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怒怼
作品:《重返1977:知青老婆供我上大学》 “你这丫头也太没个规矩样了!再这么下去,往后十里八乡谁家还敢要你?”
顾新梅叉着腰,终于忍不住开始骂街。
“没规矩就没规矩,关你屁事。我自己的婚事自己做主。不用你操心。”
王小丫拿着扫帚就开始打顾新梅。
顾新梅吓得魂都快飞了,在院子里跌跌撞撞地躲,两人围着中间那盘磨得发亮的石磨转圈圈,积雪都踩出了形状。
“我错了,我错了……算我怕你还不行吗?我不跟你吵了还不行吗?”
顾新梅一边跑一边喊,哪还有半分刚进门时那股从容的底气。
“王小丫!你像什么样子?把放下!”
张翠芳大声喊道。
王小丫的脚步猛地顿住,虽说脸上还绷着怒气,腮帮子鼓得老高,可最终还是停了下来。
此时张翠芳心里暗想:
顾新梅的话,其实也不是没道理。
自打今年高考开始恢复。
几人都想考大学。
但是家里的日子却一天比一天紧巴。
今年靠着攒下的那点粮和编竹筐换的钱,尚且能勉强把三人的学费凑出来,可到了明年、后年,又该怎么办?
编竹筐赚的那点钱,连给俩孩子买书本笔墨都不够,更别说日常的学费和生活了。
以后如果考上了大学,更是一大笔负担。
儿子王科宝虽说在燕京工作,但吃穿用度哪样不花钱,她实在不忍心再开口跟儿子要钱,拖累他的日子。
这么一想,张翠芳的心十分慌乱。
三个孩子之间,恐怕总得有一个要舍弃。
遇上这种两难的事,向阳村向来是用抓阄的法子定主意。
可王小丫已经高考完,等待录取的结果通知。
如果考上了,总不能不让她去读呀。
她在心里翻来覆去地琢磨,渐渐有了个主意:
要是王小丫被录取了,就供他上大学。
然后把小瑶嫁出去,也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如果没有被录取,就供小瑶继续读书。
然后把小丫嫁出去,这样也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可张翠芳左想右想,她又觉得不妥。
要是王小丫真考上了,放弃小瑶了,直接就扔出去嫁人。
那她心里该多难受啊?
小瑶也是个爱读书的,放学回来还总拿着课本在煤油灯下看,这么对她,也太不公平了。
张翠芳越想越纠结,只觉得胸口堵得慌。
“翠芳啊,你可得好好管管你家小丫!”
“连婶子都敢动手,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咱们村里谁还愿意跟你们家来往?”
“往后俩丫头找婆家,谁还敢要啊!”
顾新梅躲在张翠芳身后,瑟瑟发抖。
本来是来给王家说媒,想赚点媒人钱,可别到最后钱没赚到,还平白挨一顿打,那可太亏了。
“新梅,你别跟孩子一般见识,她还小,不懂事,说话没个轻重。”
张翠芳脸上勉强挤出点笑,赶紧把话题岔开,伸手拉了拉顾新梅的胳膊。
“你先跟我说说,你说的那小伙子,到底是啥情况?家里几口人?为人怎么样?”
“妈!您怎么还问这个啊?您可别听她的!”
王小丫一听这话就急了,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拉住张翠芳的手就往回拽,生怕母亲真的被顾新梅说动,把妹妹推进火坑。
“你别在这儿瞎掺和!我跟你新梅婶子说几句话,没你的事,一边待着去!”
张翠芳呵斥道。
同时她心里暗想:
先把那小伙子的情况问清楚了,不管成不成,心里都有个数,后续也好做安排,总不能稀里糊涂的。
“是的是的,这就对了。”
“还是翠芳你明事理,不像有些孩子,一点都不懂事。”
“那小伙子叫叫刘喜全,家里条件不错,不过是隔壁外村的,高中毕业,肚子里有文化,并且还是咱们村李副主任的亲侄子呢。”
“我跟你说,过不了多久,他就要来咱们村当老师了!”
“翠芳啊,你说说,这娃条件这么好,你就偷着笑吧。”顾新梅立刻眉开眼笑,压低声音跟张翠芳说道。
好像还不错。
张翠芳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心里顿时觉得这门亲事确实有琢磨的余地。
其实一开始,她听说小伙子是隔壁外村的。
就想糟糕了。
因为隔壁外村叫山平村。
以前穷得叮当响,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
本想着拒绝,没打算应下这门亲事,可听顾新梅说对方要当老师,心里立马生出几分盼头来。
老师在78年的农村是正经差事,不用下地,每月还有固定的工分,还能领补贴,要是俩孩子成了,日子肯定差不了。
“你胡说八道什么啊。我天天在村里转,怎么从来没听过这事儿?你又在这忽悠人。”
王小丫实在忍不住,又插了一句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绝不能让这门亲事成了,要是妹妹真嫁去山平村,这辈子就毁了。
“这事儿还没正式跟村里人说呢,村里就李副主任他们几个人知道,你一个小姑娘家,怎么会听说?”
顾新梅被怼得脸上有点挂不住,语气也沉了下来。
她做媒这么多年,村里哪家的亲事不是她撮合的?
向来是能说会道,什么时候受过一个丫头片子的气,还屡次拆她的台。
“没正式说的事,你怎么就敢确定一定能成?”
“怕不是李富贵跟你吹的吧?”
“他倒会做人情,把当老师的指标留给自己的亲戚,哪管咱们村里其他人的死活!”
王小丫冷笑一声,眼神里满是不屑,并且故意大声的说,想让院子周边邻居都能听见。
“王小丫!你可以不能诬陷人啊。”
“人家刘喜全高中毕业,知识分子,有文化,有本事,怎么就不信了?难道让那些不识字的来教孩子吗?”
顾新梅彻底跟王小丫吵上了,嗓门也大了起来,不然人家以为她是个欺软怕硬的主。
“呵呵。”
“咱们村里读过高中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偏偏就他一个外乡人来我们向阳村当老师?”
“就算轮,也该轮给更有本事的人,就算给我,也比给他强!”
“再说了,他有没有高中毕业证还不一定呢,谁知道是不是骗咱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