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主动示好

作品:《三国:曹操说我天下无敌

    黄祖一五一十,将知道的情况说与刘备。


    刘备闻言,顿时反应过来,叹息一声道:“将军,这显然是林浩的诡计啊!”


    “是司马懿策反了甘宁,不是孙权!”


    “而且,司马懿和黄承彦父女被劫持,就是司马懿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这一切都是林浩贼人干的,他挑拨荆州刘表和孙权相斗,这样避免曹贼会两面受敌的威胁,专注和袁绍决战。”


    “将军,应该即刻劝说刘表,倘若他不能和孙权言和,遭贼定然会破了江东和荆州!”


    黄祖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不敢有半点耽误:“选德公,请放心,我马上派遣人去襄阳。”


    刘备缓缓吐了一口气。


    “黄祖是被镇住了,接下来,就劝说刘表了。”


    “林浩,你万万没有想到,就算你灭了我多年的积累,我刘备也照样会东山再起,稳住荆州的基业。”


    ……


    刘备此时只有,许汜、陈群、徐靖、张飞等人,兵力没有当初征讨黄巾时候多。


    但刘备得到了名仕头衔!


    这就是刘备如今的资本,天下闻名的名仕头衔,会让刘备走到哪里都不怕!


    ……


    徐州败兵,刘备就被袁术安置在广陵。


    袁术称帝之后,吩咐袁谭亲自去迎接,视刘备为贵宾!


    如今刘备南下荆州,黄祖对刘备也是非常客气。


    当刘表得知刘备来的消息,激动不已。


    刘备身为汉室宗亲,刘表自然以礼相待,热情度很高。


    随后。


    刘表迎接到刘备之后,在襄阳大摆宴席,让蒯越和蒯良等襄阳名仕相陪。


    刘备身边跟随的陈群、许汜、徐靖都是当下名仕,荆襄的名仕自然笑脸相迎。


    酒过三巡,刘表醉眼蒙蒙问道:“玄德,黄祖和我言,你想让我和孙权罢兵言和?”


    “孙权小儿很过分,多次来侵犯我荆州,我都没计较。”


    “没想到,这次反而劫走黄承彦父女,还派遣兵来攻打,倘若我言和,那不是让人耻笑吗?”


    对啊!


    蒯越、蒯良等人,目光看向刘备!


    你刘备是没看清楚局势吗?是孙权来挑事,你刘备却来劝刘表,主动和孙权示好!


    刘备不慌不忙,解释道:“景升兄,这次荆州和江东之事,黄承彦父女并非孙权劫走,而是另有其人。”


    刘表懵了:“不是孙权所为,会是何人?”


    刘备咂咂嘴道:“是曹贼的汝南太守林浩!”


    “司马懿是林浩的亲信,这次南下,就是想挑起荆州和江东征战,才策反甘宁,劫走黄承彦和女儿。”


    “景升兄,三思啊!”


    “林浩此人最善于用奇计,故意挑起江东和荆州战事,这样来避免影响曹贼,和袁绍绝战出现失误!”


    刘表惊得一身冷汗,酒意也退去一半,严肃道:“就算是林浩的计谋,孙权却先来攻击荆州,我不可能无动于衷吧?”


    刘备苦口婆心,劝说道:“景升兄,孙权论辈,是子侄辈,如今年龄幼小,还未成年。”


    “景升兄又何必和小辈一般见识,和他计较呢?”


    “如今天下局势,袁绍和曹操不管谁胜谁败,对于荆州来说,都是祸事。”


    “当下,只有劝孙权言和罢兵,相互扶持,才能在袁绍决战之后,有立足之地!”


    “景升兄,不要犹豫了,北方之事,转瞬即到啊!”


    刘备和身边谋士待时间久了,对于出谋划策,还是耳濡目染不少。


    而刘备此时对天下格局的分析,倒也符合这天下名仕的身份。


    屡战屡败,也让刘备积累了不少经验。


    虽然刘备用心良苦劝说,但刘表好像无动于衷。


    因为刘表心里想的不同,北方战事再大,也没有此时孙权进攻江夏更大。


    刘表是江夏八俊之一,哪里受得了,一个年幼儒子的羞辱,更别提主动去罢兵言和了。


    退一万步,就算要罢兵言和,也是孙权主动来给刘表道歉才对!


    “玄德,言之有理!”


    “今日酒宴不谈政务,主要是为选德接风洗尘,只聊风月。”


    “来人,舞一曲!”


    刘备心灰意冷,看来今日是劝不动了。


    一直喝到三更,刘表已经喝醉,进内院睡觉了。


    别的名仕也站起来,纷纷告辞,留下刘备独自喝着闷酒。


    然而。


    一直没离开的蒯越来到刘备面前,眯着眼说道:“玄德公,这次来襄阳,不会只是来劝说刘荆州和孙权和解吧?”


    刘备听得出来,蒯越在暗示什么,于是试探道:“异度先生,在襄阳也是名声在外,又是景升兄信任的人,怎么不劝一劝景升兄呢?”


    蒯越没有拐弯抹角,直言道:“玄德公,我已经劝刘荆州好几次了?”


    “你今日也见到了,刘荆州的脾气,怎么可能主动,去向孙权和解!”


    刘备眼珠子提溜一转:“既然景升兄不愿意,我只能去劝说孙权了。”


    蒯越撇嘴说道:“玄德公,舍近求远不是明智的选择。”


    刘备微微一愣:“不知先生是何意思?”


    蒯越扫视一眼四周,低声道:“玄德公,襄阳外有一隐士,道号水镜先生,你可知?”


    刘备心中一紧:“我从未闻听有此贤士,不知今日酒宴可有此人?”


    蒯越眯眼笑道:“酒宴上没有隐士,有些话我不便多言,玄德公若是想知道此人,可直接去找水镜先生。”


    说完之后,笑着离开了酒宴!


    刘备弄得一头雾水,扭头看向陈群,疑惑问道:“长文,水镜先生你可曾听说过?”


    陈群大喜:“蒯越不提起,我还真忘记有此人了。”


    “水镜先生和我父是故交,名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


    “司马徽学识渊博,有知人论世之能,不输于许勋和徐靖兄弟。”


    “如今蒯越突然提及此人,定然是荆州有利于主公之事。”


    “来的途中,我听到有歌谣‘始欲衰,无孑遗,天命有归,龙向天飞’,我当时还在疑惑,现在醒悟了。”


    “主公不必再思索,明日一起去会会司马徽!”


    刘备见陈群坚定眼神,心中不再疑惑!


    ……


    等到天明!


    刘备带着赵云,一路打听水镜先生位置,来到司马徽门前,递上拜帖!


    等刘备报出名号,童子笑着道:“先生让我在此等候玄德公的到来。”


    刘备大吃一惊,带着疑惑跟随着童子进入,刚入院内就听到优美琴声,停下脚步,侧耳聆听!


    刚听一会儿,琴声就停下了。


    一个年老,器宇不凡的斯文士笑脸相迎:“琴韵清幽,忽然音中有高亢之调,就知有英雄窃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