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农场

作品:《明日绿洲

    吉普车在一条如羊肠蜿蜒的乡间小道上缓速行驶,打从出生之日起就只见黄沙的俞朗,心情复杂的欣赏着车窗外风景,相信自己哪怕真见到了元宇宙里描述的圣洁天堂,也不会比那由不同层次绿色组成的现实田园更美。


    温凡勋不让年轻人插手,充满自豪的亲自为俞朗当向导。


    科学城农场占地约1.2万平方米,在地球表面90%的地域沙漠化、仅剩10%的水资源又被垄断的绝境下,这座农场不折不扣就是“生存粮仓”,处处体现人类对抗环境限制的技术结晶。


    面积有限,需要在“自给需求”与“地下空间约束”之间找到平衡,所以不同于地表正常农场的改造,技术人员不得不围绕“无自然光、空间有限、资源闭环”这三大核心矛盾展开每一处设计,力求全都符合对地下环境精准适配的要求。


    地下农场选址位于科学城东侧生态保障区,总体呈“梯田式模块化”布局,地块不大,但通过立体化垂直利用,实际种植面积已达2.8万平方米,可满足98名科研人员外加二百多AI仿生人类日常大部分果蔬需求与超过一半的谷物需求。


    剩余缺口,依然靠从营养液中获取,但绝非是那种由超速网提供给普通民众、从旱地植物中提炼的劣质脑机营养液,而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功能型饮料。


    地表正常农场的作物生长依赖自然光、露天土壤、自然降水三大基础,地下农场需完全脱离自然条件,从光照、空间、土壤、水肥、环境、抗风险六个维度进行颠覆性改造。


    俞朗在城门口见到的“太阳”,是定制化超大LED光谱灯,可以模拟地表上午9-11点、下午2-4点的黄金时段光照,主要包含波长400-500纳米,可促进叶片生长的蓝光,和波长600-700纳米,可促进果实发育的红光,两者之间的比例为7:3。


    每一块“农田”都由多层立体种植架组成,架高1.2米,共3至4层,每层单独配备可调节灯板,通过“光效分层控制”,比如叶菜种在下层,采用150μmol/m2·s的低光强,番茄种在上层,采用300μmol/m2·s的高光强,使单位面积产量相比地表农场增产4倍以上。


    前方道路中央,竟出现了一只成年沙狐大小的灰兔,一点也不认生,跳开时似乎还抬起两条前腿给车里人打了个招呼。


    “这又是……”俞朗这次是真认为自己因过于吃惊而出现了幻觉。


    温凡勋抚弄着下巴上的短胡子哈哈大笑,“年轻就是好,俞教授连这么小的小家伙也看清了呢。”


    俞朗严肃惯了,皱纹密布的脸悄然发红,“温老您就别取笑我了,我这对老花眼不过是见到了一个又小又灰的轮廓。”


    温凡勋开玩笑适可而止,指着灰兔消失的草丛说:“地下空间土地资源局限太大,不可能复刻旧时代地面农场那种散养加大规模圈养的模式,我们必须放弃养猪、牛、马那些大体积、高耗水的畜禽,聚集资源饲养中小型、短周期、高蛋白、低消耗的家禽品种,比如短毛迷你兔、矮脚鸡、麻羽鸭,甚至是蛋白补充物种黑水虻的幼虫,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家不仅有肉吃,还可以同时兼顾肉蛋供给与环境的适配性,健全从种植到养殖,再到粪污,然后再回到种植的生态链的关键环节。要知道畜牧业需要发展,也得尽量避免生产多余废弃物,我们是尽量通过粪污资源化、水资源循环和饲料自给,实现与梯田区和水循环中心的联动,形成完整的闭环生态体系。”


    温凡勋话音未落,俞朗又听见了潺潺流水声,并伴随水泵机房开动的轰鸣,尽管坐在车上,他也能感觉地面发生轻微震动,本来平坦的道路变得有些颠簸。


    坐在“飞蚁”后排的两人,姑娘名叫叶欣岚,小伙名叫吕峰,都出生在科学城,是从听浪水文科考联盟毕业的学生,目前是基地“地质虹吸现象研究组”的实习生,正与导师温凡勋一起致力于组建“虹吸井成因与阻断技术跨学科平台”的搭建。


    虽然温老老当益壮,说这么久话也有些累了,叶欣岚帮他向俞朗讲解:“从进入地下科学城直到现在,俞教授想必一直在猜测围绕城市流淌的地下河是怎么回事对吗?”


