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蓟州血战(下)
作品:《登基大夏,怎么对手全是千古一帝》 蓟州城南门,战况已至白热。
霍去病一杆长槊舞动如龙,死死缠住贺若弼与韩擒虎二将,槊风呼啸,劲气纵横,逼得他们难以脱身。
但久战之下,霍去病呼吸已见粗重。
城头之上,隋军弓箭手早已严阵以待。
“嗖!”
一支冷箭自城垛后疾射而出!
霍去病听得恶风袭来,心下凛然,本能侧身躲避,然而终究气力耗损过大,动作慢了半分。
“噗!”
箭簇狠狠扎入臂甲,深可见肉,鲜血瞬间涌出,染红了战袍。
霍去病闷哼一声,手中长槊为之一滞,攻势顿减。
“将军!”
身旁几名亲兵目眦欲裂,奋力缠上贺若弼与韩擒虎,嘶声吼道:
“贼子冷箭!您臂上中箭了!此处凶险,请将军暂退,我等誓死断后!”
霍去病牙关紧咬,猛地抓住箭杆,“咔嚓”一声将其折断,任由箭矢留在肉中,右手长槊再次扬起,指向城头杨坚所在。
“混账!大将军将攻坚重任托付于我,岂能因小创而退?众将士,随我杀,休要放走了杨坚!”
他非但不退,竟是以伤疲之躯,强行提振精神,提槊再战,俨然一副不惜同归于尽的架势。
这亡命般的打法,让隋军二将压力陡增,一时竟无法摆脱。
“轰隆隆!!!”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自东门方向响起。
只见东门一段城墙在汉军投石机持续不断的猛轰下,终于不堪重负,坍塌出了一个数丈宽的缺口!
“东门破了!东门破了!”
“天佑大汉!杀进去!”
正全神贯注于南门战局的杨坚顿时惊得脸色煞白。
遥遥望去,只见烟尘滚滚,汉军旗帜已然在缺口处飘扬。
“东门……破了?”
杨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饶是他心志坚毅,此刻也感到一阵心慌。
南门霍去病这番不要命的强攻,竟是为东门方向创造战机?原来东门才是汉军主攻方向?!
“陛下!东门已破,汉军大队入城!杨素将军正在死战阻挡!请陛下速做决断!”
一名浑身浴血的东门校尉冲来禀报。
贺若弼听闻此消息,奋力逼退霍去病一招,抽空急声吼道。
“陛下!请陛下速移驾内城!”
杨坚回过神来,心中又惊又怒。
退守内城?那是坐以待毙!
拼死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贺若弼、韩擒虎!不必再与此獠纠缠!随朕去东门,堵住缺口!快!”
此刻他也顾不得什么帝王威仪,一把拔出佩剑,在亲卫簇拥下就要冲下城楼。
“陛下!”
韩擒虎大惊。
“这是命令!”
杨坚当机立断,异常坚定。
“史万岁伤势如何?”
“末将……还能战!”
史万岁在亲兵搀扶下挣扎起身。
“好!还能动的,都跟朕来!今日,朕与蓟州共存亡!”
霍去病见杨坚要跑,岂肯放过,长槊一摆就要追击,却被一群舍生忘死的士兵拦住去路。
此刻,东门缺口处如同一架绞肉机。
杨素挥舞长刀,刚刚砍翻一名汉军,又有无数汉军蜂拥而至。
“陛下来了!”
“陛下万岁!”
“挡住汉狗!保护陛下!”
杨素猛地抬头望去,只见在贺若弼、韩擒虎众将的护卫下,径直杀出一条血路。
原本溃散的隋军士兵见状,纷纷红着眼睛,向着缺口处反冲回去。
杨坚手持利剑,站在缺口后方的高处,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三员虎将护在他身前。
“杀!”
隋军士兵见皇帝不退,个个舍生忘死,用身体组成人墙,硬生生将汉军的先锋势头遏制住了。
“陛下,此处太危险了!”
高颎在乱军中找到杨坚,急声道。
“颎公,不必多言!”
杨坚挥剑格开一支流矢。
“朕若后退一步,军心顷刻瓦解!唯有死战!”
他看向高颎,快速道:
“颎公,你速去安排,若事不可为,务必护住勇儿从北门撤离!”
高颎老泪纵横,知道杨坚已存死志,重重叩首。
“老臣……领旨!”
说罢,咬牙转身离去。
缺口处的战斗已至白热化,每一寸土地都在反复争夺,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砖石。
贺若弼长矛折断,抢过一把汉刀继续劈砍。
韩擒虎浑身是血,大刀卷刃。
史万岁伤口崩裂,却依旧死战不退!
汉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涌来,隋军防线摇摇欲坠。
就在这危急关头——
“轰隆隆——!”
大地忽然传来剧烈的震动。
只见东北方向烟尘大作,一支骑兵队伍正朝着蓟州战场奔袭而来!
队伍最前方,一杆“隋”字皇旗和“杨”字帅旗迎风猎猎!
“援军!是我们的援军!”
一个眼尖的隋军士兵看到后,立马声嘶力竭地喊了起来。
“是晋王!是晋王殿下的援军到了!”
“天不亡我大隋!杀啊!”
来的正是杨坚之子,晋王杨广率领的三万铁骑!
这支骑兵原本驻扎隋都拱卫京师,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赶到了!
杨广一身金甲,一马当先,看着远处岌岌可危的蓟州城,长剑前指。
“三军听令!踏平汉营!解蓟州之围!护驾报国!”
“杀——!”
三万生力军的加入,瞬间影响了整个战局。
汉军久战疲惫,突遭背后猛攻,阵脚顿时大乱!
卫青在中军看得分明,脸色瞬间阴沉如水。
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这晋王竟然不顾京师,带着援军来的如此之快!
“传令!鸣金收兵!各部交替掩护,向西南方向撤退!”
卫青果断下令,他知道,今日已不可能拿下蓟州,再战下去,只能两败俱伤。
鸣金声响起,汉军如潮水般退去。
霍去病虽心有不甘,但军令如山,只得恨恨率部后撤。
东门缺口处,压力骤减。
杨广已率亲卫冲杀到近前,他飞身下马,快步冲到杨坚面前,单膝跪地。
“儿臣救驾来迟!让父皇受惊了!父皇无恙否?”
杨坚看着跪在面前的次子,金甲染血,满面风霜,在最危急关头率军赶到,挽狂澜于既倒。
不由得想起那个平日里只知与文人宴饮、在沉溺深宫的太子,心中十分复杂。
他伸手扶起杨广,重重拍了拍他的臂甲。
“朕无恙!广儿,你来得正好!来得及时啊!”
“快起来!随朕肃清残敌,稳定城防!”
杨广感受到了父皇语气中的热切,心中一动,但面上丝毫不显,立刻抱拳应道:
“儿臣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