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 5 章

作品:《春山栖蒙蒙

    苏扶楹的目光追着他的背影,恍如前世。


    明明他才是那个背信弃义的人,


    他却言辞凿凿:“好妹妹,你终于能安息了。”


    诡异的笑容挤满他的那张脸:“就是今夜,只要郑三和长月公主礼成,一切就结束了。”


    但好在报应不爽,老天让她重来一世。


    苏雍整夜辗转反侧。


    想起苏扶楹说的正月那天。


    起先只是二妹妹咯血,无法进食,家里人早就习以为常。


    请来郎中,郎中照旧拿药吊着。


    可小夜之时,三妹妹忽得了癔症,一个人寻到了二妹妹院前的莲花池。


    等守夜的丫头找到人,二妹妹半个身子已经没入池中。


    那夜阖府灯火通明,父亲亲自请来医官。


    三妹妹第二日才恢复神志,未语泪先流。


    她道睡梦中听到二姐唤她,便跟着声音走了出去。


    经此一事,父亲母亲本欲将二妹妹遣回海陵,但是最后顾虑着“消灾”之语作罢。


    莲花池被填,母亲不允二妹妹再与三妹妹同桌同食。


    苏雍睡至巳时方起,过花园瞧见了寒酥,向她问起苏扶楹的起居。


    寒酥只说娘子一切都好,多谢大郎君挂怀。


    苏雍看她手里拿着昨日的那本“渠注”,问道:“扶楹已阅完?”


    寒酥点头:“我正要去书阁还呢。”


    苏雍记得二妹妹似有做批注,“给我吧,我顺路。”


    寒酥道谢:“那就有劳大郎君了。”


    正是晌午,他干脆带着书去了珍味阁。


    苏道山和黎若真已入席,俱在等候苏黎汐。


    苏雍颔首:“父亲,母亲。”


    他随手翻阅“渠注”,不禁挑眉,二妹妹的字怎么越发不能看了,就像初学者般。


    又想到她的左手伤了,难道是不常用的右手写的?


    “天灾地变,于人,总是有心而无力。”


    苏雍闻言合起了书:“父亲因何有此感慨?”


    “冀中年年逢旱必涝,朝廷减少赋税,赈灾救济,致使国库无法充盈,如此循环往复,没有终焉。”


    苏雍莞尔,执起手里的那本“渠注”:“我倒是觉得二妹妹的见解很对,洪潦应重在治与防,事后只能是亡羊补牢。”


    苏道山眼皮上撩:“她?”


    一旁的黎若真蛾眉微锁,眼神犹疑看向苏雍。


    “是,”苏雍将“渠注”推到苏道山的跟前:“这里面有二妹妹的小注,儿子粗略一阅,有豁然之感。”


    苏道山眸色微冷,眼风不曾落到书上,振臂掸展广袖:“倒也不必如此抬举她。”


    苏雍抬手,安善即刻收回了“渠注”。


    他在黎若真的摇头劝阻下固执开口:“二妹妹一心他人,生来便身不由己,儿子是情之所至。”


    苏道山将要脱口而出的话,被一声失笑打断。


    “二姐姐又有心上人了?”


    苏黎汐自然落座在黎若真与苏雍中间:“她不是心系昭王世子么?”


    “昭王世子?”


    苏黎汐的杏目透着诧异:“哥哥竟不知?上京城都传遍了,我及笄礼那日,二姐姐曾与昭王世子私自会见。”


    “扶楹性子淳钝,怎会在家中私会男子。”


    “哥哥!”苏黎汐一语出,便惊觉自己激动太盛。


    相反,苏雍一脸平和,只是在和她如常谈论。


    自正月里,知道了那件事后,她在这个家里多了三分小心翼翼,四分漏脯充饥。


    她没有把那个病秧子赶出去,自己也成了刀俎下的鱼肉。


    可是以前,她不是这个样子的。


    她是父亲母亲的唯一,她不会为了那个病秧子和哥哥争辩。


    她不需要争,从一开始便都是她的。


    想着想着,她瞪大的双目滚下热泪。


    黎若真忙握住她的手轻拍:“好了,好了,和你说了多少遍了,为什么总要为些不相干的动气伤神?”


    苏道山适时提醒道:“雍儿。”


    苏黎汐哭了会儿,仍没有等来他的劝慰,越想越忿,哀怨看了苏雍一眼。


    哭道:“父亲,母亲,是我不对,惹了哥哥不快,我还是回自己房里用膳吧。”


    苏雍忽觉意兴索然,站起身道:“适才想起约了郑三,有事相商,儿子就先退下了。”


    他脚头调转,侧身对着苏黎汐道:“妹妹莫要和我置气,保重身体要紧。”


    苏雍一路出了府门,等仆从套好马车,瞥见车内多了个食盒。


    安善道:“是二娘子院里的丫头给的,让您捎带给……殷娘子。”


    苏雍打开食盒,一瞬香气四溢。


    小小的彩糕方正精致,最上点缀有银杏和松子的果实。


    “二妹妹有心了。”


