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力排众议,兄弟同心

作品:《开局病危娶大乔,系统送我九转金丹

    【叮!】


    【堪舆图数据解析:牛渚至秣陵之间,有一条名为‘云阳’的隐秘水道,枯水期水位下降,可通行吃水浅的小股舟船,为刘繇防御体系之绝对盲点。】


    【情报数据分析:刘繇为人多疑,笃信兵力优势,其治所秣陵守备空虚,不足三千老弱残兵。】


    海量的数据,在周道的脑海中瞬间整合成一个完整而大胆的作战计划。


    他伸出手,在地图上画出了一条惊世骇俗的进攻路线。


    “我的计策,名为‘闪击’。”


    “我军分兵两路。一路,由一位老将军率三千兵马,大张旗鼓,猛攻牛渚渡口,制造我军主力决战的假象。此为,佯攻。”


    “另一路,由主公亲率我军主力精锐,约七千人。趁夜色,通过这条云阳水道,绕过刘繇大军的正面防线,直插其腹心——秣陵!”


    “此为,奇袭!”


    “佯攻牛渚,奇袭秣陵!”


    此计一出,满座皆惊!


    整个大帐之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个天马行空、胆大包天的计划给震住了。


    绕过四万大军,直捣黄龙?


    这……这是疯了吗?


    “荒唐!”


    一声暴喝,如同平地惊雷,炸响在众人耳边。


    程普猛地一拍桌案,霍然起身,怒指周道。


    “一派胡言!纸上谈兵!”


    他气得全身发抖,须发皆张。


    “云阳水道?那等小河沟,枯水期泥沙淤积,暗礁遍布,如何能行大军!?”


    “绕后奇袭?我军主力一旦离开正面战场,牛渚三千兵马如何抵挡刘繇数万大军的雷霆一击?一旦佯攻部队被击溃,我军主力就成了深入敌后的孤军,前无进路,后无援兵,死无葬身之地!”


    “你这是兵行险着!你这是置我江东数万将士的性命于儿戏!”


    程普的声音,一句比一句严厉,一句比一句响亮,最后几乎是在咆哮。


    他身后的黄盖、韩当等老将,也纷纷起身,怒目而视。


    “主公,此计万万不可!”


    “此乃取死之道!”


    “请主公治此人蛊惑军心之罪!”


    一瞬间,周道成为了众矢之的。


    整个大帐之内,充满了对他的质疑、愤怒与敌意。


    孙策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激烈反对给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他看看盛怒的程普,又看看平静的周道,一时陷入了两难。


    风暴的中心,周道却依旧静静地站着。


    他甚至没有去看程普一眼。


    他的视线,只是平静地落在帅案的地图上,仿佛刚才那场狂风暴雨,与他毫无关系。


    那份超然物外的镇定,让原本也有些动摇的周瑜,心中一定。


    他看着自己的兄长,看着他那在千夫所指下,依旧挺得笔直的脊梁。


    “程公,息怒。”


    一个平静的声音,在充满火药味的大帐中响起。


    是周道。


    面对程普几乎要喷出火的眼睛,他没有丝毫慌乱,只是不疾不徐地开口。


    “程公的忧虑,句句在理,皆是老成持重之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


    他先是肯定了程普的顾虑,这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程普冷哼一声,却没有再继续咆哮。


    周道这才继续说道:“然,兵者,诡道也。程公只看到了我军行此险计的风险,却未曾看到刘繇此人,以及其麾下大军的致命弱点。”


    他伸出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


    “其一,刘繇之性格。”


    “我曾详阅此人过往所有战绩与政令。刘繇,性多疑而无断,外宽而内忌。说白了,就是个志大才疏,还听不进劝的庸主。我们的佯攻部队,声势造得越大,喊杀声越响,他就越会认为这是我军主力,越会把所有兵力都集中到牛渚一线。他绝不敢,也绝不信,我们会分兵去偷袭他的老巢。”


    “因为,这超出了他的认知。庸人,是无法理解天才的战术的。”


    这话说得极其自信,甚至有些狂妄,但却让孙策的眼睛亮了起来。


    没错,他对刘繇的判断,也是如此!


    “其二,刘繇之兵力部署。”


    周道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几处。


    “程公忧虑云阳水道难行,此言不假。但据我所知,本地渔人皆知,此水道在枯水期,夜间涨潮时,水位会短暂上涨三尺,足够吃水浅的快船通行。而刘繇的斥候,只会在白日探查,这便是我军的机会。”


    “至于牛渚的三千佯攻部队,他们不需要死守。”周道看向程普,“他们的任务,是‘演’。打一仗,扔下些旗帜军械,就往后撤。再打,再撤。做出节节败退,但又拼死抵抗的假象,将刘繇的主力,牢牢地拖在曲阿与牛渚之间的这片泥潭里。三天,我只需要他们拖住敌人三天!”


    “三天?”黄盖忍不住插嘴,“三天之后呢?我军主力若未能攻下秣陵,又当如何?”


    “没有如果。”


    周道斩钉截铁地说道。


    “因为,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奇袭秣陵的巨大利益!”


    他的声调陡然拔高,充满了强大的感染力。


    “秣陵是什么?是刘繇的治所,是他四万大军的粮草中枢,是他所有家眷财富的存放地!一旦秣陵失陷,消息传到前线,刘繇的大军会如何?”


    “军心,会瞬间崩溃!”


    “士兵们会想,家没了,粮草没了,还打什么仗?主帅的老巢都被人端了,我们还在这里卖什么命?”


    “届时,四万大军,不需我军去攻,便会自行溃散!刘繇,将从一个手握重兵的扬州牧,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丧家之犬!”


    “此乃釜底抽薪,一战而定乾坤之策!其利,百倍于稳扎稳打!其险,却未必比旷日持久的对峙更高!”


    一番话,有理有据,层层递进。


    从敌军主帅的性格,到具体的行军细节,再到最终的战略收益,分析得淋漓尽致,透彻无比。


    大帐之内,再次陷入了寂静。


    那些原本怒气冲冲的老将们,此刻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不得不承认,周道的分析,似乎……很有道理。


    但,这终究只是纸上谈兵。战争,瞬息万变,哪有说得这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