    俞朗连连点头。


    叶欣岚笑着说:“这个呀,得感谢公历年的前辈们。打造一座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拥有水源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然而地球绝大部分水资源都给虹吸怪物吸走了,想在地底几百米的地方找到没受污染,可以食用的地下水,谈何容易?如您所知,地下城的前身是三百年前建造的朗创科技大厦,距离最近的城市地铁口只有几公里,联盟成员居然在塌陷巷道内测出了一口水位稳定在2.5米,且水体中溶解的氧气含量为3.2毫克/升的集水井。后续钻探证实,这口集水井与20米深的砂卵石含水层连通,没检出硫化物,说明它没被虹吸生物侵入。”


    吕峰听到这儿,心急的插话:“是啊是啊,不难理解专家们的发现有多么关键,以前的人说水是地球之母,现在我们也想说水是地下科学城之母!通过公历年的历史图纸可以了解,地铁站通常连接长1-2公里的区间隧道和附属通道,比如人员逃生通道、设备井什么的,幸运的话,那些分支结构可能延伸向地层下更深层次的含水层。”


    温凡勋休息片刻,又抢过晚辈们的话说:“水样测试合格后,联盟立即采取行动,在周边三公里范围内实施深地水文屏障工程,将膨润土混合注入砂岩浆,形成厚达12米的防渗墙,构建了负压阻断截水帷幕。我们在屏障墙体嵌入多组压力传感器,当深海虹吸导致外部岩层压力骤降时,系统自动注入高压惰性气体平衡压差,阻止水源流失。至于如何进行深地水定向采集,靠的可是你们朗创团队研发出来的AI仿生人,他们充当地质工,搭载声波探测仪,定位未被虹吸影响的孤立承压水层,通过定向钻井技术建立点对点取水通道,又配套用膜分离设备去除水中99%的盐渍,别说用来生态灌溉,就算是不经高温加热直接喝进肚子里也没事。”


    俞朗听得入神,却始终揣着疑问,问道:“据我掌握的地质资料显示,以四大洋为核心向外呈扇形辐射的广大区域,虹吸井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就算你们建造了强大的隔离屏障,也很难保证从集水井采集的地下水不断供对吧?”


    “呵呵~”温凡勋抖动几下白胡子,完全不在意俞朗的担心,“老俞,别总把眼光集中在地球的慷慨赠与上,当这个星球自身遭受重创难以修复时,人类必须另想办法自救。等我们重新强大起来,才能再转头来拯救地球。”


    “哦?详细说说?”俞朗精神一振。


    温凡勋:“你见到的地下河,城门外的河段长度在800米,宽3.5米左右,它的来源可不止是远在十几公里外的地铁站集水井与卵石层,还来自于一种叫做‘大气高效捕获’的方式。”


    “嗯?你不会是说那条河的一部分来自沙漠里的雨水吧?”


    “温老正是这个意思!”叶欣岚是个文静的姑娘,到了这时也难抑激动的心情,“果壳会的逆流者们在沙漠各地修建起伪堡,就是外形看着像沙岩,其实内部藏有大型设备,可以发挥各种功能的隐形堡垒,比如假装成抵抗组织武装力量的总部,引开机械蝎巡逻兵的注意,达到丢车保帅的目的。今天您能顺利逃过机械蝎的耳目来到地下城,正是因为果壳会启动了一处伪堡引开敌人。当然,咱们收集雨水靠的是另一种伪堡,就是在那种外表伪装性极强的建筑体顶部安装了12组梯度冷凝集水器,利用沙漠中昼夜不同的温差,将夜间饱和水汽压缩成液态水导入地下。用这种方式蓄水,日产量能达几吨甚至十几吨。不过嘛,最受欢迎的做法还得数雨水应急截流。地表沙化越严重,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反而就越多,这极大便利了我们。逆流者协助联盟在地表安装了16个隐蔽集雨窖,通过虹吸反向阻断阀收集雨水,经紫外线消毒后再注入地下水库,也就是您现在听见水泵启动的地方。万一遇到危险,反向阻断阀门可以在0.3秒内切断伪堡与地下水力设施的联系。”


    经叶欣岚滔滔不绝的一通介绍,俞朗对地下科学城河流的来源豁然开朗,发自内心的敬佩听浪水文科考联盟成员们的顽强与睿智。


    但最大一个疑问,仍然窝在心里,他咬一咬牙鼓起勇气问:“地球不仅变成了沙漠,三百年来还地震不断,地下比地上更容易受到波及,你们又是如何对抗频发的地震,一直像这样无忧无虑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