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品:《重返1977:知青老婆供我上大学》 “姐,你就不要在我伤口上撒盐了。”冯朝阳瞬间无精打采。
冯镜先一看他这副模样,急忙问道:“怎么了这是?难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没考上?”
冯朝阳无奈点了点头。
他能感觉到姐姐的关心。
可他实在没脸抬头面对。
沉默在房间里弥漫开来,空气都像是变得沉重了几分。
过了好一会儿,冯朝阳继续说道:
“姐,其实我考大学其实,全是为了夏越。“
“我想着跟她去同一个城市,哪怕不能经常见面,至少也能离她近一点,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
“为了夏越?”
冯镜先听完,有点恨铁不成钢:“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钻牛角尖呢?”
“感情的事儿哪能强求?”
“她要是真把你当回事儿,也不会让你这么为难。”
”那她自己考上了没?”
“嗯。”
冯朝阳点了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迷茫,可很快又被失落取代,“但她昨天跟我把话说得特别绝,说让我别再对她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还说我成绩差,跟她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以后咱们俩再也别联系了,让我早点死心,别再浪费时间。”
说到最后,冯朝阳一脸的失落。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满心欢喜的期待,最后换来的却是这样冰冷的拒绝。
“这夏越也太无情了吧?”冯镜先一听这话,也非常生气,“朝阳,你也别太难过,这种只看成绩、不重情义的人,根本不值得你这么上心。”
”死心就死心,没什么大不了的!”
“依姐看,你不如再复读一年,凭你的努力,明年肯定能考上一所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好的学校,到时候让她后悔去!”
“姐,不用复读了。”冯朝阳面无表情的说道, “我我被其他学校录取了。”
“真的?”冯镜先一听这话,瞬间就激动起来,“快跟姐说说,是哪所大学啊?是不是也是名牌大学?”
“是东北农业大学,在东北呢。”冯朝阳笑着回答,嘴角终于有了上扬的弧度,“我之前查过,这所学校特别厉害,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在全国都很有名气。”
“东北农业大学?我知道这所学校!”
冯镜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学校我知道,培养了好多航空航天领域的人才,你能考上这所学校,已经很优秀了!”
“那你报的是什么专业啊?该不会还是……”
“姐,你猜对了,我还是报了航空航天相关的专业。”
冯朝阳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前几年蓉城的一所航空大学合并到了东北农业大学了,所以这个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都特别好,我觉得很适合我。”
“什么?还是航空?”冯镜先愣了一下,有点疑惑地看着他,“弟啊,难道还没放下夏越那事儿?你不要再单相思了啊。”
“姐,我不是没放下,我是不服气!”冯朝阳攥紧拳头,“她不是觉得我成绩差,跟她不是一个层次吗?”
“我就偏要在航空航天这个领域做出成绩来!”
“以后考研我就考去燕京航空,到时候我要让她知道,她当初真是看走眼了!”
“我要争一口气,我偏要跟她在同一个领域里竞争,让她再也不敢小瞧我!”
“你这孩子……就是太轴。”
’不过姐支持你。” 冯镜先看着弟弟这执拗的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哭笑不得。
“姐,我这不是轴,我是有骨气!”冯朝阳不服气地反驳了一句,随即又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好了姐,不说这些了,我肚子都饿了。”
冯镜先见他不愿意再聊这个话题,也只好顺着他的意思,转身走向厨房:“行,你等着,我一会儿好好犒劳犒劳你,庆祝你考上好大学。”
……
另一边,王科宝慢悠悠的回到单位。
正午的太阳正火辣辣。
令人温暖。
王科宝刚推开宿舍门后。
“科宝?怎么提前回来了?”司明远疑惑的问道。
王科宝被笑着打趣道:“怎么了这是?难道离不开我,想我了?”
“是啊。你回老家的这几天,都没人听我念新背的诗,也没人跟我聊那些历史典故了,太难受了。”司明远叹了口气,随即又眼睛一亮,目光落在了王科宝手里的袋子上,“你手里提的是什么啊?该不会是给我带的土特产吧?”
王科宝笑着摇了摇头,把袋子放在桌子上,从里面拿出两瓶包装精致的酒,放在了司明远面前:“不是土特产。”
“这是我特意给你买的汾酒黄标,看到这酒挺少见的,就买了两瓶回来,咱们俩晚上可以喝点。”
司明远的目光一落在酒瓶上,眼睛瞬间就亮了:“黄标?“
“这酒我还没喝过呢,我之前在书上看到过介绍,说这是汾酒里的珍品,你在哪儿买到的?”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瓶酒,凑到眼前仔细看着瓶身上的图案和文字,一边看一边忍不住连连赞叹:“科宝,你可太有眼光了!“
王科宝:“哦?是吗?我平时对酒的历史了解不多,正好听听你的讲解。”
“你听我给你慢慢说!”司明远便开始了长篇大论。
汾酒黄标的全称是古井亭牌奖章汾酒黄标,是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在 20 世纪 70 年代生产的一款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的汾酒产品。
汾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 4000 年左右。
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一举成名。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清明》诗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是成就了汾酒的二次辉煌。
1915 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大奖章,声誉远扬,从此扬名国内外。
1948 年 6 月汾阳解放后,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在收购晋裕汾酒有限公司的义泉泳酿酒厂和德厚成酿酒厂的基础上宣告成立。
1951 年,在古老的杏花村土地上,建立了崭新的杏花村汾酒厂。
1959 年 1 月,古井亭牌商标申请注册,当年 9 月开始广泛运用于各种内销酒上。
然而,在 1966 年开始的特殊时期,“四新” 牌取代了此前的 “云形古井亭” 商标,将 “古井亭” 商标和两侧的奖牌去掉,换成 “四新” 牌商标图案。
直到进入 70 年代后,“古井亭” 牌又逐渐重新取代了 “四新” 牌。
与 20 世纪 60 年代的 “古井亭” 标贴不同,70 年代的正标只有两枚奖章分列两侧。
左侧为 1915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右侧为 1963 年全国评酒会金质奖牌。
古井亭牌奖章汾酒(黄标)的酒标为黄色底杏花图案,色彩柔和统一,这种独特的酒标设计在收藏界中较为少见。
其瓶型为玻璃瓶外加啤酒压盖,酒精度数为 65°,容量规格为 500ml。
该酒采用传统的 “清蒸二次清” 酿造工艺,以晋中平原盛产的高粱为原料,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 “青茬曲” 为糖化发酵剂。
取古井和深井的优质水为酿造用水,沿用传统的古老 “地缸” 发酵法酿造而成。
在商标特征上,“古井亭” 商标以古井亭图和 “古井亭” 三字组成,商标两侧的奖章标识,不仅是汾酒历史荣誉的象征,也体现了其在国内外酒类评比中的卓越地位。
70 年代的古井亭牌奖章汾酒(黄标),是继 “四新牌” 汾酒后的主流型汾酒,它的出现,标志着汾酒在经历特殊时期后,重新回归到传统品牌和工艺的正轨。
并继续传承和发扬汾酒的优秀品质和文化底蕴。
(以上是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