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谁又能感同身受

作品:《街角的咖啡店

    “妈,我来看你拉。”叶幽兰提着一大袋的苹果走进了病房。


    “你是谁啊?”病床上的女人猛然抬头询问。


    “我是你女儿啊。”叶幽兰一脸惊愕地说。


    “我女儿?哦。那你叫什么名字啊?”


    “叶幽兰啊。”


    “我妈怎么又不记得我了啊,这前两天不是还好好的麻,你还跟我说这两天就可以出院了。”护士走了进来,叶幽兰焦急的问道。


    “阿姨这病啊,总是反反复复的,尽量让他保持好的心情就可以了,有些事情急不来,只能慢慢来,你看他的精神状态已经比之前好很多了。”


    叶幽兰听了护士的话,一脸惆怅,陷入沉思。


    时间退回10年前。


    “你说我容易吗?我和你一起十几年了,一直都在这个租住的破烂屋子里,我得到些什么?女儿的学费你交过一次吗?”


    “如果你不想过这种的生活,你可以选择离开。”叶一晨拿着个酒瓶子,边喝边说。


    那是一个有些上了年纪的老房子,原本的白墙上渗着大片暗褐色的水渍,像没擦干净的泪痕,低处的墙根结着青黑色的霉斑,靠近能闻到一股潮腐的味道。


    客厅仅有的家具是一张餐桌,实木餐桌的漆面早已斑驳,露出底下深浅不一的木纹,边缘被岁月磨的圆润,却仍旧留着几道深浅交错的划痕,像藏着无数顿饭的旧时光。


    王敏慧已记不得这是叶一晨第几次说这样的话了。每一次的争吵叶一晨只会淡淡的说一句:你可以选择离开,我不会强求。


    王敏慧想起当年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没有婚礼,没有祝福,毅然决然的和叶一晨在一起,感觉有点心酸。眼前的这个男人,双眼无光,消沉,颓废,低落,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叶一晨了。


    当时的王敏慧,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但好歹也是全日制本科毕业,家里不算很有钱,但也称得上小康,家里有也两套拆迁房,在银行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叶一晨是个摆地摊的,初中毕业,外地人,无房无车无存款,无固定收入,开了一个店,说是店,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小的淘宝网店,每天也就几单生意。平时开了一辆破烂三轮电动车,拖着一大车的女鞋,游走于各个大街小巷,每天为了一个好的位置,大半夜天还没亮就去争地方,一块两米长布满灰尘似类床单的大布铺在街道上,吵架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和隔壁摆摊的吵,和客户吵,和城管吵。有的时候遇到城管就跑,反正一天不知要跑多少次,走了再继续摆开。


    回到家以后,上传各种鞋子的图片,无奈拍照技能薄弱,只能盗取别人家的图片。虽然淘宝店的生意不怎么样,但是好在地摊生意还算过得去,至少房租水电基本的生活费算是可以满足,然后卖的多的钱又拿去进货了。


    那时,王敏慧正好在他的摊位上买了双鞋,多聊了两句,他们就这样认识了,后面,两个人就在一起了。


    当时,王敏慧把叶一晨带回家介绍给自己的父母时,他的父母就说了几个字,“这人又不帅又没钱,还是个外地的,你要他干麻?”无论如何是坚决不会同意的。


    王敏慧的生活从小到大,都是被父母一手安排好的,上什么样的学校,大学选什么专业,托人拉关系进银行工作。绝不允许说一个不字。她的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不高,父亲是个包工头,到处包工地,常年在外地工作。因为常年见不到老公,自是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了自己女儿身上。


    不许,你得给我回来吃饭


    你怎么又要出去


    你和谁出去


    你们吃的什么


    去哪里的


    和谁一起


    谁付的钱


    除了吃饭还干了什么


    ——


    这就是王敏慧和她母亲—张翠枝的日常台词。


    王敏慧早就受够了这样的生活。常年压迫感的生活,早就想让他逃离这个所谓“家”的地方。


    小的时候面面俱到这叫关心,那么大了以后,这又叫什么?王敏慧深深的记得,不止一次,饭吃的好好的,张翠枝把碗砸在地上,她也深深的记得,张翠枝把杯子里的水,往自己脸上泼去,原因都是因为你违背了我的意思。


    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话


    你说的话又不对


    能别烦了吗


    能好好说话吗


    能别吼吗


    是我妈就能这样对我吗


    你能不能讲讲道理啊


    你够了没啊


    ——


    这也是王敏慧和她母亲—张翠枝的日常台词。


    是否现实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群人,偏要以所谓的“爱”的名义把自己正确的或是不正确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还直呼“我这是为你好”。


    又有多少人恨透了那句“我这是为你好。”


