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偏心的老汉
作品:《寒门宰辅,连中三元后权倾朝野》 “大嫂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我是个孩子,还是读书人,怎能做打家劫舍这等勾当?”
蒋新年哭笑不得,没想到在大嫂心里,自己竟是这种品行不端之人。
也不能怪陈秀珠想得太多,蒋新年才十三岁,半大小子一个,自小就足不出户,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即便有心做些力气活都没人要,短短半日就拿回来这么多银钱,自然来路不正。
“你和嫂子说实话,钱到底从哪里来的,嫂子一直都说,我们可以穷,但绝对不能拿不义之财,难道你都忘记了吗?”
见蒋新年不承认,陈秀珠板起脸训斥起来。
蒋新年笑着解释道:“大嫂真的误会了,这些银钱是我做生意赚来的,每一枚铜钱都很干净。”
“你赚的?怎么赚的?”
陈秀珠失望非常,蒋新年不但学会了做坏事,还学会了撒谎,她这个成年人拼死拼活的干,一日无非能赚十几个铜板,他小小年纪又没有本钱,怎么可能赚来这么多钱?
蒋新年没办法,只好把摆摊卖彩票的事叙述了一遍。
“这么说,银钱真是你赚来的,确定没骗嫂子?”
陈秀珠逐渐相信了蒋新年的话,脸色阴转多云。
“集市上的人很多,大嫂若是不信,可以去找人询问,我若说半句假话,甘愿离开家门,不再踏入一步。”
见蒋新年都赌咒发誓了,陈秀珠相信了他的话,本来蒋新年就是老实孩子,让他撒一个弥天大谎,也未必能撒的这么完美。
“三弟,真没想到你头脑还挺聪明的,有了这些粮食,省着点吃可以熬到过年了呢。”
看着上百斤粮食,陈秀珠笑得合不拢嘴,终于不再为一口吃食而忧愁了。
“不用节省,大哥身子有恙,每日小饭菜哪里能补充,大嫂为这个家操劳半生,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如今我已长大,也愿为这个家分忧。”
听了蒋新年的话,陈秀珠的眼睛红了,这次是感动的,果然没白疼蒋新年,真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不行,你既然要读书,以后是要参加科考的,若是金榜题名,被人翻出曾做过生意的往事,就会为读书人所不齿,嫂子不能因为片刻安稳,毁了你的大好前途。”
陈秀珠自然知道别说金榜题名,就是能够在县试中取得童生的功名都难如登天,县里老教逾年过七旬,参加科考五十余年,仍与秀才功名无缘,而他这样的读书人多如牛毛,能考中秀才的才是凤毛麟角,中举更是绝大部分读书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更不要说东华门唱名,登上金榜三甲了,那不仅仅要有超凡脱俗的学识,还得有远在星辰之外的好运气,不然怎么说进士各个都是文曲星下凡呢。
虽说蒋新年自幼开蒙,可从未得到过名师指点,现在都已到了十三岁,怕是今生都与功名无缘了,不过陈秀珠还是更愿意相信,三弟会有一个大好前程,至少比蒋家老二更优秀。
“大嫂不必担忧,今天去集市做买卖,不过是缓解家中之急,以后不会再做了,不过咱家还要过活,大嫂一人怕是难以撑起这个家。”
陈秀珠正色说道:“从今往后,你只管好好读书,嫂子就是给人当牛做马,也会供养你,不用为家里的事担心。”
见嫂子怕自己分心,又要主动承担生活重任,蒋新年心里感动,笑着说道:“今日我买书的时候,无意间翻到了一种小吃的做法,顺便打听过了,咱们县还没有,嫂子和大哥一起做这种吃食,虽不能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不知大嫂意下如何?”
陈秀珠眼睛一亮,随后很快黯淡:“哎,我倒是没啥,可是你大哥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今天还吐了血,我担心他再操劳,可能连命都没了。”
蒋新年也紧张起来,急忙说道:“大嫂,快去找郎中,我听说镇上有个赛华佗,医术十分高明,将他请到家里来为大哥诊治,相信大哥会好起来的,咱们不是有钱了嘛,诊金足够!”
“这钱是你赚来的,将来还要上京赶考,需要不少盘缠,嫂子怎么能花你的钱,还是给你攒起来的好,你大哥的身子,我再想办法就是。”
“不行,我就和大哥大嫂亲,哪怕不参加科举,也不会让你们有事,若是大嫂不答应,我从今日起就不读书了!”
蒋新年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陈秀珠哪里不知道他是为他们两口子好,不由得热泪盈眶,多少读书人为了凑齐赶考的盘缠,不惜和家人反目成仇,可蒋新年却为了他们,甚至可以放弃读书,这孩子的心没的说。
“那就当是嫂子借你的,这就去镇上找赛华佗,你要是饿了,锅里有饭,吃完记得看书,以后不许说不读书这样的话了!”
陈秀珠叮嘱一番,准备去镇上请赛华佗,刚到门口时,就被吓了一跳,两个黑影就蹲在门口,定睛一看,原来是蒋老汉和李氏。
“公爹,你们怎么在这里?”
陈秀珠心中一惊,用警惕的目光看着两人问道。
“你们说的话,我们在外面听得一清二楚,手里不是有了八两银子,赶紧给李氏,老二还等着用这笔钱请先生传授科举经验呢!”
蒋老汉的心偏到了咯吱窝,不管老大的病情多重,执意要陈秀珠交出这八两银子。
这是蒋大来的救命钱,陈秀珠自然不肯给,冷声说道:“公爹,是你大儿子的命重要,还是你二儿子考试重要,当爹的就算不能一碗水端平,也不能如此偏心!”
蒋老汉一瞪眼:“老大能和老二比吗,他是我蒋家唯一的希望,一旦高中蒋家就能出人头地,老大那个废物,就算把他治好了,还不是泥腿子一个,有什么用!”
见他说的如此理所当然,陈秀珠彻底寒心:“既然都这么说了,老二家的事,我家不管了,以后别找我家要钱,我们不想沾光,谁想沾光找谁要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