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两营深耕与生机满园

作品:《舌尖上的末日:我带丧尸吃垮世界

    随着南边丧尸隐患的解除,主营地和新营地的开垦工作再次进入“全速推进”模式。春阳一天天变得温暖,防御栏两侧的土地也在人们的汗水浇灌下,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粮食田的田垄被修整得平平整整,蔬菜园的菜畦里冒出了嫩绿的芽尖,草药园的药苗也舒展着叶片,朝着阳光生长。


    主营地的粮食田里,陈默正带领着青壮们进行最后一轮深耕。他站在田埂上,手里拿着长鞭,不时朝着拉犁的牛吆喝一声,引导着犁头在土里划出深浅均匀的沟壑。“这遍深耕要把之前撒的农家肥翻到土里,让肥料和土壤充分融合,给种子提供足够的养分。”他对着身边的士兵说,“大家注意控制犁头的深度,太深会把生土翻上来,太浅肥料又埋不住,就白费功夫了。”


    苏一则蹲在田边,仔细观察着土壤的状态。她抓起一把混合着肥料的泥土,在手里揉搓着:“肥力够了,土块也打碎了,明天就能播种玉米和高粱。”她抬头看向远处的水渠,只见几个士兵正在清理水渠里的淤泥,“等播种结束,就把水渠的水引过来,给种子浇一遍透水,让它们尽快发芽。”


    不远处的蔬菜园里,张姐和刘敏正带领着妇女们给菜苗浇水。她们拿着葫芦瓢,将水渠里的水均匀地洒在菜畦里,嫩绿的菠菜苗和生菜苗在水珠的滋润下,显得更加鲜亮。“这茬菠菜长得真快,才种下十几天,就长到三寸高了。”张姐笑着说,“再过半个月,就能第一次采收,到时候给大家做菠菜鸡蛋汤,补充营养。”


    刘敏则在一旁给菜苗除草:“这些杂草长得快,不及时拔掉,就会跟菜苗抢养分。大家除草的时候小心点,别把菜苗一起拔了。”她手里的小锄头轻轻拨开泥土,将杂草连根挖起,扔到田埂上——这些杂草晒干后,既能当柴烧,也能堆成肥料,一点都不浪费。


    草药园里,张老和小林正忙着给药苗施肥。他们将腐熟的羊粪均匀地撒在药苗根部,再用小铲子轻轻将肥料埋进土里。“甘草苗需要多施肥,根系才能长得粗壮;柴胡苗要少施些,不然叶子长得太旺,影响根部药效。”张老一边示范,一边对小林讲解,“这些草药娇贵,施肥、浇水都得讲究分寸,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小林认真地记在本子上:“张老,薄荷和金银花已经长到半尺高了,是不是可以移栽到棚架下了?”张老点头:“可以了,等明天就把它们移栽到棚架旁边,让藤蔓顺着架子爬,既能节省空间,又能让叶片充分接受光照,药效才好。”


    木工组的陈峰和老周也没闲着,他们正忙着给蔬菜园和草药园的棚架加装横梁。“蔬菜园的棚架要再加一层横梁,等黄瓜和豆角的藤蔓长出来,才能架得住。”陈峰拿着锤子,将木钉牢牢钉进横梁里,“草药园的棚架要铺上竹篾,既能挡雨,又能让阳光透进来,适合薄荷生长。”


    老周则在一旁制作浇水用的木槽:“这些木槽用来给草药园浇水,底部钻上小孔,水就能慢慢渗出来,不会把药苗冲倒。”他手里的刨子飞快地削着木板,不一会儿,一个长条形的木槽就做好了,刷上桐油后,放在草药园的畦边,正好能顺着地势引水。


    新营地的开垦进度也毫不落后。粮食田里,张强和李虎带领着青壮们正在播种玉米。他们按照主营地的方法,在田垄上挖出深浅一致的小坑,每个坑里放三粒玉米种,再盖上一层薄土,用脚轻轻踩实。“播种要均匀,行距两尺,株距一尺,这样玉米才能长得粗壮,通风也好,不容易生病。”张强一边播种,一边对身边的新幸存者说,“大家别着急,慢慢种,种好一棵是一棵,秋天才能有好收成。”


