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百万订单大丰收

作品:《荒年吃土,穿成了重男轻女恶婆婆

    果然,长善堂大夫将玉佩给了李晚娘。


    “大姐,这是你的玉佩,收好了,既然是祖传的,以后可不能轻易给别人。”


    “谢谢,多谢善人的大恩大德,我和女儿无以为报,这玉佩就抵给您吧。”


    李晚娘扶额,刚才还让她别轻易给别人呢,转手就要把玉佩给她。


    “不必了,你们跟我走吧,张青,去找个板车来!”


    李晚娘是步行来的,张青得了命令,当即去买板车。


    结果刚出人群,就有一老者将板车推来了。


    “不必买,把我这板车拿去用,如果愿意还就还给老朽,当然,你们也可以留下来自己用。”


    看来好心人还是有的,张青还是从怀中取了一两银子递给老者,“叔,您拿着!”


    “不用,真的不用!”


    “叔,您都这么大年纪了,一定要拿着!”


    “是呀,既然让你拿着,你就拿着。”,有围观群众附和道,老者这才有些不好意思地将银子收了。


    张青同年长的妇人将躺着的女子抬上了板车,张青推着回了北街院子。


    肺结核始终是传染病,李晚娘让人将杂物间收拾了出来,这对母女就住在那里了。


    至于吃食,李晚娘要求下人单独送去,碗筷也要单独洗,不能与其他人共用。


    原本妇人是不愿意进李晚娘的院子的,李晚娘好说歹说,她才愿意进来。


    李晚娘回去便让人准备了两套换洗的衣衫给母女二人送去,除此之外便是药了。


    “给她说清楚,这要一日四粒,早饭之前吃,每日不能停!”


    “是,主子!”


    下人们其实也很担忧,家里住一个肺痨患者,始终心里不爽。


    李晚娘还开了个集会,将肺痨传染的途径告诉众人。


    “你们也不必惊慌,肺痨传染的途径有三,呼吸传播、血液传播、唾液传播,大家平日里少同她们接触便是,即使接触也戴上面罩,直到她的病情稳定下来。”


    自打两人被李晚娘带回来,李晚娘就见过两人一次,自那次,也知道了母女二人的名字和悲惨经历。


    原来母亲叫欧阳玉,欧阳是复姓,欧阳家在京城原本也是数一数二的人家,祖父曾经是钦天监副监证,后来祖父故去,父亲和叔叔能力不济,渐渐地家道中落。


    欧阳玉嫁给了一个书香门第,丈夫李浦,虽说官位不高,好歹也是能上朝见到陛下的。


    原本夫妻恩爱有加,后来生了女儿李筱,李浦也极其宠爱自己的女儿,只是可惜,李浦后来病故了。


    李浦病故后,欧阳玉凭着之前的积蓄,带着女儿在李家也勉强能够生存下去,可是后来女儿竟然患了病,还是肺痨。


    李家再也容不得欧阳玉母女,李家人沆瀣一气将欧阳玉的嫁妆霸占,之后竟然将二人撵出了李府。


    欧阳玉无奈,只好带着女儿辗转来到临州,临州是她的娘家,可惜娘家人也是捧高踩低的,欧阳玉连门都没有进得去。


    实在无法,欧阳玉只好带着女儿去破庙住。


    好在上天眷顾,竟然让她遇到了李晚娘,误打误撞竟然救了母女俩一命。


    “以后你便在我府上好好住着,至少能让你们吃饱穿暖,等你女儿病情好转,我会让你们帮忙做些事情的。”


    “是,多谢恩人!”


    感谢地话都说尽了,欧阳玉只好将李晚娘的好记在心中。


    只是,女儿的病真的会好起来吗?


    临州城这边一切进入正轨,李晚娘回了一趟大河村,亲自验了要送去京城百万订单的货。


    这是大河村瓷器工坊同京城那边的第一次交易,马虎不得。


    为了这次订单,李晚娘还专门找了镖师,付了一千两镖银。


    除此之外,李晚娘还让村里稍微会点儿功夫的年轻人一道去了。


    以后这样的订单不会少会越来越多,长期找镖师也不是上策,李晚娘准备组建自己的运输队。


    她甚至琢磨起了将镖师拉入自己运输队的想法。


    毕竟押镖风险大,但是给她送货,风险相对小,而且她开的工钱也不低。


    村里的年轻人也要培养起来,如今大河村的人手明显有些不够用了。


    因为订单越来越多,李晚娘还让里正在外村找了些踏实能干的帮工。


    渐渐地,大河村瓷器工坊开始辐射到整个梨花镇。


    临州豆腐工坊这边,第一批货刚出来,就引得大家哄抢。


    第一次来拿货的有百来人,黄氏显些没有忙得过来。


    卖豆腐不是技术活,就连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都可以提着篮子在街头巷尾售卖。


    也有人将豆腐运出临州城,往北边去的,临州城北面有大县,自然销量可观。


    小小的豆腐工坊竟然将下城区给带热闹起来了。


    除了豆腐,李晚娘还让工坊做了米豆腐和魔芋豆腐。


    不仅在大河村,大家视魔芋为毒物,就是整个临州府,无人敢吃那魔芋。


    没想到因为李晚娘的魔芋豆腐,竟然让大家伙儿知道魔芋也是好东西,四处开始了挖魔芋种魔芋潮。


    临州盛产魔芋,所以李晚娘根本就不缺原材料,许多百姓自发的将魔芋挖来送到工坊卖。


    半月后,李晚娘正在院中欣赏木兰花,彩环兴高采烈地进了屋。


    “主子,去京城的镖师们回来了!”


    李晚娘一个鲤鱼打挺就站了起来,“好好好,路途还一切顺利吧?”


    “顺利,东家,这是镖师们送来的银票,我数过了,一共三千六百八十万两!”


    这时候张青搬着箱子已经到了跟前。


    三千六百八十万两!


    哈哈哈,李晚娘真的发达了!


    张青和彩环看着这一箱子的银钱,一方面替主子高兴,另外一方面又替主子着急,这么多银子,该放在哪儿呀?!


    李晚娘倒是不担心这件事,毕竟她有空间。


    她则在想另一件事,银票始终不比实物踏实,她准备将所有的银票换成现银。


    要是能换金子会更好。


    系统如今空间也有五千立方米了,除了金银,李晚娘还准备储存一些粮食、布匹。


    毕竟只有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硬通货。


    只是要换现银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得徐徐图之,买粮食倒是好操作,毕竟她有两个作坊,每次多买一部分储存起来便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