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非常聪明
作品:《大明:我要当乞丐,老朱却让我当国师》 徐府。
十大车青蒿运到这里。
刘伯温指挥下人,把所有青蒿整理出来。
这样方便他分辨。
整个过程,他不允许任何人打扰。
当然,这也是马皇后临走时下达的命令。
目的就是让刘伯温将真正的青蒿分辨出来。
即便徐家人靠近也会被拦下来。
“刘基,他怎么在徐府?”
朱棣一愣。
此时,他依旧穿着一身乞丐服。
头上还戴着一顶帽子。
一般人根本无法认出他。
他跟徐妙云回到徐府,一眼就看到了远处的刘伯温。
“哦,我明白了。”
“所有青蒿是他买走的。”
“刘基懂得青蒿的分辨之法?”
徐妙云提出疑惑。
刘基如果可以的话,倒是不用麻烦凌峰了。
“刘御史,这么多的青蒿,你用来干嘛?”
徐妙云走了过去。
闻言,刘伯温先是一愣。
然后才反应过来。
这不是徐家的大女儿吗?
怎么身边还跟着一个小乞丐。
这小乞丐和徐妙云是什么关系?
不过,他对此不方便过问。
徐府人也没有赶走小乞丐。
“徐小姐,我这样做是为了能够找出真正的青蒿。”
“青蒿虽然可以治疗虐疾。”
“但假青蒿太多。”
“真正的青蒿寥寥无几!”
刘伯温说道。
“这样啊!”
“看来刘御史也懂得青蒿的分辨之法了?”
徐妙云说道。
刘伯温心里一惊!
徐妙云也懂?
“我只是略懂一些。”
“差不多七成把握。”
刘伯温说道。
“刘御史,你怎么如此谦虚?”
“你只要出手,绝对有十二分把握。”
徐妙云说道。
“徐小姐,我说的可是真话。”
“的确只有七成把握!”
刘伯温说道。
朱棣听到他话,开始着急起来。
他伸手将徐妙云拉到一旁。
“这个刘基,看来也不行啊!”
“他只有七成的把握,凌先生却有十万把握!”
朱棣说道。
“也许这是刘基谦虚呢!”
徐妙云说道。
“刘基谦虚什么?”
“他说的是真心话!”
“一不怕背锅,二不怕辞官。”
“最后还不是你母亲和弟弟受害!”
朱棣说道。
徐妙云心里也有这样的担心。
但又不好直接说出来。
“那你说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直接把所有青蒿运到太白酒楼,让凌先生亲自分辨。”
“可现在刘御史已经开始了……”
“你不想动手,那我就来帮你!”
于是,朱棣直接站了出来。
“刘基,我来问你一个问题!”
朱棣说道。
刘伯温愣住了。
一般情况下,只有比他职位高的人,才敢这样直呼他的大名。
一个小乞丐也敢称呼他刘基?
由于朱棣把脸遮住,他也认不出来。
但凭借直觉,他认为这个小乞丐的身份,没有那么简单。
宫里的皇子经常搞一些恶作剧。
也许这个小乞丐是皇子假扮的呢?
因此,他也没有怠慢。
“这位小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说!”
刘伯温说道。
“我问你!”
“青蒿和黄花蒿的区别,你可知道?”
朱棣说道。
“黄花蒿?”
“实在惭愧!”
“在下没有听说过黄花蒿。”
刘伯温说道。
“你惭愧什么啊?”
“大家不都说你是大明第一聪明人吗?”
“你居然也不知道?”
朱棣听到刘伯温的话,倒是十分开心。
知识方面他从来没有碾压过刘伯温。
今天在凌峰那里学来的黄花蒿知识,可以在刘伯温面前装逼。
“那些东西,只不过是外人的谬赞而已。”
“还有很多在下都不知道。”
刘伯温说道。
“这位小友,不知道你是何方高人?”
“师承何处?”
“黄花蒿是什么东西呢?”
刘伯温好奇问道。
“哈哈哈哈哈!”
“在下师承凌峰先生!”
“黄花蒿才是治疗虐疾真正的东西!”
“世人都被骗了而已!”
朱棣大笑道。
“什么?”
刘伯温一愣。
“刘基,你要不拜我为师吧!”
“我好把黄花蒿的知识传授给你。”
“这样你就是凌峰的第一个徒孙了。”
朱棣大笑道。
刘伯温眉头微皱。
凌峰这个名字,他还是第一次听到。
思来想去,怎么也记不起大明有这样一号人物。
哪怕元朝之前的隐士,他都跟他们有一定交情。
不过,刘伯温还是一脸平静。
不管怎么说,他也经历了那么多大风大浪。
就算真有绝世高人,他也不会激动和夸张。
“当凌峰的徒孙?”
“有什么好处?”
刘伯温调笑道。
“好处多的是!”
“历代王朝的周期律,你可知道?”
“历法的增补,你可知道?”
“女娲补天的真相,你可知道?”
“这些知识,凌峰先生都可以传授给你!”
朱棣说道。
除了凌峰,他相信没有谁知道这些东西。
刘伯温微微一怔。
历代王朝周期律、历法增补……
女娲补天不是神话吗?
看这个小乞丐的样子,应该不像在骗人。
他心里对凌峰开始好奇起来。
甚至,想要见一面。
“如果我拜凌峰为师,是不是可以直接听他讲课?”
刘伯温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