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作品:《荒年吃土,穿成了重男轻女恶婆婆

    “青老弟孩子们多大啦?”


    里正也是随口一问,没想到这么一问,青叔和青婶面色瞬间不好。


    青叔尴尬地笑道,“我曾经也有一个女儿,只是她已经不在了。”


    见青婶眼眶红了,里正这才后知后觉自己问错了话。


    “抱歉啊,老头子话多了。”


    青叔摆手,“哪里的话,此事也是我和她婶的心结,我年轻的时候把重心都投到了事业上,忽视了孩子,把孩子弄丢了,辗转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


    竟是如此。


    李晚娘去过青叔家好几次,就觉得那个家太安静了。


    “叔,婶,你们尽管放宽心,如果她还活着,总会有相见的一日。”


    李晚娘揽了揽青婶的肩膀。


    青婶长舒一口气,“晚娘实在是太贴心了,谢谢你,我没事。”


    工坊一共请了三十个帮工,十个男子,二十个女子,至于负责人,是从大河村调来的,阿雅和张木匠的儿媳妇黄氏。


    阿雅来了工坊,张明也跟着来了,大家开玩笑是妇唱夫随。


    张明原来在大河村是负责豆腐工坊库房管理的,现在依旧做相同的工,驾轻就熟。


    阿雅和黄氏都是经过层层筛选选出来的,在大河村豆腐工坊时就极其负责。


    按照阿雅的说法,东家是她的救命恩人,所以,她无论如何也是要卖力干的。


    黄氏则纯属是能干、勤快。


    三十个帮工多数都是来自下城区,所以不需要住在工坊。


    李晚娘便把整修出来的院子给了阿雅和黄氏。


    院子很宽敞,阿雅和黄氏原本还准备在临州城租房的,如今也省了一大笔钱。


    李晚娘开玩笑说这是员工福利。


    李晚娘给工坊的帮工们定制了统一的服装,春夏秋冬各两套。


    阿雅和黄氏帮忙将制服发下去,引起了不少的骚动。


    “天呐,这是上好的棉布衣裳。”


    “冬装真的是棉花做的,咱们东家实在是太阔绰了!”


    “可不是,东家就不担心咱们做到一半就走人了吗,怎么直接就把衣裳发下来了。”


    “东家那是信任咱们,既然东家信任,咱们也不能辜负了东家的信任不是!”


    普通帮工,月银二两银子,除此之外,年底根据效益会发奖金。


    至于阿雅和黄氏,则是包干,一百两一年。


    豆腐工坊包两餐饭,早饭和午饭。


    包饭这件事是今日开工后才宣布的,来自下城区的帮工们只觉得自己捡到宝了,竟然找到了这么好的活计。


    刀疤脸一行人也留在了工坊,不过李晚娘是不放心他们搞生产的,李晚娘安排他们入库和送货。


    至于以后还能不能继续留下来,做什么岗位,还得进一步考察。


    临州城豆腐的销路倒是不用担心,李晚娘算过,豆腐是餐餐都可以入菜的,而且价格便宜,营养价值高。


    即使是在下城区,销量也可观。


    之前大河村村民们打出来的销路,李晚娘依旧把销售渠道留给大河村村民,只是拿货就不用再回大河村了,对应的,他们的利润会高得多, 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李晚娘则准备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临州城集市、餐馆、酒楼尚未开发的销售渠道就是他们要打响的第一战场。


    除此之外便是临州城周边的县、镇和村。


    临州府下辖五大县,梨花县也只是其中一个小县城,如此算下来,销量可观。


    要打开这些市场,就需要大量的挑夫。


    李晚娘准备延续大河村的销售方法,挑夫们来李晚娘这里批发拿货,然后卖到各处,而且线路和责任人一定是规划好的,内部不能产生竞争关系。


    下城区的百姓们正愁没有事情做,几乎壮劳力都出来了,愿意来李晚娘的豆腐工坊拿货,然后销货。


    有的需要出城销售的,李晚娘甚至还补贴了入城费。


    虽然阿七来了,入城费不高,只有一文钱,但每日都要进进出出,长期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至于豆子等原材料,第一批是从大河村调来的,至于后续直接找临州城粮铺采购。


    如今阿七已经在推广种植经济作物了,也包括豆子,在今年秋临州城豆子产量会激增,如此李晚娘再也不用担心原材料的问题了。


    如今系统空间已经升级到了两百立方米,李晚娘准备在秋日多买一些豆子储存起来。


    系统空间存放的东西能够一直保持原有状态,即使存储上百年也不会变质。


    想都空间储存,李晚娘赚积分的欲望尤其强烈,等空间拓展到一定程度,她还可以将高岭土矿储存在空间中,以后瓷器的生产便可以不限制地点。


    在哪儿她都可以开工,不会受制于原材料。


    有阿雅和黄氏的打理,豆腐工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孩子们也适应了临州城的学习生活,只是教习女师傅一直没有找到。


    这日李晚娘从豆腐工坊回去,鬼使神差地去了之前找裴松父子的破庙。


    也不知道过了这些日子,那些人还在吗,或者还活着吗?


    有张青陪着,李晚娘觉得踏实,在馒头铺提了一大袋馒头步行过去的。


    破庙还是那间破庙,只是人少了许多,破庙里也干净许多,庙里除了两个女子外,剩下的都是孩子了。


    张青将馒头放下,有孩子悻悻地过来问。


    “好心人,这是给我们的馒头吗?”


    这些孩子不大,最小的才三四岁,流着鼻涕,衣不蔽体。


    “你们的爹娘了?”


    看着一个脏兮兮的孩子抱着馒头啃着,李晚娘问道。


    孩子虽然脏,也很瘦,但是眼睛清亮无比。


    “他们死了,饿死的。”


    不知为何,李晚娘鼻子一酸。


    “这庙里为何如此干净,有人来打扫过吗?”


    孩子们点头,“是姨姨,她扫的。”


    孩子们指向屋内一对母女,虽然两人衣着单薄,但是很干净,头发也用破布包了起来,只是年轻的女子咳嗽得厉害。


    李晚娘见两人腰背笔直,在李晚娘看过去的时候,母亲正在给女儿拍背,女儿可咳了好一阵才稍微缓解。


    “她怎么了?”


    李晚娘准备靠近,被年长的女子制止了。


    “善人不可靠近,我女儿得的是肺痨,医师说治不好的,可不能连累了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