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秋收
作品:《荒年吃土,穿成了重男轻女恶婆婆》 自打上次大雨,整个夏日就没有再下大雨了,入了秋即使下雨也是在夜里,方便了大家收粮食。
今年因为有李晚娘买的四个壮劳力,家里收粮食轻松许多,男人们还是要下田的,只是女人们就再也不用下地晒太阳了。
女人们就在家里帮着张青媳妇做一大家的饭然后送到田里去。
豆腐工坊没有开工,瓷器工坊没受影响,照常运作,给临州城的货送去了,李晚娘又进账六百两,除去工钱一百二十两、材料钱和给大河村的分红,还余下二百八十两。
如今里正那里已经有一百两银子了,他召集全村开会,拿出了二十两银子加固大河边的水田,石林家因为水田全部被冲走,还得到了二两银子的补贴,其他受灾的家庭也或多或少收到了一定的补贴。
拿到银钱,石林爹娘感动落泪,一再强调,“林儿啊,你可得好好跟着你李婶干活!”
临州城的货刚送去,李晚娘又接到了三千件瓷器的订单,这一次不仅是瓷碗,还有瓷杯。
订单激增,李晚娘又在大河村招募了十个学徒,男女不限。
知道瓷器工坊赚钱,而且赚来的钱所有大河村人都有一份,报名的很多。
李晚娘在其中筛选了十个脑子灵活,做事麻利的年轻人,五男五女。
落选的都有些遗憾,都期待瓷器工坊再一次扩大规模,如此,指不定婶子还会添人。
李晚娘还设计了学徒带学徒的制度,只要是带学徒的每月增加一两工钱,直到带出学徒为止,所以没有不愿意带学徒的。
李晚娘也将瓷器工坊全权交给李老实和田三媳妇打理,她则全身心做自己的事情。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重建豆腐工坊,原来的工坊除了仓库已经不能用了。
水磨也被损坏,大河村人如今磨面都靠水磨,水磨坏了大家还不习惯。
李晚娘准备建四个水磨,而且工坊也用砖结构,如此再下大雨也不用担心被冲垮了。
好在村里就有会做青砖的村民,只是砖窑早就废弃了。
李晚娘准备等工坊建好,粮食全部收回来后就建新房。
为了让工坊更科学,李晚娘将自己关在屋里画图纸。
抬头往窗外望去,看到田甜在张青媳妇的搀扶下在院子里散步,估计就是这几日了,田甜就要生产了。
田甜走累了,张青媳妇把铺了软垫的靠背椅给田甜端来。
田甜叉着腰在张青媳妇的搀扶下坐下,阳光打在两人身上,想到刚遇到田甜的时候,再和现在的田甜对比,李晚娘笑了,长叹一声,“真好”。
正准备提笔,院门被打开,是里正来了,他笑嘻嘻地迈进院子,一进院子就看到李晚娘在写什么。
“晚娘啊,我是来报喜的!”
“叔,哪里来的喜事?”
田甜问道。
“我得亲口告诉你嫂子,晚娘,听到了吗?”
李晚娘高声回了一声,“听到了,叔,你说吧!”
“晚娘啊,你不知道,今年咱们大河村家家户户都是大丰收啊,水稻平均亩产六百斤!这都是晚娘的功劳啊,所以叔想着一定要给晚娘报喜。”
虽然这是李晚娘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亲耳听到感觉还是不同,心中有股莫名的成就感。
“晚娘,大家都说让我来替大伙儿谢谢你呢!”
李晚娘也出了房间,“太好了,只要没有灾荒,咱们大河村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那当然,晚娘,你家的稻种是在哪里买的呢,村民们找我商量,明年找你帮忙买稻种。”
里正很有边界感,知道像这种高产量的稻种肯定不好买,所以说的是委托李晚娘帮忙买。
李晚娘没有当即回答,而是找系统商议。
“主人,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吧,这稻种只能用于大河村,你知道的,杂交水稻品种后代性状不问,不能留种,这也是杂交水稻的一大缺点。”
李晚娘明白系统的意思,也就是不能将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叔,可以倒是可以,但是你得给所有人说清楚,我买的这个种子最好不要留种,每年得现买,如果愿意,我就帮忙买。”
里正点头如捣蒜,“放心好了,晚娘,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这就回去问。”
李晚娘看着里正万事替村民着想,大河村有这样的里正真好。
除了稻谷,大河村种植的豆子、魔芋也一筐一筐地挖回家,这些都是要卖给豆腐工坊的,大家静待豆腐工坊开工,他们又可以得到一大笔收入了。
见粮食收回来了,李晚娘找人将瓷器工坊一旁的空地平整出来,李晚娘准备在这里建新房。
前面是大河,后面是山,是风水绝佳的宝地,而且视野极其开阔,可以看到整个大河村。
李晚娘准备建一座三进的院子外加一座偏院,偏院是给买来的十个人住的。
至于那十几个子孙,李晚娘只给孙儿们各自留了一间房,其他的除了自己的卧房、书房和浴室外,便是客人的房间了。
当然她也给田甜留了房间,单独的院子,以后田甜可以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耍。
李晚娘自己画了图纸,虽然外观同大乾国一般的院落没区别,但是内里却完全不同。
为了建好自己的新屋,李晚娘还让里正给她从别的村子物色了经验最丰富的师傅。
师傅盯着图纸看了许久。
“东家,你这书房和卧房我等看懂,只是这沐浴房是什么意思,干湿分离?!”
李晚娘点头,“对,这个区域是淋浴区,我不希望这水把外面这个干区打湿了。”
“东家,不可能啊,你这水始终会从地下浸出来呢。”
李晚娘笑道,“别忘了我是做什么的,我准备做瓷砖,通铺,如此,水就不会上涌了,并且咱们要在地下埋管道,水会从管道流出房间。”
师傅听得一愣一愣的,他从未见过这样的房子,更别说李晚娘要用瓷做砖了,那得多贵啊!
做瓷砖,这是李晚娘早就想好的,有了瓷砖,厨房和浴室铺瓷砖,家里其他地方铺木地板。
而且不仅要做瓷砖,李晚娘还准备做地龙,如此以后入了冬家里就不怕冷了。
好在经过李晚娘的反复解释,总算是给师傅讲通了。
“东家,造价有些高啊。”
“师傅估计下,大概需要多少银两?”
师傅算了好一会儿,总算报出了一个数,“不算你的瓷砖,按照东家的设想,至少得这个数。”
师傅比了个手势。
“五千两?”
师傅心里想,李晚娘真有钱,动不动就是五千两,摇头,“五百两!”
李晚娘拍了拍胸口,“还以为要五千两呢,五百两,成,师傅,咱们什么时候开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