    好与不好,他人说的再多又如何。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可以感同身受的。


    叶一晨常年摆摊,风吹日晒,虽然人黑了一点,也糙了一点,好在性情温和,也不霸道,凡事处处逗王敏慧开心,他的出现,自然温暖了王敏慧的内心。


    不久,王敏慧就怀孕了。


    叶一晨找王敏慧的母亲谈了一次又一次,始终没有答应。


    最后一次王敏慧与她母亲的交谈,“你滚吧,不要再出现在我的面前,你要是能行,就自己出去过。”而收尾。


    王敏慧始终没有把怀孕的事情说出来,以张翠枝的性格,知道了,指定会让他去流产的。而他不愿意小小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被他不公平的亲手捏碎。


    王敏慧辞去了自己银行的工作,搬去和叶一晨一起住在了狭小的出租屋里,和家里断了联系。


    当时的王敏慧心想,叶一晨在外面摆着地摊,生意也算不错。自己在家把淘宝网店给做起来,两个人的日子也能慢慢好起来。


    可是好景不长,很不巧的是由于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规划的问题,原本很多摆摊的地方都不允许摆摊了,这个事情把叶一晨搞得焦心急如焚,就全心全意想着把网店搞起来,才发现都是厂家直发,价格上一点优势都没有,虽然数量上去了,但也是薄利多销,有一顿没一顿的。后面实在没有办法,寻思着开个实体店,人总要吃饭,更何况王慧敏还大着肚子呢,大人没事,小孩需要营养。叶一晨东拼西凑的好不容易把店开了起来,然而现实总是打脸,亏的一塌糊涂。


    让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加拮据,负债累累。


    汪敏慧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越来越不方便,叶一晨又忙于看店,于是把自己的60岁的老母亲叫了过来照顾汪敏慧,可是没来几天,母亲就生了一场大病,搞得叶一晨既要照顾自己的媳妇还有老母亲,店里生意又差,天天焦头烂额,开始长起了白头发。没过多久,就让他母亲回老家了。


    汪敏慧一边自己坐着月子,一边独自带着孩子


    之后的几年里王敏慧和叶一晨总是争吵不断。


    理想迟迟未能实现,生活总也摆脱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


    王敏慧和叶一晨最后一次的见面是在监狱里。


    叶一晨说,我只是路过看到那条链子好看,所以就想着送给你,可是身上又没有钱,这么多年了,你和我一起受苦了,你生日,我却连像样的礼物都没有。王敏慧早已是泪流满面。


    后来,王敏慧由于承受不了打击,慢慢就开始变得神志不清了。甚至有时连叶幽兰也不记得是谁,无奈怕情况越来越严重,只能送去经神病院治疗。


    也许因为愧疚,也许因为无颜以对,后面叶一晨再也没有出现过叶幽兰和王敏慧的世界里。


    我们原本以为那个人是来拯救我们的,而现实却无非是从这个坑跳到了那个坑,伤痕累累。


    有些事情那不过是寄托于他人之上的妄想罢了。


    你妈要是当年听了我的话,现在也不至于会这样。你以后千万可不要跟他学。


    这是张翠枝经常跟叶幽兰说的一句话。


    是啊,也许王敏慧没有和叶一晨在一起,她就不会在精神病院,也更不可能会有叶幽兰的存在。


    还是或许正因为有叶幽兰的存在,才让当初的王慧敏毅然决然地和叶一晨在一起。


    如果,当初,把叶幽兰的存在告诉张翠枝,结果又会是怎样?


    “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花火,你所有的承诺,全部都太脆弱。。。。。。”这时,叶幽兰的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顾宇凡打来的电话,看到是他打来的电话,直接拒接了,然后电话又想了起来,又被叶幽兰给拒了,如次往复好几次,估计也是嫌烦了,叶幽兰直接把手机调成了静音。


    她就这样静静的看着手机上顾宇凡那三个大字不断的亮着,一遍又一遍,一直到了第28遍的时候终于停了下来。蜂拥而至的是一条条短信:


    幽兰,你为什么把我微信拉黑了!


    幽兰,你接电话!


    幽兰,对不起!


    幽兰,你听我解释!


    幽兰,你人在哪里!


    幽兰,我想你了!


    叶幽兰,看着上面一条条顾宇凡发来的短信无动于衷。


    “幽兰啊,你是不是在医院?你妈是不是明天就可以出院了?”张翠枝打来了电话。


    “没有呢,情况又开始反复了,神志不清了,开始又连我也不记得了,还要留院观察,但是医生说精神状态还算不错。”叶幽兰从病床边走到了窗户旁和张翠枝打着电话,窗外的风呼呼地吹着。


    “唉,怎么又这样了呢,作孽,你爸么,也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作孽,作孽啊。。。。。。”张翠枝开始在电话的另一头叽里呱啦的哀嚎着,惊天地,泣鬼神。


    “作孽”,这两个字,似乎已然成了张翠枝的口头禅。


    外面的风依然呼呼呼地刮着,树上的银杏叶跌跌撞撞地在空中打了几个圈,才软棉棉的一片片的贴在地上,似是蝴蝶尸体一般,风一吹又似是漫天尸体飞舞。


    叶幽兰走到了病床前,给王敏慧削起了苹果:“妈,来吃苹果,可甜了。”


    “好,好。”王敏慧笑眯眯地接过了苹果,就像是一个小孩一般,天真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