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笑到最后
作品:《寒门宰辅,连中三元后权倾朝野》 本来蒋老汉和李氏算计的很好,之前蒋大来就说过,今年的税收已经攒齐了,三个人头就是十二两,加上他家还有一头牛,一个院子,怎么也值二十多两,把这些银子搞到手,怎么也够老二一家交税了。
至于被掏空的老大家的死活,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了,原则只有一个,无论用什么手段,自家的税银必须要凑齐,老二要是去充军,寒窗十年不是白费了?
谁也没料到,还没成年的蒋新年,竟然当众选择断亲,这简直就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罚金五十两要充公,一个铜板都落不到蒋老汉手里,而且断了亲,老大家还要交税,一进一出就是八十六两银子,村里的首富都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你这个畜生,竟然要跟老子断亲,看我不打死你!”
蒋老汉气急败坏的举起拐杖就要打蒋新年。
“县丞大人,你来评评理,大虞哪条律法规定我不能断亲的,两家矛盾已不可调和,我爹他偏心严重,不给我和大哥大嫂留一条活路,难道我们还不能断亲?”
蒋新年躲到范见身后,有理有据的说道。
范见心里早就乐开花了,断亲罚金五十两全部交给县衙,至于这笔钱怎么用,还不是县太爷和他一句话的事,蒋新年主动送钱,自然没有不收的道理。
虽说受了蒋家老二之托,范见还是不想放走这笔银子,毕竟和蒋家老二不过是面子上的交情,因为他有些潜力能考上举人,这才能在他面前说得上话,又没得到好处,范见怎会无条件抱他呢,毕竟蒋家老二只是有希望,并非已经考中了举人。
“蒋老汉,把拐杖放下,本官在此,由不得你胡闹!”
范见一瞪眼,哥老汉不敢造次了,县丞相当于副县长,县衙里的二号人物,可不是他一个升斗小民能惹得起的。
“蒋新年,你可想清楚了,真的要断亲吗,而且本官要提醒你,断亲的罚金是要现在就交的。”
蒋大来和陈秀珠一起看向蒋新年,他们连税银都拿不出来,去哪里找这五十两银子?
当然,他们现在也巴不得和蒋老汉彻底断亲,尤其是蒋大来,发觉老爹压根不顾他们一家人死活以后,唯一的一点亲情也彻底斩断了。
蒋新年从怀中取出那五十两银子:“县丞大人,银子就在我身上,现在请您做主,立下断亲文书吧。”
蒋大来顿时惊讶不已,三弟出去半天,就赚到了五十两银子,他是怎么做到的?
陈秀珠低声说道:“就说嘛,咱家三弟不是普通人,人家就是有本事。”
看到白花花的银子,范见眼珠乱转,这可是实打实的富贵啊,回去以后和县太爷二一添作五,少说也能分二十两,能舒服的享受一阵子了。
“大人,他一个小娃娃,从哪里能搞到五十两银子,肯定是做了不法的勾当,民妇要告发他!”
这时,李氏忽然跳出来,气急败坏的喊道。
眼看着银子就要到手,结果又横生枝节,范见心底恼怒,埋怨李氏这人真的没眼色,不过当着这么多人,若是不处理也不像话,于是沉着脸问道:“你告发他,可有确凿证据?”
“民妇没有,但大人您想啊,他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去哪里赚这么多银子,显然不通情理!”
看着信誓旦旦的李氏,范见掐死她的心都有了,自己明明给了她暗示,没有证据就闭嘴,结果她还要当众推理一番,范见可不管蒋新年的银子从哪里来,到他手里就行了,可是李氏偏偏不让他如愿,瞬间天平就向着蒋新年倾斜了。
“大胆,没有证据就是诬告,你可知诬告他人会有什么下场吗,无论你告的对不对,都要先打二十大板,念在你是妇道人家,本官网开一面,再敢胡言乱语,本官绝不留情!”
范见的官威在平头百姓面前还是很有威慑力的,李氏吓得抖如筛糠,不敢再说一句话,二十大板下去,不死也得残废。
“蒋新年,既然你执意要断亲,本官就成全你,既然你也读过书,就由你来拟定断亲书吧。”
“多谢大人。”
蒋新年回到房间,龙飞凤舞间就将断亲书写好,签字画押以后来到外面,交给了范见。
“蒋老汉,蒋新年已经签字画押,现在轮到你了,他会交五十两罚金,你若不同意,也要交五十两,然后去县衙打官司,本官问你,要不要交银子?”
蒋老汉傻眼了,他哪里能拿的出五十两银子,虽然的不想彻底失去老大一家这个移动的钱庄,可也没有一点办法,只得在范见的逼迫下,在断亲书上签字画押。
“断亲书生效,自此以后你们将再无关系,你们两个留下来继续收税,其余人跟本官回衙门。”
范见证要离开,蒋新年上前,低声说道:“大人,在下有一事相求,方才在下交了罚金,以至于比较拮据,能否多给在下两天时间,在下保证缴纳四十两银子,除税银外,剩下的是孝敬大人的。”
“好说好说,你家就在这里,谅你也跑不了,晚上两三天都没有关系。”
收了五十两银子,又有好几两银子孝敬,范见心情大好,越看蒋新年越觉得眉清目秀,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
“另外,希望大人尽快收缴蒋老二一家的税银,在下听蒋老汉说,他家老二可能要考上秀才,到时真要考上了,您还能从他们家得到好处吗?”
蒋新年自然要小小报复一下始作俑者,给蒋老二一家上了点眼药。
“对啊,本官已经把蒋家老二得罪了,以后肯定有了嫌隙,不如趁着现在,从他家捞上一笔。”
范见心念一动,随后叫过几个官差,耳语一番以后离开了。
几个官差气势汹汹的来到蒋老汉面前,说道:“我家大人说了,你家老二是读书人,读书人就该成为百姓的典范,交税银也是如此,三十六两银子,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