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快的还是慢的
作品:《大明:我要当乞丐,老朱却让我当国师》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他在凌峰那里,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一些宏伟的计划,已经在他的心中逐渐形成。
一定要帮助大明,干出一番事业。
天文、粮食,还有一直没破解的周期律。
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前提。
人才!
只有足够的人才,才能够推进大明发展。
一旦科举停止,什么事情都无法完成。
朝堂上的人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些事情要他们去完成,绝对不可能。
朱棣认为父皇和大哥,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对。
可科举的重启,怎么突然停止了?
“老四,不是胡惟庸等人,也不是李善长!”
朱标说道。
“那是谁呢?”
朱棣说道。
看他的样子,不得到想要的答案,誓不罢休!
“老四,是父皇自己主动停止的。”
“你直接去找父皇吧!”
朱标说道。
“大哥,你说什么?”
“父皇主动停止的?”
朱棣一脸懵逼。
朱元璋在他的眼中,可不是昏君。
反而是千年才可能出现的一个明君!
怎么能停止重启科举之事呢?
朱元璋之前想方设法也要重启科举啊!
朱标在朱棣的再三追问下,终于把实情告诉了他。
“实际上,重启科举的停止,跟北方的学子有关。”
“他们因为仕途不顺,聚集一起否定朝廷科举之事。”
“如果只是这些事情,倒也罢了。”
“可他们声称科举的正统在北元,还要都靠北元。”
“父皇知道之后,你说他寒心吗?”
朱标说道。
“投靠北元?”
“北方那些学子,怎么可能如此?”
“难怪……”
朱棣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明白朱元璋的心情。
一直以来,朱元璋都非常照顾北方学子。
可北方学子要投靠北元。
朱元璋怎么可能不寒心呢?
如果在私底下言论,还不会发生多大事。
但却跟北元扯上了关系!
“这件事情,是不是已经闹大了?”
朱棣说道。
“那是自然!”
“这件事情在北方学子之间,起码已经人尽皆知。”
“如果父皇在这个节骨眼上,再给北方学子优待。”
“你说,别人会不会笑话呢?”
朱标说道。
大明重启科举,原本就是为了给北方学子名额。
否则,根本不可能重启。
但北方的学子,又做出这样大不敬的事情。
如果对他们再优待,朝廷和皇家的脸面,也许会被丢尽。
“这发生得也是太过巧合了吧!”
朱棣说道。
就算晚几天,科举重启之后,事情也不会如此。
可是,怎么突然就爆发了呢?
“大哥,这件事情你们有没有想过。”
“是被那些有心人给利用了呢?”
“否则,哪有这么巧的?”
朱棣说道。
“老四,你以为,只有你才会想到这一点吗?”
“是不是被有心人利用,怎么处理,已经无关键要。”
“这件事情,先只能如此。”
“当然,我也会派人调查,是不是有心人故意捣乱。”
朱标说道。
“大哥,我知道了!”
朱棣点头道。
父皇和大哥看得更远一些。
事情到了这一步,是不是被有心人利用,重启科举都必须停止。
朱棣没有任何思绪。
不仅仅是他,父皇和大哥也被这件事情绑架了。
陷入了一个僵局。
还是去问问凌先生吧!
……
太白酒楼。
一辆独轮车在大街上肆意行走。
一缕缕的香气在四周飘散。
行走的路人也被吸引过来。
朱棣每次给凌峰运送酒菜。
他们虽然早就已经习惯。
但依旧会跟在车子后面。
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闻闻香味而已!
当然,他们不敢跟得太近。
很快,朱棣把车子停在了酒楼门口。
“凌先生,这是兄弟们今天刚刚给我弄来的百年江南春。”
“我马上就送了过来!”
“当是加餐吧!”
朱棣说道。
凌峰微微一笑。
他的饭点不是这个时候。
朱棣平常也不会这个时候来。
“你看看,我这不是孝敬先生你嘛!”
“嗯,有孝心!”
凌峰点了点头。
对于朱棣的小心思,也没有拆穿。
“我给你安排制作白糖的作业,是不是不做了?”
凌峰说道。
“怎么可能不做?”
“我还在研究呢!”
朱棣笑了笑。
他将一个酒坛打开,直接给凌峰倒满一杯酒。
凌峰伸手把酒杯接过来。
“小四,在我面前就不要藏着掖着了。”
“有什么事情直说。”
“凌先生,你真是厉害。”
“什么都逃不过你的法眼。”
听到凌峰的话,朱棣惭愧一笑。
“我之前在南市乞讨,听到了一个特大新闻。”
“那些北方学子,他们对大明的政策妄自批评。”
“更可恨的是,他们还逃到了北元去。”
“这件事情,陛下听到之后大怒。”
“原本要重启科举,现在却停止了下来。”
朱棣说道。
他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部告诉了凌峰。
但这件事情,在凌峰的预料之中。
朝廷重启科举,绝对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反对。
如果科举这么轻易就重启就,那才应该感到奇怪。
“小四,你说怎么这么巧呢?”
“我之前说的科举一事,真被说中了?”
“皇上真要重启科举?”
凌峰说道。
“凌先生,这……这也许真是巧合吧!”
“当今皇上可是明君!”
“他跟凌先生想到了一起,也是正常的事情。”
“说不定,是我这嘴巴不太严实,跟几个朋友吹嘘的时候,传到了一些大臣的耳朵里。”
朱棣说道。
“也许吧!”
凌峰说道。
这件事情到底怎么回事,他根本就不在乎。
科举有没有重启,跟他这个乞丐也没什么关系。
一年时间,他只要过得滋润就行。
“凌先生,你觉得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