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黄连大丰收

作品:《重生七零,我靠卜卦养活村花

    吃过饭,继续上山忙活去。


    这年头大部分人没啥文化,懂药材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加上集体模式,比如青山村的人,跑去白山屯的山上挖东西,白山屯是不让的。


    种种因素叠加,青山村后山上的黄连,生长得那叫一个繁盛啊。


    反正陈北他们是挖爽了。


    下午背了四趟回来,才把水洼那边的黄连挖光。


    家里都堆满了,柴房都全腾出来堆黄连。


    苏卫国被赶去跟苏卫兵挤炕去,房间腾出来堆黄连。


    搞这玩意可比搞藿香带劲多了。


    而苏秀秀和李雯又采了不少榛蘑回来。


    吴翠莲晚上用青椒和大蒜炒的榛蘑,真的香,比炒鸡蛋还香。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主食是红薯,要是大米饭,浇上汤汁,陈北想想都美。


    努力挣钱吧,争取顿顿吃上大米饭。


    吃完饭,陈北坐着写稿,李雯好奇地坐过来,拿着陈北写的草稿看,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你写得真好。”


    李雯甚至崇拜起来了。


    “可能只是你觉得吧,投稿一个多月,已经寄出去十万字的稿,一点消息没有。”


    陈北无奈地笑笑,都有些心虚。


    哪怕一直在学习那些大文豪的文笔,但他的文笔肯定还是稚嫩的。


    而且他剧情都抄的后来那些白金大神写的。


    不算他写的,他只是个搬运工。


    “反正我觉得写得非常精彩,我看了都停不下来,你坚持住,肯定会成功的。”


    李雯非常真诚地打气。


    “三十万字,坚持写到三十万字,如果还没回复,也只能放弃了。”


    陈北叹气。


    三十万字还没回复,那就证明真的过不了稿了。


    “或者你可以把你下乡的经历写下来,我觉得你下乡的生活也很精彩啊。”


    李雯提议道。


    “这个可写不得,比较敏感,万一哪点触碰了禁忌,那就完了,写武侠最安全。”


    陈北摇摇头。


    这年头管得非常严,非常敏感,什么神啊仙啊的,写不了一点。


    现实题材也敏感,不好写。


    现在报纸上连载的,基本都是武侠题材和抗战题材。


    那些大文豪都不敢写其他的。


    “好像也是。”


    李雯嘟着嘴点点头。


    聊着,不知不觉夜深了。


    李雯和苏秀秀睡的,陈北回他的小破房子去。


    第二天起来卜卦,依然提示白家屯那边黄连多。


    陈北没管,找苏卫国送菜去。


    多是多,但挖回来没地方放了啊。


    李雯跟着一起去,顺带回城里。


    吴翠莲把剩的榛蘑都让李雯带回去,还摘了不少辣椒和大蒜一起放好,满满一背篓。


    “这太多了。”


    李雯都不好意思了。


    “哎,都自家种的,家里想吃有的是,婶子喜欢你啊,有时间就多来玩。”


    吴翠莲满脸慈爱的笑容,把背篓放到车斗里。


    “我也喜欢婶子。”


    李雯带着几分撒娇地抱了抱吴翠莲,甜甜地挨个告别后才上了拖拉机。


    来到白山屯,今天没野菜了。


    野菜也是需要时间生长的,一村人采,遭不住啊。


    白菜、洋芋、豆角各收了些。


    收完,陈北和李爱国聊了一会,才开着拖拉机离开。


    打听了一下陆景二人的情况,那俩货还在写检讨呢,人家知青办要亲自检查。


    挺好,省得那俩货来烦他。


    半路上遇到夏蓉和江禾,二人往白山屯去。


    也挺好,豺狼配虎豹,赶紧锁死。


    路过供销社,李雯下车,苏卫国帮忙把背篓提下来帮李雯背上。


    李雯背着背篓,站在供销社门口俏生生地跟他们挥手告别。


    来到纺织厂后厨。


    “今天没野菜了啊,这几天厂里工人对野菜反馈很好,能不能再整些野菜来?”


    孙大厨道。


    “行,明天我弄来。”


    陈北爽快答应,白山屯没了,其他村有啊,比如青山村。


    让大家采榛蘑的时候顺带采野菜。


    说着拿出烟来散。


    “这几天就靠着肉联厂供应的那点肉食,根本不够看,工人们都开始不满,怨声载道。”


    “看姓赵的怎么收场,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咯,还搞什么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先进不代表适用啊。”


    “之前天天来后厨找事,现在不来了。”


    孙大厨点上烟,非常解气地说道。


    陈北附和着。


    赵副厂长年轻啊,看起来就三十岁左右,权二代嘛,太理想化,有些脱离实际。


    让工人吃新鲜的肉,出发点是好的,但不现实。


    这年头,有肉吃就不错了。


    和孙大厨聊了一会,陈北去找孙主任批条子,又聊了一会,孙主任也是解气得很。


    赵副厂长这下是骑虎难下咯,火没能烧起来,被现实痛击了。


    结了钱,陈北就离开了。


    他就一个小采购员,都不算正式工,可掺和不了纺织厂里的宫斗。


    老祖宗传下来的话,至理名言啊,强龙不压地头蛇。


    去白山屯结了钱,回到村里,山上也不去了,坐着切黄连。


    吴翠莲和苏秀秀倒是去山上采榛蘑去了。


    “话说黄连多少一斤?”


    苏卫国好奇询问。


    “李主任给的纸条上有,两毛左右一斤,跟藿香的价格比不了,但黄连缩水不多,而且数量多,肯定比藿香有赚头。”


    陈北道。


    “哈哈,又要发财了,砖瓦房肯定能盖上。”


    苏卫国兴奋一笑。


    “九月十月,能采的药材才多,甘草、柴胡、地黄,秀秀我肯定能娶上,准备给我选地基盖房子吧。”


    陈北笑道。


    “不赶趟啊,九月十月要忙秋收。”


    村长有些郁闷。


    “那有啥,像采藿香那样呗,让卫兵跟着陈北去打猪草,顺便采。”


    苏卫国道。


    他已经有纺织厂采购员的工作赚钱了,挖药材赚钱的活计让卫兵去干。


    免得卫兵心里不得劲。


    “也只能这样了。”


    村长点点头,很满意卫国心里顾及着卫兵。


    四人一边聊天一边切黄连,一早上不知不觉过去。


    这一天都在切黄连中度过。


    吃过晚饭,陈北悠闲地吹着口哨,拿着抄网去河边给龟爷捞食,然后继续写稿。


    接下来的几天,黄连就放着晒,村长他们每天上山采榛蘑。


    夏天天气很热,黄连全部晒干收好,结果就下雨了。


    不得不说,老天爷都眷顾他们啊。


    而村里人也高兴了,下雨,榛蘑就长得多。


    傍晚,陈北在村长家吃完饭回家,刚出门就看到李军从大队部回来,被折磨得眼里都没光了。


    “好久不见啊。”


    陈北贱兮兮地打招呼,杀人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