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准备送妻

作品:《三国:曹操说我天下无敌

    一语惊醒梦中人。


    曹操恍然反应过来。


    不错!


    怎么把天子这茬忘了?


    迎奉天子,代天子巡守四方。


    再以天子之名,扫清寰宇,荡灭群贼。


    看谁还敢胡言乱语,说我曹操是赘阉遗丑?


    曹操站起身来,对着林浩真心一拜:“童储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请受我一拜!”


    “童储真乃旷世奇才,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我对天起誓,我曹操定会以礼相待,绝对不会像刘备一样,合起世家豪族对你施压出卖!”


    “违背誓约,断子绝孙!”


    曹操是真心想要留住奇才。


    他这一誓,足以证明他对林浩的重视。


    他心知肚明,如果不起毒誓。


    林浩刚被刘备出卖,定然会胆怯担忧。


    不可能真正尽心竭力来帮。


    曹操虽然奸诈,但狠起来同样狠。


    这一刻,林浩心存感动。


    “我林浩只是一介布衣,明公又何必如此?”


    “愿助明公,扫清群贼。”


    林浩突然改了称呼,让曹操顿时大喜,哈哈笑道:“我得童储,大事可期!”


    这一夜,俩人相谈甚欢!


    不知不觉已到天明。


    曹操见林浩困乏,急忙派遣人送林浩回去休息。


    等到林浩离开,他却没有一点困意。


    刚才和林浩聊下来,他感到压力大增。


    “林浩剑走偏锋,世俗难容,刘备魄力不足,不得已出卖。”


    “如今遇到我曹操,只要你有才能,我曹操就绝不辜负于你!”


    曹操脑海里不断回想着今夜和林浩的谈话。


    不过,他有些为难,到底给林浩一个什么职位?


    职位低了,林浩会嫌弃。


    给高了,众兄弟又不服气。


    毕竟林浩出身布衣,加入黄巾,还有得罪世族豪门之罪。


    他担忧麾下的士人,会嫌弃林浩,不给好脸色看。


    就连脾气好的荀彧,对林浩都时刻谨慎小心。


    觉得林浩做事冲动,不可重用。


    “吾儿,愁眉不展,为何事烦恼?”


    忽然,曹操耳边响起父亲曹嵩的声音。


    曹操直接道出心中疑虑。


    曹嵩闻言,面色坦然:“吾儿平时聪明过人,今日怎么犯糊涂了?”


    “别的士人,都可能起背叛之心,但宗族之人,永远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只是,宗族之中,全是武夫,还有一些经商敛财的,像你好读书的,极少。”


    “宗族中聪明过人的很少,你没有袁绍那般儿孙满堂,想要成大事很难。”


    “当初我阻止你起兵对抗董卓,原因就在这里。”


    “如今你既然当上了兖州牧,我知道劝不动你,只有将家中财物给你,供你招兵买马。”


    “算是我这老父亲对你的支持吧!”


    曹嵩停顿片刻,继续说道:“你的儿子不少,但女儿又太小,不然可以招林浩做女婿,还用得着左右为难吗?”


    曹操心想,是儿是女,也不是自己能定的。


    “父亲是想我从宗族中挑选温柔贤惠之人?”


    曹嵩叹息一声道:“我听说,燕鸿煊的女儿燕晴,回到陈留了。”


    曹操一愣,眯着眼道:“当初董卓那老贼,看上鸿煊女儿,我和鸿煊相识,将其女联姻到河东韩世孝。”


    “谁知韩世孝命短,韩氏说燕晴是克夫相,被逐出家门。”


    “燕晴在去长安途中,听说父亲被王允杀害,如今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我当时也在四处奔波,只能拜托好友张邈照顾,父亲是想让燕晴嫁给林浩?”


    “但世人都在说燕晴有克夫相,我直言林浩取她为妻,林浩肯定会误以为我在害他早死。”


    人言可畏。


    虽然曹操对克夫之相不是很相信,但林浩会不会介意呢?


    万一林浩想着,我来投奔你,你却害我,一气之下走了怎么办?


    曹嵩摇摇头:“林浩和旁人不同,他是奇才,哪里会相信这些闲言碎语?”


    “反而,林浩取了燕晴,才是对他最好的保护和信任。”


    “燕晴父亲当年门生不少,燕晴姐姐嫁给了泰山郡人羊衜。”


    “林浩有了这层关系,以后就算是被世俗不容,也有回旋余地!”


    “而且,燕晴才貌双全,林浩也未娶妻,两人刚好成配,燕晴和韩世孝没有生子。”


    “这事你不好出面,那我亲自去找燕晴说,你把她的住处告诉我。”


    ……


    林浩昨晚酒醉,回去躺下就睡,一觉醒来已经天亮。


    他用手轻轻敲了一下头,缓解头晕。


    “喝酒伤身!”


    林浩回忆起昨夜畅谈内容,思绪逐渐清晰。


    “曹操、比刘备有魄力,刘备胆子太小,被世家微微施压就不敢反抗。”


    “因我出身低微,才需要一个像秦孝公那样的明主来帮助我罢了。”


    他是穿越者。


    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前世所见所闻,全都记忆犹新。


    所以。


    他敢效仿商君变法革新。


    “公子,使君来通报,你睡醒后去前厅。”


    一道脆声将林浩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


    曹操眯了一会儿,起床来到前厅,聚集文武,商讨仪征徐州。


    “陶谦老儿可恶,去年犯我兖州,我将其揍,不敢再出郯城。”


    “这老儿不知到收敛,反而派遣人截杀我父亲,曹氏满门差点被他屠杀了!”


    “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我准备去徐州将陶谦老儿擒杀,不知诸位有何意见?”


    夏侯惇生为武将,蠢蠢欲动:“主公,我麾下士兵,早就想出征,我愿为先锋。”


    只要曹操下令出征,夏侯惇毫不犹豫冲在前面。


    随后,夏侯渊、曹仁等大将纷纷请战。


    生为武将,只有杀敌才有立功可能。


    不过,文官们却持反对意见。


    荀彧第一个站出来,劝说道:“明公,众兵将来兖州还未站稳脚跟,此时应以修养为先,不适宜动兵。”


    “陶谦是可恶,有劫杀老太公之心。”


    “可派人前去要求陶谦道歉,赔偿钱粮。”


    “陶谦之前挨主公揍,肯定不敢反驳。”


    “有了钱粮,兖州黄巾兵吃饱肚子,也不会跟当地居民发生冲突。”


    荀彧着重考虑兖州稳定,不发生战乱。


    曹操营中收降了很多黄巾兵,基本上都安置在兖州,每天吃喝需要大量的钱粮。


    没办法,曹操只能在兖州士民身上薅羊毛。


    长久下去,自然会埋下隐患和矛盾。


    曹操决定征徐州,不可能轻易放弃。


    荀彧的提议,他没有采纳,也没有回应。


    在等待其余谋士的好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