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科举临近
作品:《寒门宰辅,连中三元后权倾朝野》 蒋大来想要取得功名,靠读书是不可能了,虽说大哥大嫂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在乡下过本分日子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大哥的性格太木讷,如果没有个头衔,保不齐会被人欺负,所以蒋新年决定把红薯这个滔天功劳送给蒋大来,至少也能被赐予一个名誉官职,虽说没什么权力,但在十里八乡,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们一家了。
“我咋觉得老三是得了疯病呢,满口都是胡话,算了,既然你非要让我种,买地的钱也是你出的,那就听你的。”
蒋大来依旧不相信红薯真的能够亩产四十石,那可是四千五百斤,哪怕是传说里都没有听说哪块田地出过这种产量。
“行了吧,我信三弟说的话,三弟,别听你哥的,想做啥就做啥,快点吃点东西,早点休息。”
陈秀珠端来了热过的晚饭,蒋新年确实饿了,胡乱填饱肚子,回到他那头就睡觉了。
“当家的,你咋还不睡觉,想啥呢?”
隐约听到帘子那边陈秀珠的声音,蒋新年有些奇怪,这么晚了,大哥大嫂还没睡,难道有什么发愁的事情?
“我在想啊,这几十两银子,咱们就买一亩地,剩下的银子另有用处,不知老三会不会同意,毕竟这钱是他赚来的,也是他说要买地的,咱们挪用了不太好。”
蒋大来犹豫着说道。
“当家的,你要银子干啥啊,咱家现在是破落户,一亩地都没有,有银子肯定是要买地,不然不成败家子了嘛?”
陈秀珠对于蒋大来的规划很费解,在这个年代,有地就等于有了命根子,所以富裕人家拼命买地,逐渐形成大地主阶级。
“老三都十三了,还和咱们窝在这个牛棚一样的地方,再过一两年就该找媳妇儿了,你说谁愿意把女儿嫁到咱们这个破屋里呢,我刚盘算了一下,咱村修三间大瓦房,大概也就二十多两的花销,剩下的给老三当聘礼,人生大事我这个当大哥的怎么能不考虑?”
原来蒋大来是想盖房子,但不是为了自己,已经在为蒋新年的未来考虑了,这让蒋新年心里暖暖的,上一世一个人在城市里打拼,看惯了人情冷暖尔虞我诈,从来都是孤独的一个人,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
“这有啥啊,咱直接和三弟说呗,三弟确实也不小了,再有两年不成亲,别人会瞧不起的,这事啊,还得我张罗。”
陈秀珠也是个热心肠的人,把蒋新年当成亲弟弟,就算不买地,也要先把房子修起来,这样在说亲的时候,三弟才会更加抢手。
别看蒋新年只有十三岁,在这个时代,男子十五岁所有成亲属于正当年,十八岁以后就成老男人了,二十五岁还没成亲,估计就要打一辈子光棍,因为没人喜欢老登。
蒋新年自然不想太早成亲,初中生的年纪懂什么爱情啊,何况年纪太小,身体发育还不成熟,难怪都说古代生孩子是在鬼门关走一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早婚。
“大哥,大嫂,我还没想过成亲的事,在没有考取功名之前,不想被这些事分神,不过咱家是该修一下了,我也不想每天过着你们夫妻说悄悄话,即便想不听都不行的日子了。”
蒋新年咳嗽一声,笑着说道。
突如其来的声音把两口子吓了一跳,蒋大来没好气的说道:“这么晚了还不睡觉,你还要不要身体了,赶紧给我睡,不然我揍你!”
“知道了,大哥,我还要给黄员外写书,以后得收入不会少,你们可以放心的花银子,千万别舍不得,赚钱有我呢。”
拥有着超越时代千年的沉淀,在这个时代奔小康一点问题都没有,蒋新年自信的说道。
“行了啊,赚了几个钱不够你嘚瑟的,你天天想着乱七八糟的东西,怎么能安心读书,给黄员外写完这本书,就给我安心复习,还有不到三个月就春闱了。”
“大哥,我和你打个赌,这次春闱我必然能考中童生,若是没有考中,我输一百两金子给你。”
蒋新年对此更加自信,在这个领域可是有金手指的,考童生而已,无非就是四书五经里的内容,稍微有点棘手的问题就是对八股文的格式不熟悉了。
不过这个是可以通过背范文解决的,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到时从黄四海的书店多找一些范文书,把一篇篇八股范文背下来就可以了,至于策论和作诗,那不是易如反掌?
“你小子是不是飘了啊,咱们老赵爷,他从十二岁考童生,考到七十二岁还没有考中,哪有你想的那么容易啊?”
老童生不在少数,作为人才选拔的入门级考试,那些记忆力不好,学习能力不强的,大部分都在这个环节被淘汰下去。
有不少人屡败屡战,考到七老八十都没能考过,这就是科举考试的残酷性。
“老赵爷那人只会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结果八股文能过,策略却是一塌糊涂,拿着他和我比,简直就是对我的侮辱。”
蒋新年颇为不服气的说道,在大哥眼中,自己即便不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至少也应该是人中龙凤才对,怎么开始不看好自己了?
倒不是蒋大来看不上自家老三,是县试的淘汰率太高了,考中童生的,都不是祖坟冒青烟,而是祖坟着了。
当年老二考上童生的时候,老爹就说过,老蒋家的祖坟真的着了一把火,这也让蒋老汉确定蒋老二是天上星宿下凡,对他越发的偏心。
“行了啊,顺其自然吧,能考中自然好,要实在考不上,咱们做点小买卖,怎么也不至于去要饭。”
蒋新年对此不以为然,他知道在人治社会中,一切利益的保障不是来自于法律,而是来自于权力,要想进入大虞庙堂,对于他这种平民来说,唯有科举华山一条路。
“大哥,大嫂,我一定会考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