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淘汰

作品:《铁血王侯:从小兵开始逐鹿中原

    陈九连放三箭,却只射树干,并未伤人。


    可这充满蛮霸的威慑力,依然震慑的所有人止步不前!


    洪安干着急,却又无能为力。


    陈九指着树干上的三支箭:“以此为界,身后的人全部卸甲!”


    “要么遣返,要么归入后勤!”


    洪安登时心头一震。


    那树干后面黑压压的人,数量不可估计!


    他这轻飘飘一句话,竟将这么多人遣散?


    疯了?


    “陈九!这是我的兵,你敢把他们遣散?”


    陈九面无表情道:“你先从坑里爬出来再说吧。”


    说罢,陈九又把嗓门拔高:“如果我是匈奴,你们现在都是尸体!”


    “这点路程跑了这么久,若是战事吃紧,岂不是贻误战机?”


    “跑上来以后,半点警觉都没有,如果我是匈奴,你们现在已经是尸体了!”


    人群中突然爆出一声高喝:“我们是骑兵!骑兵靠马打仗!”


    “马要是死了呢?你也跟着死?还是跟匈奴等等你,等你换好的马再开打?”


    此话一出,再无人反驳。


    陈九扫视着众人:“给你们一天时间,不走就按流民处置!”


    杀伐果断,毫无拖泥带水。


    如此压迫感压得众人不敢出声。


    放眼北晋,几千人的正规军都颇有分量,可在陈九这,连入眼的资格都没有。


    弹指一挥间,数千人就没了军籍!


    “嗖!”


    陈九轻巧地从树上落下,轻飘飘道:“所有人归营。”


    “洪将军火气很大,就让他在这降降温吧。”


    说话间,陈九已拉开大步:“如果你们谁还想找事,提前跟我说,我让你跟他在这作伴。”


    ……


    兵力骤然消减,明显空出不少地方。


    王枭赶紧跑去问陈九,这人都哪去了。


    陈九轻描淡写把这事一说,吓得王枭脊背发凉。


    先夺了徐长林兵马,又遣散数千人,领头的洪安还埋在坑里。


    这么带兵,怕是要闹兵变啊!


    数万人哗变,那可不是一般人能镇压的!


    陈九只是淡然地摇摇头:“慈不掌兵。”


    “带兵没匪气,带出来的就不是兵。”


    “是这么个道理!那你也不能为了立威,把这几千人都遣散了啊!”


    陈九轻笑几声:“我想立威不假,可把他们遣散,对咱双方都有好处。”


    “以他们的能力,碰上匈奴主力军也是个死,不如现在回家,兴许还能活得长久点。”


    “对于我们来说,减少了开销。”


    王枭有些错愕:“我第一次听说,有人像你这么带兵。”


    “剩下的这些人,我还会淘汰。”


    陈九看着门外,低声道:“今晚给所有人加肉,加粮!”


    “这么大强度的训练,营养跟不上就完了。”


    王枭又是心头一震。


    他始终以为陈九骨子里就藏着霸道,没想到竟也有如此细腻的一面。


    半晌儿。


    王枭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交到陈九面前。


    “这是我写给合益盟的信,你过过目?”


    陈九打开一看,内容比较简单。


    开头无非是一些客套话,又把骁骑营目前的情况罗列出来,最后请求加入合益盟。


    啧。


    陈九眉头微微一皱:“改改吧。”


    “是…哪里不得体?”


    陈九指着信:“别把咱的老底都露出来,三万人就写一万人,地盘只写一个庆阳城。”


    “树大招风啊!老哥!”


    王枭明显有些顾虑:“可势力不足,怕是过不了合益盟的门槛。”


    “外面情况很复杂,匈奴入侵,藩王割据。”


    “我们加入合益盟,并不是为了合作,而是不成为众矢之的。”


    王枭明显有些担心:“如果身后没有组织,四面八方的力量都会攻进来。”


    陈九心头一震。


    这就是王枭存在的意义。


    他这半生都在朝廷,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世界。


    王枭的战略眼光狠毒辣,一眼看出骁骑营的未来。


    加入某个组织,不是为了交朋友,而是为了少一些敌人。


    陈九认同这个想法,但不认同这个做法。


    片刻,陈九轻声道:“若是这合益盟门槛太高……”


    “老子就拆了他这门槛!”


    字里行间的杀意,让王枭脊背泛起阵阵凉意。


    他突然看懂了陈九。


    无论是匈奴还是北晋,对于他陈九来说,其实只有一个敌人。


    任何一个挡住他脚步的人,都是他的敌人!


    以他的性格,他会把每一块绊脚石都踩成齑粉,然后埋进土地当肥料!


    王枭没再说什么,而是按照陈九的意思把信改了,迅速叫人送往肃州。


    至于是什么结果,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如今一切都即将步入正轨。


    陈九和王枭商议一番,大权集中,小权下放。


    乌水、庆阳、武陵,三城加起来良田数千亩。


    陈九将土地国有制,再按均田制下分,每年仅需上缴一半粮食给公家,剩下的归农户所有。


    另外,每月给予佃户固定补贴。


    在这种政策下,军队补给有保证,佃户的日子也不错。


    如此一来,算是解决了后勤补给问题。


    随着势力的扩张,陈九突然发现,麾下急需一批文官辅佐。


    陈九凝神想了想,把目光看向武陵镇。


    庆阳和乌水城都被匈奴浸染,武陵镇虽然民不聊生,却是土生土长的汉人。


    老北风还在武陵镇盘点税收,估计也差不多了。


    正好看看,这武陵镇到底贪了多少税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