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全部正确
作品:《大明:我要当乞丐,老朱却让我当国师》 “启禀娘娘,奴家真的不知道!”
“最近皇上出宫,也没有吩咐奴家准备什么。”
“皇上出宫做些什么,奴家也不知道。”
刘和跪在地上回答。
但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皇上的贴身太监,不知道皇上的行踪。
说出去谁信?
“你觉得我会相信吗?”
郭惠妃质问道。
“娘娘,奴家真不知道啊!”
“皇上最近出宫,奴家一直都在安排宫里的事情。”
“甚至连皇上什么时候出宫,奴家都不清楚。”
刘和委屈道。
“刘总管,虽然你没有跟皇上一起出去。”
“但你在宫里,是跟在皇上身边时间最多的人。”
“皇上有没有其他反应,难道你一点不知吗?”
一旁的宫女说道。
“不错!”
“最近这段时间,皇上有什么反常表现?”
“把他扶起来!”
“赐茶!”
郭惠妃说道。
闻言,身边下人伸手把刘和扶了起来。
让刘和坐上椅子。
清香茶水赶紧奉上。
而且,还有专供皇后娘娘吃的点心。
此刻,刘和感觉受宠若惊。
“启禀娘娘!”
“最近这段时间,皇上在宫里的确有一些反常。”
“他一个人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多。”
“以前商量事情,倒是会找一些大臣过来。”
“现在根本就不找了。”
“偶尔说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
“有些时候,甚至还说改革、打仗的事情。”
刘和说道。
郭惠妃听到他的话,感觉十分奇怪。
皇上到底什么意思?
是精神上有异常吗?
“娘娘,根据奴家的猜测。”
“皇上出宫之后,应该是遇到了某位高人。”
“从那位高人的口中,学到了一些治国的知识。”
“他一回到宫里,就在那里不断的思索。”
“最近皇上已经有了攻打高丽的念头。”
“还说什么两万人,一个月之内就可以将高丽拿下。”
“奴家猜想,这应该就是那位高人的主意。”
刘和继续说道。
当然,这也是他自己的猜测。
朱元璋出宫,肯定因为那位高人。
没有把高人召见回来,必然是高人太过神秘。
为了尊重高人,皇上才委身亲自去找。
“高人?”
郭惠妃蹙着柳眉。
接着,她目光看向一旁的宫女。
“你们有没有看见高人?”
“启禀娘娘,我们没有看见什么高人。”
宫女回答。
她跟在郭惠妃的身边很多年。
虽然只是一名宫女,但在其他宫女面前,俨然是一副大姐大的样子。
她在外面做事,郭惠妃也十分放心。
“难道是某位有着治国能力的艺妓?”
郭惠妃一边说话,一边看向刘和。
根据刘和刚才所言,皇上绝对不可能见一个没有才能的人。
那对方多半是一位年青貌美的艺妓!
否则,怎么可能把朱元璋迷得死去活来。
朱元璋身体都被搞得有些虚弱。
为了滋身体,厨子都换了一批。
如果这样的女人当了皇后。
那就是比马皇后更加厉害的贤内助了。
想到这里,郭惠妃已经在为马皇后担忧了。
她觉得,马皇后的位置随时都有可能被朱元璋废掉。
一种强大的危机感随之袭来。
她的推断如果是真,那不止马皇后的位置有危机。
皇子们的地位同样如此。
郭惠妃心中思绪万千。
感觉这件事情,必须去改变一下。
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马皇后。
当然,更是为了大明!
女人专治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出现在大明。
直接去找朱元璋,她又感觉不妥。
“刘和,你先下去吧!”
“今天的事情,不可以对任何人说。”
“我只要听到一个字,你应该知道后果。”
郭惠妃说道。
“奴才明白!”
刘和行礼离开。
郭惠妃目光看向宫女。
“对太白酒楼四周继续监视。”
“无论如何都要把那女子找到。”
“发现便将其容貌画下。”
“是,娘娘!”
“我这就去安排!”
……
北平府。
耿炳文率领大军南归。
大军虽然少了两万人。
但也还有五万人。
即便如此,一路上大军也没有减少灶台。
依旧还得伪装出七万大军的样子。
为了让徐达大将军能够顺利进行,每个细节他都必须做到位。
不过,耿炳文并不是担心高丽提前发现。
徐达就算跨过了鸭绿江,高丽那边也不一定能发现情况。
他们要防的是蒙古人!
一旦让蒙古人知道徐达对高丽进行突袭。
蒙古人对大明也有可能做出同样的行动。
甚至更有可能直接去高丽对徐达进行围追。
为了不让蒙古人知道情报,每个细节必须做得十分完美。
“徐达将军跟我们分开几天时间了?”
耿炳文问道。
“将军,已经有五天时间了。”
一名副将回答。
“徐达将军对高丽应该要发动进攻了。”
“相信徐达将军一定可以凯旋而归。”
“到时候再好好喝庆功酒!”
耿炳文得意道。
随后,大军朝着南方继续前进。
没有多久,一名斥侯突然来报。
还带来了一个驿站的人。
对方跟他们五天前遇到的那人,打扮一模一样。
可见又是一个紧急情报。
“紧急军报!”
“呈上来!”
耿炳文接过军报打开。
一眼看见了关键信息。
“造船和航海资料?”
“这军报,应该是给徐达大将军的!”
原来是皇上想到了这件重要的事情。
等徐达将高丽拿下,务必要把这些资料拿到。
这次皇上急着攻打高丽,应该就是为了这些资料。
这些资料是当年元朝留下的。
对于现在的大明也十分重要。
“徐达将军已经准备攻打高丽。”
“你的轻骑在半天时间内,应该可以追上他们。”
“你赶紧过去吧!”
耿炳文将地图上徐达的位置,指给了驿站的人。
听到他的话,驿站人明白军报送错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