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天命之子

作品:《三国:曹操说我天下无敌

    刘协在无盐朝殿内,大发雷霆:“袁氏狗贼,竟然敢藐视朕的存在!”


    天子虽然年幼没本事,但还是有脾气之人。


    原本以为到了兖州,实现光武之志了。


    没想到邺城,突然冒出个刘辩遗孤,自称正统。


    而袁术也不装了:“我袁术就是天命之子!”


    众位公卿大臣中,太蔚杨彪是最无语的。


    袁术的妹妹是杨彪的妻子,袁术称帝,杨彪到底属于汉室的杨彪,还是仲家的杨彪?


    “袁公路这个时候登基称帝,真乃愚蠢?”


    “纯粹是在陷害我杨彪是不义之人?”


    杨彪心知肚明,此时只能沉默,不能多言!


    尚书荀彧谏言道:“一山不容二虎,少帝是不是遗孤不知道,但袁绍立少帝之子,心怀不轨,居心叵测!”


    “袁术野心太大,本是汉臣,拒绝纳贡面君不说,还自称帝。”


    “袁氏兄弟的行为,和董贼、李傕有何区别?”


    “陛下,请即刻昭告天下,令各方义士勤王救驾,共伐袁氏!”


    刘协怯生生看向曹操:“司空,不知你有何意见?”


    曹操谏言道:“陛下,荀尚书言之有理,我赞同。”


    “荆州刘表的使者韩嵩,和吴侯孙策的使者张纮,就在殿外等候陛下召见!”


    片刻之后。


    韩嵩和张纮走上殿来。


    二人一致表态,刘表和孙策拥护刘协是正统,起兵勤王。


    刘协喜笑颜开,得到曹操同意后,派韩嵩侍中,迁零陵太守,派张纮为侍御史,迁丹阳太守。


    又下令刘表和孙策趋兵勤王。


    曹操见两人离开殿内后,谏言道:“陛下,可下令张绣为杨武将军,张燕为平北将军,马腾为伏波将军,韩遂为奋武将军,全部封为列侯,趋兵讨伐袁绍!”


    “再诏令天下,愿意前往讨伐袁氏,都可封侯拜相。”


    然而,林浩功高劳苦,才列为关内侯。


    曹操一句话,就直接是列侯,只要愿意征讨袁氏者,都有封赏!


    刘协对于曹操提出的建议,全部答应。


    片刻之后,曹操又补了一句:“陛下,袁术的妹妹是太蔚杨彪之妻,臣觉得,应该让他暂时退位避嫌。”


    杨彪闻言,心中一沉,脸上露出不悦之色。


    曹阿瞒你是纯心和我过意不去是吧?我都没有插言,你却出言不想让我有活路。


    袁术的妹妹嫁给我,就是我杨彪的妻子,和袁术有何关系?


    “陛下,老臣和袁术势不两立,还请陛下明鉴!”


    杨彪为了表忠心,如此绝情的话都说的出口。


    以曹操的野心,自己退位避嫌,肯定回不来了。


    曹操最希望的就是杨彪,赶紧离开朝廷,他还顺理成章举荐新的太蔚。


    刘协沉默,没有言语。


    曹操辅佐刘协有功,而且对朝廷也没有进行,独断专行的掌控。


    刘协比在董卓和李郭掌权时,自由了很多。


    慢慢的,刘协野心也逐渐大了。


    对于曹操的请奏,刘协没有马上回应,有了自己的考虑。


    刘协不想辞退杨彪,不然以后难以制衡曹操!


    对于刘协的犹豫不定,曹操心中一紧。


    过了一会儿。


    刘协怯生生道:“司空,我东归时,太蔚护送有功。”


    “太蔚如果因为袁术称帝责罚,好像有些不妥吧?”


    董承、朱儁等公卿旧臣闻言,纷纷附议。


    曹操瞬间脸上露出阴寒,不过很快又消失了。


    刘协考虑到曹操的心情,急忙解释道:“袁术和袁绍这次反朕,司空功劳最大,怎么对付二人,司空决定我没异议!”


    ……


    曹操退朝之后,回到府中,即刻召见了林浩。


    “童储,我担忧杨彪和袁绍、袁术里应外合,到时候不可收拾。”


    “天子让我寒心,我请奏天子,杨彪退位避嫌,却被驳回。”


    曹操灰心丧气说道。


    袁绍立刘民为帝,袁术在寿春自称帝,刘协却在这个时候,也有了称帝之心。


    林浩摇头叹息道:“还是明公太仁慈,昔日我就有所劝,但你就是不听。”


    “乱世之中,群雄四起,君王有才能,我等安心依附君王,扫清寰宇,有安身之地。”


    “倘若君王无才,可留于宫中修身养性,司空府可掌朝中大权。”


    “府内宫内,处于一体,徒罚臧否,不宜异同!”


    “此策为上策,明公可速行。”


    “现在袁术和袁绍同反,兖州不可政出多门,可设计诬告杨彪勾结二人,让其永无翻身之日。”


    “朝廷没了杨彪从中作梗,长安来的那群公卿旧臣,群龙无首,干不成大事,自然不足为虑了!”


    曹操犹豫片刻,眼中露出寒光:“还是童储考虑周到,我即刻派遣人去办理!”


    随后,曹操开始行动,派人暗中诬陷杨彪,导致杨彪有口难辩。


    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刘协被吓得心惊肉跳,回应起昔日曹操在面前卑躬屈膝的样子。


    恍然明白曹操昔日所有的忠心,都是装出来的,和董卓、李傕没有区别。


    曹操之前对刘协的恩情,刘协抛之脑后,因为杨彪的事,直接将曹操和董卓、李傕归于同类!


    正如林浩所说,刘协性格孤僻,禀性凉薄,患难可以,不能同享福!


    杨彪等公卿大臣见曹操不留情,纷纷站出来指责。


    首先是孔融替杨彪说情,说他是四世清德,曹操没办法,只能罢免杨彪,放归田里。


    后来赵彦指责曹操专横,怒斥曹操不奉帝旨,擅自定大臣之罪!


    杨彪和孔融曹操不敢动,是曹操知道牵扯太多公卿大臣。


    赵彦有什么资格指责曹操,结果曹操一怒之下,杀鸡儆猴,顿时惊吓住公卿文武。


    由此一来,刘协和曹操心不在一条战线上了,出现了嫌隙!


    曹操埋怨刘协不信任自己,听取林浩的建议,府内宫内为一体,朝廷大小事,都由曹操决定。


    之后,曹操派遣将士严守兖州各都郡,防止袁绍出兵。


    袁绍曾经放话出来,要调集大军,囤积钱粮,攻击兖州,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曹操正好趁此归划应对之策。


    勤王诏令一出。


    马腾、张燕、张绣孙策和刘表等人,纷纷起兵。


    易京楼的公孙瓒,也蠢蠢欲动。


    当袁绍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就召集谋士商议对策。


    ……


    与此同时。


    袁术自称帝后,没有顺风顺水。


    首先是孙策派遣人来指责,袁术称帝一事,反汉室,大逆不道,准备趋兵讨伐。


    后来,刘备怒气冲冲杀了袁术在广陵的亲信,放出话来,从今往后和袁术势不两立。


    “朕给你刘备吃喝,给兵马和城池,到头来却养了个白眼狼,可恨至极!”


    “传旨下去,张勋为大将军,趋兵二十五万,攻广陵,然后再攻徐州。”


    袁术对刘备的恨,简直不可言喻。


    就算是孙策反叛,袁术也没这么恼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