    李虎则在一旁检查播种质量:“坑挖得太深了,玉米种不容易发芽;太浅了,鸟会把种子啄走。”他蹲下身,用手把太深的坑填浅些,太浅的坑再挖深点,“咱们种的是希望,可不能马虎。”


    蔬菜园里,王姐和李姐正带领着妇女们移栽菜苗。她们小心翼翼地将培育好的白菜苗从育苗框里挖出来,带着土坨移栽到菜畦里,行距和株距都严格按照要求摆放。“移栽后要浇一遍定根水,让菜苗尽快适应新环境。”王姐一边说,一边给菜苗浇水,“等白菜苗活稳了,再施一遍肥,就能长得又快又好。”


    李姐则在一旁搭建防虫的篱笆:“这些篱笆用细竹条编的,能挡住兔子和小鸟,不让它们偷吃菜苗。”她手里的竹条在指间翻飞,不一会儿,一道细密的竹篱笆就围好了,牢牢地护在菜畦周围。


    草药园里,老陈和小徐正跟着张老派来的徒弟学习给草药除虫。“这些虫子专吃草药的叶子,得用草木灰来除,既环保又不会影响药效。”老陈手里拿着筛子,将草木灰均匀地撒在药苗上,“每隔三天撒一次,连续撒三次,虫子就不敢来了。”


    小徐则在一旁记录着草药的生长情况:“甘草苗长到四寸高了,柴胡苗三寸半,薄荷已经开始分枝了。”他手里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着每一种草药的生长数据,“等这些数据整理好,就送到主营地给张老看,让他指导咱们后续的管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木工组的小李和小陈也在忙着完善棚架。“蔬菜园的棚架已经搭好了,现在要给棚架绑上竹竿,方便豆角藤蔓攀爬。”小李一边绑竹竿,一边对小陈说,“草药园的棚架要加装遮阳网,夏天太阳大,防止金银花被晒坏。”


    小陈则在一旁制作育苗用的竹筐:“这些竹筐用来培育新的菜苗,透气性好,菜苗长得壮。”他手里的竹刀飞快地切割着竹子,不一会儿,一个竹筐就编好了,放在育苗床里,正好能装下培育的菜苗。


    新营地的接待点依旧热闹,每天都有零星的幸存者加入。这天上午,又有四个幸存者来到接待点,他们是一家四口,男人叫刘军,以前是农民,擅长种地;妻子会纺织;还有两个孩子,大的十岁,小的六岁。负责接待的小吴立刻给他们安排了住处,让刘军加入粮食田的开垦队,他妻子则去了蔬菜园,两个孩子跟着学堂的老师读书,闲时帮忙捡树枝。


    “没想到末世里还有这么好的地方,有田种,有饭吃,还有学堂,孩子们终于能安稳下来了。”刘军看着田地里忙碌的人们,眼眶泛红,“以后我们一定好好干活,为营地出一份力。”


    时光飞逝,两个月的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当夏风带着暖意吹拂大地时,防御栏两侧的园圃已彻底变了模样——粮食田里,玉米和高粱长得齐腰高,绿油油的叶片在风中摇曳;蔬菜园里,黄瓜和豆角的藤蔓爬满了棚架,挂满了鲜嫩的果实,白菜和萝卜长得饱满结实;草药园里,甘草的根系扎得深稳,薄荷和金银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整个园圃一片生机盎然。


    主营地和新营地的人们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丰收景象,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两个月的深耕细作,不仅换来了满园的生机,更筑牢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防御栏外的警报装置依旧警惕,哨塔上的士兵依旧坚守,但田地里的瓜果蔬菜、草药粮食,却让这片末世里的家园,充满了烟火气和生命力——这是两营地人们用双手创造的奇迹,是团结与汗水浇灌出的,属于他们的生机满园。


    喜欢舌尖上的末日:我带丧尸吃垮世界请大家收藏:()舌尖上的末日:我带丧尸吃垮世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