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不许讨论
作品:《大明:我要当乞丐,老朱却让我当国师》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必须要换一个更专业的名字才行。”
“比如,治理河道、开山、修路等,地理状元。”
“那些算账的人,叫经济状元。”
凌峰说道。
“地理状元?”
“经济状元?”
朱棣听到这两个名字,脸上露出了笑容。
真的这样实施,何愁找不到更多状元?
一次科举考试,十几个状元绝对不在话下。
……
“这样的名字,听上去倒是很不错。”
“从古自今,这样的状元都是开天辟地头一次。”
朱元璋点点头。
有了这样的名分,的确会很吸引人。
天下十人会因此趋之若鹜。
大明到时候还缺人才吗?
……
“凌先生,如果是百姓农作的状元,应该叫什么好呢?”
“难道叫神农状元吗?”
朱棣笑道。
“非也。”
“农作的状元,应该叫天文状元。”
“人吃饭是要靠天的。”
“既然要帮助百姓农作,天象方面的知识,怎么能缺少呢?”
凌峰说道。
朱棣被吓了一大跳。
他的表情,像是发生了什么恐怖的事情。
他伸手一把捂住凌峰的嘴巴。
“凌先生,这样的话,你可别乱说。”
“天文二字可是禁语!”
朱棣小声说道。
这件事情,凌峰也知道。
无论哪个朝代,老百姓都禁止学习天文知识。
毕竟,皇帝号称上天的儿子。
所谓的天象,也就代表了上天的旨意。
上天对皇帝下达命令而已。
除了皇帝能看到这样的旨意,别人都无法看到。
如果老百姓妄加猜测,还有可能会被杀头。
大明洪武朝,朱元璋对这件事情更是严格管理。
所有百姓家里都不允许有任何天象的图纸。
即便是星象图,也不能进行研究。
皇帝的画像,百姓家里也不许私自乱挂。
一旦发现,一百大板是最少的处罚。
执行一百大板,不死也得残废。
大明的天象人才,因此而缺乏。
只有钦天官才有资格学习。
他们将自己观测到的情况告诉皇家。
不过,凌峰不会在乎。
谁会来抓他?
但朱棣却十分害怕。
他这个皇子不敢不服从规矩。
所以,不敢让凌峰继续讨论这样的话题。
“凌先生,你有所不知。”
“民间因为私自藏匿天文图册,不知道杀了多少人。”
“只要是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绝对不允许谈论!”
朱棣就是想让凌峰知道厉害。
也是让他在心里,产生一种畏惧。
可是,凌峰根本就不在乎。
……
朱元璋听到凌峰的话,一股怒意油然而生。
凌峰今天已经几次冒犯了他的逆鳞。
大明的天文问题,怎么可能下放到民间?
天文不但是皇帝的意思。
而且,也是皇家的尊严。
如果让百姓窥探天文之象,大明的根基岂不是会动摇。
凌峰刚才的话,已经将天命败坏。
“凌峰,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
“如此妄言天文,那就是在动摇国本!”
朱元璋愤怒道。
对凌峰的好感,瞬间降了下去。
但朱标的冲动,还是被他按下。
想看看凌峰究竟如何解释。
……
“你我都是乞丐,还在乎什么?”
“谁会跟一个乞丐计较?”
“如果不观察天文,老百姓怎么种地?”
“有了天时,丰收才会得到保证。”
“现在大明欠缺粮食,也跟这样的禁令有关。”
凌峰说道。
这就是鼓励大明百姓学习天文。
现在大明的历法,已经违背了农时。
没有天文方面的人才,根本不可能扭转。
“什么?”
“大明欠缺粮食,居然跟天文有关系?”
朱棣一愣道。
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如此,那就应该慎重考虑了。
民以食为天。
大明的粮食,真因为天文越来越少。
那就相当于直接影响大明的利益。
“我问你,大明的历法,你知道怎么来的吗?”
凌峰问道。
“历法从上古开始一直沿袭。”
“传承时间至少有两千年了吧?”
朱棣说道。
天文历法,他还真的不太了解。
别的皇子也不怎么爱学习。
只有太子学了一些。
“那你知不知道,这些历法、会有一定的漏洞?”
“短时间是还无法看到。”
“但时间越长,漏洞就越大。”
凌峰说道。
“漏洞?”
朱棣满脸不解。
天文他虽不知。
但在他的印象中,这是无比玄妙的奇术。
也是世界上最精准的东西。
太阳月亮星辰的出现,也是由天文来控制。
怎么可能有漏洞呢?
“如果没有漏洞,历朝历代怎么可能修补历法?”
“上古时代,女蜗补天。”
“难道你真的以为,那是在补修天上的窟窿?”
“那是对历法中缺少天数的修补。”
“唐朝袁天罡,同样在修补前人历法多余的天数。”
“否则,误差太大的话,老百姓播种收割的时间,就是错误的。”
凌峰道。
他例举的几个例子,就是为了证明一件事情。
即便上古历法,依旧存在着一定的漏洞。
“原来如此!”
“难怪每个朝代都要进行天时修补。”
朱棣有了一些领悟。
“大明开创以来,有没有修补天时的行为?”
凌峰说道。
“这个……还没有!”
“钦天监的人,他们也是按照前人留下的历法进行推演。”
朱棣回答。
大明如果真要修补天时,绝对需要大量天文人才计算才行。
但这方面的人才,大明又非常稀缺。
无法纠错,那就只能错下去,越走越远。
……
“修补天时?”
“有必要这样做吗?”
朱元璋说皱着眉头。
这方面的研究,他从来没有注意过。
一些天文的政策,他也只是从钦天监那些人口中了解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