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糖醋烧鹅
作品:《大明:我要当乞丐,老朱却让我当国师》 所有的一切,都是朱元璋的安排。
他故意让人,直接北山找到徐达的大军。
让徐达在朝堂上,特意汇报这件事情。
刚刚从北方回来的徐达,他说的话,那些大臣也是深信不疑。
而且,朱元璋和徐达也是提前配合好的。
徐达的威信,这件事情不就成了吗?
不过,徐达不了解事情的真相而已。
直到现在,他也不清楚!
……
养心殿!
朱元璋和徐达,他们终于来到这里。
徐达刚刚进入殿中,就闻到一股异香。
他感觉既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
怎么如此奇妙呢?
瞬间,他咽了咽口水。
朱元璋看到他的样子,不禁坏笑起来。
“天德,你是不是感到馋了啊?”
“陛下,微臣失仪了!”
“什么失仪啊?”
“里面的好东西,可是专门给你准备的。”
“赶紧进来吧!”
两人朝着殿中,直接走了进去。
刚刚进入,一眼看见马皇后坐在桌子旁边。
一个金色的盖子,放在桌子上面。
盖子的下面,应该藏着美味。
“臣拜见皇后娘娘!”
徐达立即行礼道。
“天德,你回来了!”
“赶紧过来!”
“这一次,也算是我跟重八给你接风洗尘了。”
“来到这里,还需要那么多的规矩吗?”
“跟老家一样就好!”
马皇后说道。
她十分客气,也没有一点架子。
但徐达心里,还是十分好奇。
桌子上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呢?
徐达凯旋而归,朱元璋其实可以给他摆一个盛大仪式。
邀请朝廷百官,一起为他庆贺。
这样虽然热闹,但两人却显得有些生分。
不管怎么说,徐达可是朱元璋的发小。
宁愿简单一些,也不愿多一些繁琐礼节。
两人唠点家常,才更有情调。
两家联姻的事情,也可以顺便谈谈。
很快,三人坐下。
桌子上面的香味,已经越来越浓。
徐达的口中,早就满口生津。
看到他的样子,朱元璋和马皇后大笑起来。
“天德,看你的样子很馋啊!”
“我在当年的时候,为了让你有一口羊肉吃。”
“还特意将地主家的羊子给杀了,地主将我打了一顿。”
朱元璋说道。
他将小时候的事情,直接说了出来。
但这种事情,他还真的干过。
徐达闻言,倒是感到不服。
“陛下,当年的事情,你也不是为了我吧!”
“羊腿上的肉,不都是被你吃了吗?”
“我就喝了一点羊肉汤啊!”
徐达说道。
朱元璋和马皇后闻言,更是大笑不已。
“什么喝羊肉汤?”
“你直接说没有喝饱呗!”
朱元璋说道。
“实话实说,我当时倒是喝饱了。”
“跟着重八哥,怎么少了肉汤呢!”
“否则,我怎么当上将军?”
徐达说道。
他能喝到肉汤,已经十分满足了。
以前如此,现在亦然!
朱元璋封他为大明开国功臣,如果受到百官和百姓的敬畏。
但是,徐达在他们面前,从来没有什么架子。
自己,只是一个喝汤的,不是一个吃肉的人!
“陛下,你就放心好了。”
“臣只要能够喝汤,也就非常满足了。”
“其他的上次,臣不需要!”
“当然,臣也愿意为陛下效劳!”
徐达说道。
“天德,如果再说这样的话,就显得咱们太过生疏了。”
“对于你的性子,我难道还不知道吗?”
“朝堂之中,虽然那么多的文武百官。”
“但是,朕唯一相信的人,依旧只有你!”
朱元璋说道。
“你们两个,一聊就是那么多。”
“看看饭菜,都快要凉了。”
“你们吃还是不吃?”
马皇后说道。
盖子下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吃,怎么不吃啊?”
“这件事情,我还差点给忘了。”
朱元璋说道。
他看着徐达,露出十分神秘的样子。
“天德,你猜猜看!”
“盖子下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
“闻起来,感觉有点像是烧鹅的味道。”
“但是,还有我从来没有闻过的另外一种味道。”
“具体是不是烧鹅,我也无法说清楚!”
“陛下,臣真的无法猜出来!”
徐达说道。
他也是想着,就也是感觉糊涂。
皇上的东西,他怎么敢乱猜呢?
“哈哈哈哈!”
“实际上,你已经猜出八九不离十。”
“盖子下面,的确就是烧鹅。”
朱元璋大笑道。
“可是,怎么会有另外一种味道呢?”
徐达一脸疑惑道。
朱元璋没有开口,直接将盖子揭开。
盖子下面,真的就是烧鹅。
不同的是,颜色和香味,跟徐达以前见过的好上很多。
“颜色红而不老,香味之中带着一种甘甜。”
“这是糖醋烧鹅?”
徐达说道。
“天德,你先尝一口,不就知道了吗?”
朱元璋说道。
“好!”
随后,三人立即动起筷子。
这一刻,徐达早就已经等不及了。
一口烧鹅下肚,双眼立即微闭。
这一次的烧鹅,绝对是他这一辈子吃过最好吃的。
跟之前的烧鹅相比,味道不是好一星半点。
就算是他的女儿徐妙云,做的烧鹅也没有如此好吃。
徐妙云之前在他的心中,做的烧鹅天底下最好吃的烧鹅。
“天德,味道如何?”
朱元璋说道。
“回陛下,可以说是人间美味!”
“臣已经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烧鹅。”
“多谢陛下!”
“为了陛下,臣万死不辞!”
徐达说道。
他的眼眶之中,甚至流出一些热泪。
为了能让他吃到这样美味的烧鹅,皇上一定费了不少的心思。
“天德,至于这样吗?”
“一口烧鹅而已,怎么还流泪呢?”
朱元璋说道。
他嘴上这么说,但他心里十分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