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把束脩要回来

作品:《农门肥妻:摄政王说软饭真香

    言多必失。


    她可不想被夏无辞盯上。


    秦芷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


    “夏公子说笑了,我一个乡下妇人,能有什么好东西?不过是瞎琢磨,碰巧弄出点能吃能喝的东西糊口罢了。”


    “真要有什么秘方,我还不得藏着掖着当传家宝?”


    她语气轻松,带着点自嘲,巧妙地将话题带过。


    夏无辞见她口风紧,明显不愿深谈,眼里的兴味反而更浓了些。


    但他懂得适可而止。


    反正来日方长,他就不信撬不开这胖丫头的嘴。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直到暮色渐沉,天边铺开一层泛着粉紫的晚霞。


    秦芷看了看天色,估摸着私塾该放学了。


    她利落地将空了的板车和碗筷收拾好,转向一旁优哉游哉摇扇子的夏无辞,无奈道。


    “夏公子,我这就要去吴家私塾了,你……还要跟着?”


    夏无辞很自然地点头,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去啊!为何不去?本公子今日闲得很,正好看看热闹。”


    秦芷心中无语。


    这纨绔子弟还真是闲得发慌。


    她推起板车往前走,夏无辞这才反应过来,快走两步跟上。


    “你去私塾做什么?接你弟弟?”


    “不是去接他。”


    秦芷打断他的话,语气淡了些。


    “小宝不在那儿念了,我是去要回束脩银子。”


    她简单将小宝被欺负,夫子偏袒旁人的事情说了。


    夏无辞听完,脸上那玩世不恭的笑容敛去几分,嗤笑一声。


    “这老酸儒,倒是会看人下菜碟。”


    两人一路到了学堂门口,孩子们早已散尽。


    只有吴夫子一人背着手,站在门前,一派清闲模样。


    秦芷把板车停在路边树下,深吸一口气,走上前。


    “吴夫子。”


    吴夫子闻声回头,看到是秦芷,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语气依旧是不紧不慢。


    “秦家娘子?何事?”


    “夫子,我家小宝只在学堂念了一天书,往后也不准备再来了。您看,之前交的那一年的束脩银子,能否退还给我?”


    秦芷直接说明来意。


    倒不是她小气。


    实在是那三两银子不是小数目,足够村里寻常人家半年的嚼用。


    白白扔给这偏心的夫子,她心疼。


    吴夫子捋了捋胡须,眼皮耷拉着,慢悠悠道。


    “秦家娘子,这学堂有学堂的规矩。束脩既已给了,便是定了师徒名分,岂有随意退还的道理?”


    “想退学可以,银子,是断不能退你。”


    秦芷一听,火气“噌”地就上来了。


    她都不打算让小宝在这儿念了,也没什么好顾忌的,当即据理力争。


    “夫子,这话就不在理了!小宝为何不来?是因为在您这学堂里平白被污蔑偷窃,遭人殴打,额角都破了相!您非但不主持公道,反而用戒尺打了他手心!这样的学堂,我们如何还敢来?”


    “况且这束脩银子才交了一天,孩子没学到东西反受了委屈,凭什么不能退?”


    吴夫子被她一连串的质问逼得脸色有些难看。


    他冷哼一声,摆出师长的架子。


    “秦家娘子,你这是关心则乱!孩童嬉闹,偶有争执实属寻常。”


    “你怎不想想,为何旁人不欺辱他人,独独欺辱你家小宝?一个巴掌拍不响,他自己莫非就全无错处?”


    这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秦芷的怒火。


    她正要反驳,一旁的夏无辞却上前一步,挡在了她身前。


    他脸上依旧带着笑,眼神却冷了下来。


    “哟,吴夫子,你这话说得可就难听了。照你这道理,我今儿看你不顺眼,找人揍你一顿,难不成也是你的错了?”


    吴夫子这才注意到秦芷身后还跟着一个人。


    待看清夏无辞的穿着气度,他浑浊的老眼眯了眯,语气不像刚才那么硬气。


    “孩童嬉戏,岂能与成人斗殴相提并论?老夫并非此意,只是……”


    夏无辞却不给他辩解的机会,笑着打断。


    “是不是此意,夫子心里清楚。先前的事暂且不论,单说这束脩银子,孩子只来了一天,因故无法继续就读,退还大部分束脩乃是常理。”


    “你这开口就要吞下整整三两银子,一分不退……这道理,便是说到衙门那儿,恐怕也站不住脚吧?”


    吴夫子脸色一变。


    真要报官,他可不占理!


    况且,站在他面前的,似乎是夏家公子。


    夏家虽不是官身,但在本地财力雄厚,人脉极广,绝不是他一个乡下夫子能得罪得起的。


    想罢利弊,吴夫子脸色又稍变了变:“公子言重了!这都是误会……”


    他连忙转头朝里面喊。


    “快去取三两银子来!”


    很快,书童捧着银子出来。


    吴夫子接过,不仅好声好气地将银子递给她,甚至带上了点笑脸。


    “秦家娘子,银子如数奉还,这事,就此揭过可好?”


    秦芷捏着那三两还有些温热的银子,心里堵着的那口气总算顺了些。


    她也没接话,扫了吴夫子一眼,转身就走。


    夏无辞嗤笑一声,慢悠悠地跟上秦芷。


    走出私塾一段距离,秦芷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夏无辞,神色认真。


    “夏公子,今天……多谢你了。”


    若不是借了他的势,想要回银子,恐怕得费一番工夫。


    夏无辞摆摆手,一副浑不在意的样子。


    “举手之劳,看不惯那老家伙欺软怕硬罢了。”


    他看了看天色:“我送你回去?”


    秦芷摇头:“不必了,天色不早,夏公子也请回吧。改日若有机会,我再谢你。”


    夏无辞倒也没坚持,只笑了笑。


    “成,那改日见。”


    秦芷推着板车,独自往三元村走。


    刚到村口,远远就看见孙巧姑急匆匆地走着。


    “大姐?”


    她这一开口,孙巧姑转身,恰好和秦芷打了个照面。


    孙巧姑脸上立刻堆起热络的笑。


    “哎哟,秦家妹子,这才收摊回来啊?”


    秦芷也笑着应了一声,目光却不着痕迹地落在孙巧姑手上——


    她正将一封信飞快地往袖子里塞,但秦芷还是看清了那信封和信纸的质地。


    乡下地方,就算有读书人写信,多用的是粗糙发黄的草纸。


    可孙巧姑手里那封信的纸张,却细腻洁白,光滑挺括。


    这种纸,一刀恐怕就得费上不少银钱。


    秦芷面上不动声色,反而笑眯眯地问道。


    “孙嫂子,这是家里来信了?瞧这纸可真好啊,滑溜溜白生生的,嫂子真是个讲究人,寄信都用这么好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