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完美收官
作品:《丝路文明》 阿不都热合曼被父亲说得满脸通红,却还是不肯认错道:
“可,可那是咱们家的东西啊。”
“家的东西也不能不讲道理!”
艾力大叔转过头,对张北炀愧疚地说,
“张老师,对不起,让你们受委屈了。
这个不孝子,我一定好好教训他。铜盒是你们合法购买的,你们放心留下,我不会让他再找你们麻烦的。”
张北炀看着艾力大叔诚恳的眼神,心里的怒气渐渐消散了。
“艾力大叔,您别生气,我们知道您也是不知情。”
他顿了顿,对阿不都热合曼说。
“阿不都热合曼,如果你真的想了解这铜盒的历史,我们可以把整理好的资料给你看。这铜盒虽然不值很多钱,但它承载着咱们这里的历史,我们应该一起保护它,而不是为了钱争吵。”
阿不都热合曼低着头,不说话了。艾力大叔瞪了他一眼,对张北炀说道:
“张老师,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今天的事,我替这个不孝子给你们道歉。晚上你们要是不嫌弃,就来我家吃饭,我让老伴做手抓肉,咱们好好聊聊。”
张北炀想了想,点点头道:
“好,那我们晚上就去打扰您了。”
他知道,艾力大叔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化解矛盾,也想表达自己的歉意。
傍晚时分,张北炀带着师弟师妹们,拎着之前从市集上买的水果,来到了艾力大叔家。
艾力大叔的老伴已经做好了手抓肉,香气弥漫在整个毡房里。阿不都热合曼也在,看到张北炀一行人,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不像白天那么蛮横了。
“快坐,快坐!”艾力大叔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给每个人递上一碗奶茶。
“这奶茶是我老伴刚煮的,你们尝尝,看看合不合口味。”
大家接过奶茶,喝了一口,奶茶的香甜瞬间驱散了一天的疲惫。
“真好喝!”苏芮笑着说。
“比我们在土坯房里煮的奶茶好喝多了。”
艾力大叔的老伴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吃饭的时候,艾力大叔给大家讲起了铜盒的来历道:
“这铜盒是我爷爷年轻时,从一个路过的商队手里买来的。据说那个商队是从内地来的,要去中亚做生意,路过咱们这里的时候,遇到了沙尘暴,商队里的人受了伤,我爷爷救了他们。
为了感谢我爷爷,商队的首领就把这个铜盒送给了我爷爷,说这是他们家乡的东西,能保平安。”
“后来呢?”林晓雨好奇地问。
“后来我爷爷就把铜盒当成了宝贝,一直带在身边。”
艾力大叔接着说,
“我小时候,经常看到爷爷拿着铜盒,一边擦一边说,这铜盒里装着的不是贵重物品,是内地和西域的情谊。
可惜我那个不孝子,不懂这些,只知道钱……”说到这里,艾力大叔叹了口气,看了一眼阿不都热合曼。
阿不都热合曼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开口了道:
“爸,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为了钱去找张老师他们的麻烦,也不该不珍惜爷爷留下的东西。”
他转头对张北炀说道:
“张老师,对不起,之前是我太冲动了,希望你们能原谅我。”
张北炀笑了笑道:
“没关系,只要你能明白这铜盒的意义就好。我们会把铜盒的故事写进《古承实纪》里,让更多人知道它背后的情谊,也知道咱们这里的历史。”
艾力大叔听了,高兴地说道:
“太好了!这样一来,我爷爷的心愿也能实现了。他当年就说,希望这铜盒能让更多人知道内地和西域的情谊,现在终于要实现了。”
吃完饭,大家又在艾力大叔家聊了一会儿,聊起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聊起了考古中发现的文物故事。
阿不都热合曼也渐渐放开了,和大家聊起了牧场的趣事,还说以后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找他。
离开艾力大叔家的时候,夜色已经很深了。戈壁滩上的星星格外明亮,仿佛在见证着这场因铜盒而起的误会与和解。
张北炀看着身边说说笑笑的师弟师妹们,又想起了艾力大叔的话,心里突然明白了——考古不仅是挖掘文物,更是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连接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情感。
回到土坯房,张北炀打开《古承实纪》的笔记本,在铜盒的记录页面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道:
“一枚铜盒,跨越百年,承载着内地与西域的情谊。它曾因误解引发争执,却也因这份争执,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地上最淳朴的情感与最珍贵的传承。愿这枚铜盒,能继续见证这片土地的美好,见证不同民族的和谐共生。”
写完后,张北炀合上笔记本,看向窗外。
月光洒在戈壁滩上,给这片古老的土地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芒。
铜盒风波平息后的第二天清晨,张北炀早早地起了床。他小心翼翼地将铜盒装进文物箱,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屯田竹简和铜带钩的包装,确认无误后,才叫醒师弟师妹们。
“今天咱们要把铜盒、竹简和铜带钩送到文物保护所去。”张北炀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
“这些文物属于国家,咱们只是暂时保管,送到保护所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研究。”
林晓雨点点头,她已经把铜盒的资料整理成册,包括尺寸、纹样示意图、历史推测等,此刻正将资料放进文件袋道:
“我已经把所有资料都整理好了,到时候交给李所长,方便他们后续研究。”
苏芮也跟着附和道:
“我把照片都拷贝到 U盘里了,高清图和细节图都有,他们要是需要,随时可以用。”
周航扛着相机,有些不舍地看着文物箱道:
“真有点舍不得,这些文物咱们可是亲手发现、亲手保护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张北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别难过,送到保护所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以后咱们还能去保护所查看这些文物,继续研究它们背后的故事,这才是对文物最好的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