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周云天: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作品:《无双世子:从开局被献身开始》 “我是翰林院大学士,你们拦我做什么?”
“滚开,老子还有公务在身,妨碍老子办事,让你们全家流放。”
“你们大理寺想要造反不成?这么多官员被你们拦在这里,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让封不平出来,本官倒要问问他想干什么。、”
同时,还有一众大大小小的官员围在门口,七嘴八舌的骂着,想要冲出去。
有几个脾气不好的,甚至开始动手,对着堵门的衙役动手。
大理寺一众衙役一言不发,也不还手,只是死死抓紧手里的木棍,不让他们出去。
“是谁要出去呀?”
周云天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冷冽。
“老子要出去,怎么了?”
“你踏马的是谁……是……”
几个脾气火爆的官员一听有人出头,直接开骂,可看到来人是周云天之后,后边的话硬生生憋了回去。
在场的这些官员,是个人都知道周云天办了汝阳王,而且还是当着皇帝的面。
这种人物,可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
“周大人,你们大理寺办案就办案,可也不能不让我们走吧?”
“是呀,车轮国的皇子死了,事情确实严重,可和我们没关系呀。”
“是呀,我们就是来参加灯会的。”
“把我们关在这里,耽搁了朝政,陛下怪罪起来,我们可担待不起。”
不少人立马辩解起来,开始给周云天带高帽,施加压力。
“既然事情和你们没关系,你们急什么?难道心里有鬼不成?”
周云天面无表情,冰冷的目光划过众位官员,落在礼部尚书笵景程的脸上。
“周大人,这话可不能乱说。”
“我们只是来玩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
不少人脸色大变,赶紧解释。
死的可是邻国的使者,虽然是个小国,可这也是个大事。
“既然心里没鬼,就在边上待着,等本官盘查之后,自然会放你们离去,不会耽误你们上朝做事。”
“谁再敢吵闹,就去大理寺的大牢说话吧。”
周云天知道这些人没问题,拦的也不是他们。
可没经过盘查,这些人也绝对不能走。
随着他话音落下,一众人安静下来,少数几个在小声嘀咕。
“武安,给各位大人登记盘查,详细记录。”周云天说完之后,看向笵景程:“笵大人,别人可以走,你不行。”
“周大人,这话什么意思?”
笵景程脸色一沉,暗道不妙。
“接待萧天一是你们礼部的事情,现在萧天一死了,作为礼部尚书,你的责任最大。”周云天一点面子没留,说的很直白。
“胡搅蛮缠,我是礼部尚书,可接待萧天一的是礼部侍郎项成,如今出了事情,你不去找项成,反而来找本官。”笵景程诡辩道。
“项大人已经在等你了。”
不等笵景程在说话,周云天挥了挥手,武安立马招呼两个大理寺的衙役拖着笵景程进去了。
“这周云天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直接动手?”
“这案子还没说清,他怎么敢直接对笵大人动手?”
“嘘,小声点,等会把你也抓过去。”
“都说周云天进了一次天牢之后就疯了,现在看谁都不顺眼。”
“别说了,别说了,他疯不疯和咱们没关系。”
一众官员眼睁睁的看着笵景程被拖走,不由的小声议论起来,看向周云天的目光带着一股惊恐。。
笵景程是礼部尚书,可是二品大员,说带走就带走,这胆子可太大了。
“周云天,老夫要到陛下面前去告你……”
身后传来笵景程愤怒的咆哮声。
只不过周云天根本没放在心上,汝阳王他都敢弄,更何况一个礼部尚书。
“大人,不好了,薛家姐妹的侍女都服毒自尽了。”
“房中的金银首饰都在,不过发现了一封密信。”
一个大理寺的衙役迅速来到周云天身边,递过来一封密信。
“剪字?”周云天打开一看,发现密信不是人为书写而成,乃是从一些书籍上剪下来的小字,粘贴在一起。
字数不多,写的是中秋之日,萧天一会点她们姐妹二人侍奉,适时杀之,老地方有人接应。
“梅姨,薛家姐妹平时出门,都去过什么地方?”
周云天眉头一挑,看向梅姨。
“她……她们……去的最多的就是城里的胭脂店。”梅姨有些慌张。
“沿河边上呢?”周云天追问。
“沿河边上?哪……哪就是五郎桥的河神庙……”梅姨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
“去河神庙。”
周云天双眼一亮,招呼武安带上几个衙役,直接离开了教司坊。
整个京城的地势坐北朝南,淮河从西北方向而来,沿着京城西边流淌,到城中偏南的方向改道往东,一直到京城之外。
五郎桥就在城东,边上有一座河神庙,距离教司坊十几里低。
按道理说,如果是要拜神,根本不用跑这么远,教司坊附近三五里就有庙宇,跑这么远去河神庙,肯定有问题。
“踏踏踏!……踏踏踏!……”
骏马疾驰,马蹄隆隆,周云天带着人一路狂奔,半个时辰之后终于赶到了五郎桥河神庙。
这个庙宇不大,只有一座大殿,边上还有几个小房子,住着几个庙祝。
因为是中秋灯会,此地人不少。
“大理寺办……”
武安正要喊话,让庙里的人散开,周云天立马阻止。
像他们这种到了一个地方办事,立马就喊大理寺办案,闲杂人等离开的方式,特别愚蠢。
本来里边的人都不知道,现在你们这么一喊,人家全都知道了。
“各自下马,进去查看,看到有可疑的人,直接抓起来,敢逃走的直接杀了。”
周云天给了武安他们一个明确的办事标准。
“是!”
武安答应一声,带着人迅速散开。
周云天则是和青梅一起,挤入人群。
“各位,来看看我们这里的花灯。”
“娘亲,我要这个。”
“吹糖人喽……”
“月上树梢,佳人最美。”
……
一时间,各种嘈杂的声音不断传来。
有小贩的叫卖声,有小孩子索要东西吃的声音,还有一些不得志的书生聚在一起,对着明月吟诗作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