    安善接过食盒,稳妥放好,小声嘀咕:“郎君对二娘子也很用心啊。”


    苏雍怔怔道:“这都是我亏欠她的。”


    安善犹豫不决,半晌犹如泄气一般:“可这都不是您造成的,以后能够长久陪伴您的,是三娘子,况且您今日这般维护二娘子,二娘子也不会知道。”


    苏雍眼底聚起空茫:“比起她所剩不多的时日,我这些又算得上什么。”


    他下意识想起昨夜苏扶楹问他的那句话。


    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她也活不长了。


    二妹妹刚患上痨瘵时,父亲,母亲便全心扑在她身上,四处寻医问药。


    对府中事务,对他皆是不管不问。


    多年来,他眼见父亲母亲对她态度的急转变化。


    是为人父母对子女的期冀,他都能理解。


    希望二妹妹也不要怪他们。


    马车最终停在郑府大宅,仆从表明了来意,却被告知郑予洵半个时辰前就出府了。


    “出府?有说去了何处?”苏雍探头问道。


    门仆摇头。


    苏雍不明是何事,能让郑予洵这么着急离开,甚至没有派人去苏府通个气。


    “那我入府等你们郎君回罢。”


    门仆下阶帮忙搬送车上的物件,苏雍人稍落后,入了偏厅消磨了一阵时间,才提步往梧桐阁去。


    安善拎着那方食盒,眼观四方,错落在他身侧,左右徘徊。


    许是样子太怪异,苏雍不得不出声制止:“正常走路便是,往后三妹妹和郑三结了亲,我和她便是亲戚,如此,合情合理。”


    安善顺从了一会儿,又开始左顾右盼来。


    苏雍干脆由他去了。


    梧桐阁坐落在府院西南,幽静不常被人打扰。


    至院门不足十步,一个着大赤色襦裙的女子疾步从内冲出。


    高亢的女音在静谧的院落回荡:“就会些偷鸡摸狗的做派!活该做孀妇!再让我逮到你挑拨离间,我就把你赶到大街上去!”


    院内传来阵阵呜咽。


    苏雍脚步凝滞,血气翻涌而上,他压抑沉默,直止那道哭声停住。


    “别提我来过,替我向她道贺。”


    说罢,苏雍移步青石小路,没再回头。


    安善目送他离去才进入梧桐阁。


    女子半伏在地,拾捡地上的药草。


    安善将物件丢在一边,躬下身扶起晒药架。


    陌生的黑履靴闯入视线,女子错愕抬头:“安善?”


    下一瞬,女子的目光极快投射到院门前。


    “郎君并未来此。”


    女子闻此头低下又慢吞吞转了回来:“是,我知道他没来。”


    安善似觉得自己方才那句太过生硬:“今日是我家二娘子托我来的,祝贺您的生辰。”


    “还有这些,”安善将带来的东西转移到四方桌上,“是我家郎君为殷娘子您置办的。”


    殷秋细细打量了一番,展露笑颜:“多谢,得空了我会亲自拜谢。”


    安善再也搜刮不出什么话来,痴痴站着。


    殷秋收拢簸箕,问道:“他伤好些了么?青精膏用着有什么不适没?”


    “早好了,”安善偷看她一眼,找补道:“郎君此次事务冗杂,连三娘子的及笄礼都没有赶上,实在是抽不出身。”


    他不敢说,膏药郎君还未用,就被主母使唤人扔了。


    她眼里的微芒一点点熄灭,苦笑道:“是我脑子糊涂了,连日子都记不清了。”


    安善嘴角下撇,无奈扫她一眼。


    殷秋都快忘了,和他已经三个月未见了。


    只怕二娘子也是他的托词,苏扶楹自身都难保,那里还有闲心管她的事。


    从她官人横死,姨母可怜她将她接回郑家,她就彻底失去了选择。


    朝升暮合,守在这个窄窄的四方院子内,犹如一个活死人。


    偏厅内,苏雍至未时末方离开。


    仆从驱车去了宝德斋。


    昨夜里苏黎汐和他提过一嘴,说想要吃宝德斋的酥条和樱桃毕罗。


    伙计手脚麻利,很快打荷好,苏雍结好银钱往外去。


    “郎君你看,那好像是二娘子。”


    苏雍顺着安善手指的方向看去。


    宝德斋的斜对面是翠碧酒楼,不同于往日的人头攒动,今日门可罗雀。


    只一辆马车停在门前,有六、七个佩刀随从护卫。


    苏雍未来得及看清,一片十二幅裙裾一闪而过,隐入了空青车帘。


    随从衣服上的纹饰他在南丘见过,与昭王的虎奕军同出一派。


    不出所料,这应该是那位昭王世子的马车。


    苏雍呼吸陡沉,嗓音夹杂着不悦:“确定是二娘子?”


    安善双眸瞄着那辆马车,目不偏移,须臾,他点了点头:“是,是二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