇室来说,绝对是不可饶恕的。
他们的底线,已经被触碰。
对廖永忠,必须进行惩戒才行。
朱标想到这里,也是越来越气愤。
此时的朱元璋,倒是表现得十分平静。
不过,他却不是不在乎廖永忠的罪行。
而是他的心里,还存在一些疑虑。
“凌峰说的话,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
“每天待在这里行乞,廖永忠做的事情,他怎么知道呢?”
“我们回去调查之后,这件事情再说!”
朱元璋说道。
凌峰说的话,他心里虽然认为八九不离十。
但是,还得经过调查之后再定论。
“父皇,你说得有道理!”
“仅仅就凭凌峰的一面之词,也不可以相信!”
“咱们自己,也得有自己的判断。”
朱标说道。
听到朱元璋的话,他惭愧低下了头。
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武断了?
趁此机会,朱元璋对朱标嘱咐起来。
“你最为太子,心里应该明白。”
“凌峰对大明,虽然帮忙巨大。”
“但是,咱们皇家有些事情,也不能全部依靠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