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忆兄残梦

作品:《陇头吟

    第十七章


    他梦见了小时候和哥哥一同玩耍的光景。哥哥是那种早慧早熟的孩子,不仅脑子灵光,模样也格外出挑。那时父母工作忙,家里的饭菜几乎都由哥哥一手操持——他小时候嘴格外刁,过敏的东西又多,先前请过保姆,却因一次失手做了他过敏的食物,害得他住了院,之后便再没请过。说来也奇,等他长大些,那些曾让他过敏的东西,竟全都不过敏了,回想起来总觉得有些诡异。


    而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哥哥离开的时刻,那是哥哥离高考只剩一天的时候。哥哥当时已上高三,却因生病一直没能去上课。他的心脏病突发,偏巧赶在十月份之后——高考报名刚结束,就这么毫无预兆地来了。真是应了那句“天妒英才”。


    他总觉得,哥哥走的时间像是被上天精心算计过一般。高考前一周,哥哥分明有过回光返照,状态好得像要痊愈了;可到了考前三天,病情突然急转直下,最终在高考前一天,永远地离开了。


    梦中,全是零碎的记忆片段,拼凑不出完整的画面——


    “阿白,你看这朵蔷薇是不是很漂亮?”顾慎修问。


    “是呀,是啊,真的很好看呢,娇娇嫩嫩的,含苞待放,开了一定更美。”小顾予白答。


    “我想到了南朝梁的谢朓的《咏蔷薇诗》里的‘片舒犹带紫,半卷未全红’。”顾慎修说。


    “我记下了。我也要像你一样厉害。哼!”小顾予白攥着拳头。


    “好啊,我等着。”顾慎修笑了。


    ……


    “白白,你看这云这么淡,像被水稀释过的白,这风这么柔,能想到什么成语?”顾慎修又问。


    “天晴气朗。”小顾予白答得笃定。


    “很棒,不过‘云淡风轻’更贴切哦。”顾慎修说。


    “嗯?‘云淡风轻’不是形容人的吗?”小顾予白不解地歪头。


    “确实有这个意思,但它原本就是形容这般景致的,后来才引申出别的含义。就像‘七月流火’,原意是天气转凉,现在却常被用来表示炎热。”顾慎修耐心解释。


    “哦。”顾予白嘟起小嘴,有点不服气。


    ……


    “‘予,给也,天赐恩来。白,纯也,无瑕无疵。’你是上天赐给大家最纯净的礼物,这名字是爸妈的心意。”顾慎修说。


    “可是宋代的黄庭坚有诗说‘顾予白下邑’,哼!哥哥,你别骗我。”小顾予白道。


    “唉。”顾慎修无奈地笑了笑。


    ……


    “‘寓目写心,因事而作。’要写好文章,就得记住这句话。”顾慎修叮嘱道。


    “可考场作文就那么点时间,怎么才能做到啊?这也太难了。对了,哥哥,你刚才说的那两句文言文是谁说的?”小顾予白问。


    “出自《艺文类聚·卷五十八·杂文部四》,梁简文帝答张缵的信里写的:‘缵好文章,於今二十五载矣……是以沉吟短翰,补缀庸音,寓目写心,因事而作。’”顾慎修流畅背出。


    “哥哥真厉害,这都能背下来。”小顾予白满眼惊叹。


    “没什么,很简单的。”顾慎修轻描淡写。


    ……


    “你跳的《彼得鲁什卡》非常好,恭喜你成功出演主角。”顾慎修真心夸赞。


    “谢谢,但我不想成为彼得鲁什卡,他太可怜了。”小顾予白小声说。


    “感觉你离‘舞神’又近了一步,再坚持下去,一定可以的。”顾慎修道。


    “我不想成为尼金斯基,我不想进精神病院。”小顾予白低下头。


    ……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顾慎修背诵。


    “哥哥,你在背什么?”小顾予白问。


    “《陇头吟》,唐代王维的。”顾慎修道。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顾慎修躺在病床上,声音气若游丝。


    “哥哥,你神志不清了,这是徐志摩的情诗《偶然》啊。”小顾予白急得想哭。


    “我没说错……我本来,就要消失了。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不必记着我,我不过是你人生里的过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苏轼在《临江仙·送钱穆父》里说的……我的离去,你别伤心。你一直想看的日记本,去看吧。也别让爸妈难过,人总要走的,日子总要过的。死亡是必将来临的节日,早死晚死,都一样的……”顾慎修的声音断断续续,像风中残烛。


    记忆的碎片从欢乐拼到难过,最终猛地惊醒。窗外刚泛起鱼肚白,朝霞已悄悄漫上天边。他忽然想起,自己的剧《致命》本该明年拍,却因经费突然到位而提档,提档后又不巧撞上央视的宣传期,只好改到下周。人生真是无常,大肠包小肠,事事难料。


    他又记起,哥哥走后的第二天,他随手翻开哥哥的日记本,看到其中一页:


    五月初三晴


    望春有感


    春岸柳丝蘸水生,静姝二八立河汀。


    纤手折枝撩浅浪,嬉声忽落使君惊。


    俏然偏首嫣然笑,鼻血俄然迸尺盈。


    面似丹砂燃未已,裆间悄起小山形。


    当时他盯着最后一句琢磨半天,全然不懂,此刻突然想通,脸颊竟不自觉地发烫,像个怀春的少年。


    他又想起哥/哥/日记本里的一组仿俳句:


    正月十五 阴


    有感五首


    一


    寒梢坠白雪,


    春日化为一沽溪,


    润物悄无声。


    二


    雪落人世间,


    坠入瓦户之上也,


    似是碎玉铺。


    三


    夏日荷花艳,


    秋日素菊独一秀,


    冬日梅遥香。


    四


    一支签字笔,


    一盏灯昏摇夜影,


    奇境自天成。


    五


    窈窕的夜空,


    圆月榫卯插起来,


    星不繁则晦。


    那时只觉得写得好,还把它们都用到了作文里。现在想来,依然觉得绝妙。哥哥要是能多写些就好了,他现在就能整理成诗集出版了。


    其中他最爱的是那首:


    九月初一 阴转小雨


    妄语


    纵春一池水,


    生机映死寂秋暮,


    转入人语口。


    唉!他忍不住长叹一声。


    再无睡意,索性起身做早餐。煮了一锅鲜香的皮蛋瘦肉粥,又下楼买了几个热乎乎的油条和白胖胖的馒头。特意挑了放凉的馒头,切片后入油锅煎得酥脆,成了喷香的馍片,还顺带买了些豆浆。


    忙完这一切,另外三人也醒了。窗外的太阳已完全升起,不再是清晨那抹朦胧的淡影,而是像一枚鲜亮的金币,稳稳地挂在蔚蓝的天幕上。


    四人围坐桌前,粥香混着油条的酥脆气漫开来。他把煎得金黄的馍片推到中间,“尝尝这个,外脆里软。”邝君宏咬下,烫得直哈气,却含糊赞道:“比早餐铺的香!”


    “这个馍片就是我从早餐铺买的,然后再加工而已。”顾予白笑着说。


    邝君宏:“……”


    旁边两个人捂嘴偷笑。


    朝阳透过窗棂,在瓷碗沿镀上金边,恍惚间,倒像哥哥也曾坐在这晨光里,笑着看他狼吞虎咽。


    终于写完了,这一张想的真的是头痛脑胀。


    这一张属于过渡章,也是温情章。


    这是文章题目来源的其中之一。


    除了之前说的,现在又有一个了,嘿嘿嘿[爱心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忆兄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