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守卫者

作品:《明日绿洲

    软体虫摆渡车在造型古怪的高耸城门前停下,明明是地下深处,俞朗却望见头顶悬挂一轮“太阳”,温软的淡金色光线朝下方倾洒,夯土建筑在不规则石子铺的路面拉出长短不一的影子。


    最令他啧啧称奇的是,一条三米多宽的小河在城门前流淌,弄不清源头在哪里,也不知流向何处。


    这里竟然出现了地下水?俞朗百思不得其解,想不通为何这水流没被地壳深处的虹吸怪物吸走。


    再者,这儿不该是占地仅四千平方米的朗创智研院所在地?三十年不见,竟似模似样形成了城市,可真令人感觉像在做梦!


    他用力揉着眼睛看了又看,也还是同样的情景,证明一切都不是幻觉。


    “软体虫”用电子音礼貌提醒乘客:“由您指定的地下科学城正门已到达,请携带好您的随身物品下车,蠕蠕号摆渡车期待您的下次光临。”


    俞朗将拐杖撑到实地上,唯一一条腿颤抖着伸出车厢外,小心挪动身体,却不料一只长满老年斑的大手从旁边伸过来,几乎托举着他的半边身体扶他站稳。


    “老俞,三十年过去,咱们又见面了~”一位老者说道,声音因激动而发颤,表达的感情说不清是悲怆还是喜悦。


    那声音听着既熟悉又陌生,宛如俞朗坐在摆渡车上,查阅电子地图时的感觉,他连忙扭头看去,三个统一穿淡青色连体工作服的人站在面前,为首一位与他年纪相仿,银白发丝钻出帽檐搭着黑框眼镜,镜片后一双矍铄的眼睛在“阳光”映照下亮闪闪的。


    “你是……”尽管阔别已久,俞朗也一眼认出了他,却不敢喊那名字,怕反而坠入追忆往昔的海洋,思想变得更加混沌。


    然而老者迫不及待就要说出自己是谁,“我是温凡勋啊,半个世纪前和你一起入选听浪水文科考联盟,并肩作战十八年的战友!这些年虽然见不到面,咱俩也还是在用脑机保持联络,可从没真正分别过!”


    俞朗始终在擦眼睛,模糊双眼的不是年岁,是难以控制的眼泪,他咳两声,努力笑着回答:“我当然记得,那年参加面试的时候,咱俩就打了照面,你是协助全球水源勘察与沙漠化治理项目的技术顾问,我是智慧生命研究团队的总工,我在朗创智研院负四层的数据中心工作,你是在负三层。我离开朗创后,咱们就……”


    说到这儿,俞朗谨慎的看一眼温凡勋身后两人,是一男一女,二十几岁,大概被他们老友重逢的场面感动,眼底也泛着晶莹的泪光。


    温凡勋明白在此地谈话不合适,紧紧握住俞朗冰冷的手说:“三十二年了,你为了小浮离开听浪联盟,一晃就这么多年过去了。看看,咱俩都上了年纪,过完年我可是八旬老人了呢,你说这时间,怎么跑的就这么快呢!”


    “哟,你快八十了,我记得我比你小一岁,得再过一年才八十。”俞朗摇着温凡勋的手点头。


    温凡勋更乐呵了,“所以你还年轻,还是个年轻人!”


    “哦?哈哈哈~”


    老温白发苍苍了还这么风趣,俞朗发自内心的笑起来,连两个年轻人也忍俊不住,科学城大门前,气氛由冷清变得欢乐。


    地铁站废墟和这座地下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俞朗始终有一种从蛮荒年代走入文明时代的错觉,就不知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阔别三十年,藏身地下的听浪水文科考联盟成员们都做了什么?


    俞朗腿脚不便,温凡勋朝身后的姑娘示意,她小声对腕表通讯器说一个指令,小河对岸忽起汽车发动机的轰响,一辆披土黄色迷彩图案的沙陆两用越野吉普开过来,停在四人面前,同样是无人驾驶。


    车门自动向上弹开,温凡勋又帮俞朗将拐杖靠到座椅旁边,两个年轻人搀扶他上车,车内AI发出热情的语音问候:“欢迎来到地下科学城,飞蚁将竭诚为您服务。”


    真有意思,刚才那摆渡车名叫“蠕蠕”,此时这越野吉普自称“飞蚁”,莫非科学城里所有交通工具都有个性化姓名?


    科学城垒砌城门所用的建筑物料,是“古代”,也即是公历年人们用于沙漠油田开采的平台钻探设备,报废几百年的大型重工机械,彰显出朋克世界废土风格。然而看似随便扒拉两下就能往下掉零件的门框,其实严格采取BIM匹配识别的安防手段,任何非法侵入的意图都不可能在这儿得逞。


    BIM匹配识别,又称建筑信息模型匹配识别,是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核心技术,通过三维空间数据与实时监测信息的动态比对,实现对人员、设备、环境的精准识别与风险预判。


    当有访客进入,需要在入口处进行人脸识别、虹膜扫描和步态分析三重验证,然后结合BIM模型中的权限区域数据,自动为通过者分配临时通行权限。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地震传感器检测到即将发生震级超过3级的地震时,系统能立即调取BIM模型中的抗震预案,自动关闭非核心区域电源,同时将人员引导去预设的安全掩体。


    “飞蚁”载着几人通过城门后,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声很快隐没。温凡勋不走城市主干道,选择了绕行至边缘“郊区”的路线,于是大面积绿油油的农场出现在俞朗视野里,致使他震惊的程度达到顶峰,终于忍不住了,张大嘴问车上三人,“各位能否告诉我,黄沙覆盖下的这片绿洲,究竟是怎么建成的?”


    温凡勋方正的国字脸上骄傲之情洋溢,看样子就等俞朗提出这个问题,立马答道:“老朋友,你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咱们这些人能在地球沙化率高达90%的年代,在地下300米深的地域,建造起规模如此宏大的科研核心区与生态保障区吧?这绝对是超速网公司预料不到奇迹。目前咱们正经过生态保障区,这一区域包含了垂直农场与水循环中心两大部分。怎么样,农场与水,这种字眼是不是从来只出现在元宇宙社区,现实生活里你根本没听到过?”


    俞朗自然相信温凡勋的话,但仍无法理解,颤颤地问:“可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坐在温凡勋身后的男青年心情也极为激动,忍不住抢答:“哪怕世界变成沙海,也总会有一群人在地下、在暗处、在强权看不到的地方,用双手与智慧为人类文明保留重新站起来的希望。那样一群人就是我们,地球文明‘火种库’的守卫者!凭借对生命存续的执着,对文明延续的坚守,对不被命运与强权定义的倔强,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