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活字印刷
作品:《寒门宰辅,连中三元后权倾朝野》 “九阴白骨爪,世上真的有如此强悍的功夫?”
黄四海聚精会神看完手稿,居然不觉得饿了,反而用怀疑的眼神看向蒋新年:“蒋兄弟莫非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否则我很难想象,会有人能凭空想象出这么多功夫。”
记得上一世七八十年代,因为从未接触过武侠小说,以至于很多读者看书看到走火入魔,总是幻想着能练成绝世武功,据说还有人从房顶往下跳,死的特别惨......
“黄员外,您也是经营书店的,怎会不知这评话小说多为杜撰的,何况您看我这瘦弱的样子,像是会武功的人么?”
蒋新年十分无语的解释,不会黄四海也看走火入魔了吧,早知道写鹿鼎记了,里面的瘦头陀倒是很符合他的形象,还能对号入座。
“也对,是你这本射雕英雄传过于传神了,我不自觉的就相信是真的,蒋兄弟的笔锋果然厉害,黄福,取一百两银子来。”
黄福很快取来银子,黄四海把银子往蒋新年面前一推:“蒋兄弟,这一百两不是你的润笔费,只是作为一名读者,单纯的仰慕你,一定笑纳。”
蒋新年也没客气,毕竟这次就是冲着银子来的,这也让他想到了一个更赚钱的办法。
“黄员外,您看这样行不行,您的书店不是能够印刷书籍么,可以搞一个月刊或者半月刊,将读者爱看的评话小说刊印上去,每个月固定的时间发售,相信比刊印全部卖得好。”
黄四海做了一辈子生意,商业头脑自然精明,仔细想了想眼睛便亮了起来。、
“对啊,如此一来,读者肯定望穿秋水,等月刊出来岂不是抢购一空?”
不过他很快又皱眉:“可是成本也不小,蒋兄弟每次提供手稿,就要重新刻板印刷,光是工时就要消耗很久,何况刻板用完以后就没用了。”
蒋新年错愕,难道虞朝还在使用传统的雕版印刷?
“黄员外不用担心,办法我已想到,那就是活字印刷,只需要将常用文字,用泥土烧制好,需要什么字,便取什么字,可以灵活排版多次使用,不就降低成本了么?”
“是啊,这么好的办法,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活字印刷法,不只用在月刊上,任何书籍都可以应用,太好了!”
黄四海激动的一拍大腿,要知道市面上的书籍少,正是因为印刷成本太高了,印刷一本书就要刻一本书的雕版,很多书籍的价值甚至不如雕版成本,所以多为手抄本。
有了活字印刷以后,任何手稿都能够刊印成书籍,成本也不过是纸张墨水而已。
可以预见到,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四海书城,一定能够成为同行中的翘楚!
“蒋兄弟,我该如何谢你才好,这活字印刷的主意,就值千两黄金了,可是我手头上没这么多钱,可否让我暂缓几日?”
蒋新年连忙摆手:“黄员外这是什么话,在下从未想过用活字印刷来赚您的钱,否则在下也不会先说出来了,在下斗胆,自认为和员外是朋友,朋友之间何求回报?”
黄四海很感动,他知道活字印刷的价值,他也相信蒋新年一定也知道,这么有价值的方法愿意分享,正是因为人家把他当成真正的朋友。
虽说无奸不商,但黄四海却是少有的有良心的商人,从心里认下了蒋新年这个朋友,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好,别的大话我不敢说,不过在这县城里,你要是遇到什么事情,尽管和我说。”
“好说好说,黄员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您这减肥大业才刚刚开始,万万不能半途而废,掌柜的,麻烦您看着你家老爷,决不能大意。”
对于黄四海这个朋友,蒋新年深知他很重要,所以他一定得好好的,临走时特意嘱托黄福。
“蒋兄弟放心,老爷的饮食,我肯定会时刻盯着,他要是偷吃,我就抢过来自己吃!”
看着信誓旦旦的黄福,黄四海化掌成爪,真想用他来试试九阴白骨爪这种武功的威力......
从黄四海那出来,蒋新年心情不错,有了这一百两银子,除了交税之外,还能剩下六十多两,上次分家的时候,十亩地被蒋老汉拿走了,倒是可以拿出五十两来,买上三五亩良田,补偿给大哥大嫂,剩下的银子以备不时之需。
从县城里买了一些吃食,蒋新年背上东西往回走,穿过一个集市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喊:“快来看看啊,万年人参贱卖,只要十两银子!”
蒋新年对此嗤之以鼻,世上哪来的万年人参,都是便宜的,不过处于好奇,还是往那个摊位看了一眼。
这一看不要紧,蒋新年看清楚小贩卖的万年人参时,顿时挪动不了脚步了。
世上确实没有万年人参,但也真的有和人参很像的大个植物,比如这个小贩摊位上的红薯。
红薯在后世太常见了,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要知道红薯亩产高达八千到一万斤,即便在没有化肥的时代,产量也不会少于五六千斤,在这个粮食亩产不到三百斤的时代,这简直就是祥瑞!
民以食为天,有了高产粮食,才是一个盛世的基础,志在庙堂的蒋新年,又怎会错过机遇?
“小孩子,去去去,我这可是万年人参,没十两银子看都别看,一边玩去!”
小贩见蒋新年驻足,看他还是个小孩子,不耐烦的驱赶起来。
蒋新年没有说话,从怀中取出一锭十两的细丝纹银,放在了小贩的摊位上。
小贩顿时直了眼睛:“哎呀,小少爷一看就是慧眼识珠,您长得眉清目秀,玉树临风,不愧是一代人杰,万兽之王!”
看得出小贩没读过书,成语都不会用,蒋新年没有和他计较,淡淡的说道:“十两银子,你这摊位上有多少万年人参,我包圆了。”
“小少爷啊,我这可是起死回生的万年人参,少说也有十根,您就给十两银子,太少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