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还有人也想搞大燕皇室
作品:《无双世子:从开局被献身开始》 “你那恩人是谁?”
周云天眼底透出一抹寒光。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特娘的是专门给自己准备的呀。
且不说对付宋希文的杀手是不是于三思派去的,就是现在突然去找宋希文,让他来找自己告状这件事情,就透着一股子阴谋诡计。
背后的人这是算准了自己想要对付皇室,想要扰乱朝廷,专门推出来一个案子。
表面上看,宋连就是一个被牵连的倒霉蛋。
可周云天心里清楚,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汝州最富有的那一块地方,叫博陵郡,五姓七望之一的博陵崔氏祖地。
宋连书信上的门阀士族,说的就是博陵崔氏。
还有吃空饷的边境大军,汝州边境有一座雄关,名为玉门,出了玉门,便是漫天黄沙的西域戈壁。
玉门关日常屯兵两万,这是明面上的数字,但里边具体有多少兵马,没人知道。
当年的玉门关守将,如今早已高升,成了镇守西北边境的大将军,官至二品,麾下统领十万兵马,盘踞两州之地。
现在说当年的事情,这不单单要和博陵崔氏作对,还要和手握兵权的边关悍将作对。
“不清楚,我只见过那人两次,他每次出现都穿着一件黑袍,故意把自己的声音弄的沙哑,听不出男女。”宋希文摇了摇头。
“封大人,你怎么看?”周云天笑着看向封不平。
事情到这里,他心里已经有了计划。
这件事情一旦调查起来,会牵动很多人,但是这正合周云天的心意。
无论是门阀世家,还是边关悍将,都是他要对付的目标。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汝州的这个边关悍将,当年是在周瑾手下当兵,只不顾后来背叛了而已。
对这种叛徒,必须清除。
“嘿嘿,人家是来找你的,这事情还是你来吧,我就听听,就听听。”
封不平连忙摆手,要不是周云天拉着他过来,他听都不想听。
这种事情,多知道一点,都是有可能被牵扯的全家遭罪。
“既然封大人这么说了,哪我当仁不让,接了。”
“不过有些事情,还得封大人配合。”
周云天早知道封不平会这么说,也没强逼。
不过这次的事情不同以往,后续有些事情,需要封不平协助。
“这你放心,我全力支持你。”封不平拍着胸脯保证道。
“好,哪就先给曹坤在大理寺挂个名,让他当个寺丞吧。”周云天笑道。
曹坤没有官身,办起事情来不方便,有了官位之后,行事会方便很多。
“这个简单,我写一封奏疏上报即可。”
封不平说道。
“宋希文,跟我走吧,等会儿给你找个人,这段时间你先跟着他。”
周云天说完之后,朝着门外走去。
“是,大人。”
宋希文恭敬一礼,跟在周云天身后。
“这案子一个弄不好,就是死啊。”
封不平看着周云天两人离去的背影,面露无奈。
他也不想把周云天这个年轻人推出去,可没办法,他是有心没胆,能全力支持周云天,已经是他能做的极限。
另外一边的周云天走到大理寺门口,曹坤已经在这里等着。
“世子爷,这小子是谁呀?”曹坤一上来就警惕的盯着宋希文。
“他叫宋希文,以后跟着你,保护好他的安全。”周云天说道:“对了,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大理寺丞,从六品的官职。”
“多谢世子爷。”
曹坤双眼一亮,连忙道谢。
别看只是个从六品的小官,可这是大理寺,主管各类刑事案件,有调查各个官员的权利,从某些方面来说,比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还要强。
毕竟五城兵马司只是负责治安,而他们却管刑事。
“走吧,去刑部。”
周云天说道。
历代的案件卷宗,都在刑部的架库阁放着,想查宋连的案子,必须找到当年的卷宗,仔细看看。
“好嘞。”
曹坤答应一声,转身就在前边领路。
“咚咚咚!……”
刚走没几步,边上就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擂鼓声。
这是登闻鼓,每个衙门之前都会设置一个,百姓有冤者,可敲登闻鼓鸣冤。
此时,在登闻鼓下方,一个馒头白发,身材枯瘦的老婆婆缓缓放下鼓槌,手里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娃娃,艰难的朝着大理寺正门走去。
“少卿大人,您看……”
门口的衙役本来想要过去,看见周云天在这里,赶紧过来。
“老人家,您有何冤屈?”
周云天摆了摆手,走到老婆婆的面前。
“你是……”
老婆婆抬头盯着周云天,目光中带着警惕。
“这是我们少卿大人,你又何冤屈,只管说,少卿大人会为你做主。”一旁的衙役解释道。
“青天大老爷呀,求你为我儿做主呀。”
老婆婆一听来人是周云天,扑腾一下就跪了下来,不断地磕头。
“老人家快起来,有话慢慢说。”
周云天急忙把老婆婆扶起来,让她坐到路边的台阶上。
“青天大老爷呀,我儿子死的太冤了,这是我的状纸,你一定要给我做主呀。”
老婆婆颤颤巍巍的从怀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状纸,周云天接过看了起来。
“李奇峰的侄子?”
片刻之后,周云天看完了状纸的内容。
老婆婆名叫朱钱氏,原本是城南百里之外的一个名叫朱家镇的村民,经营一家药铺,生活也算富足。
膝下有一儿一女,叫朱怀风,朱怀玉。
儿子已经成家,本来生活美满,日子过的还算幸福。
可一年前,他儿子和儿媳外出游玩,碰到了李奇峰的侄子李卓然外出游猎,对方看中了她儿媳,当场将其儿媳掳走,儿子打成重伤。
等他们发现把儿子带回去医治,已经回天乏术,没过两日,朱怀风便魂归幽冥。
当日他们就前往镇上的衙门告状,对方接了状纸,只让他们回家等待。
朱怀玉眼见哥哥身死,衙门也不管,便去了李卓然家,就再也没有回来。
次日她家就遭遇了大火,全家都被烧死,唯有她带着自己的小孙子,躲进水缸,才侥幸逃过一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