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新来的助手

作品:《闪婚认错对象,但大佬他超宠的

    车子最终在一栋有些年头的红砖小洋楼前停下。


    门口连个牌子都没有,只有门廊一侧挂着个不起眼的徽标——【时光修复】,和沈墨名片上的一样。


    沈墨下车,苏念赶紧跟上。


    推开木门,里面倒是别有洞天。


    几个人正埋头工作台前,听到开门声抬起头。


    “老大,早。”一个戴黑框眼镜、头发乱糟糟的年轻男人率先打招呼,目光好奇地落在苏念身上。


    “早。”沈墨颔首,侧身让出苏念,“苏念,新来的助手。”


    然后他对苏念简单介绍:“这是小林,负责材料分析。那边是赵工,木器修复。那是吴姐,纺织品和纸张。”


    被点到名的人都友好地对苏念笑了笑,带点审视,更多的是好奇。


    苏念赶紧鞠躬:“大家好,我叫苏念,以后请多指教。”


    沈墨没再多说,径直走向最里面的独立办公室:“跟我来。”


    苏念像小尾巴一样跟过去,经过工作台时,眼睛忍不住往那些正在修复的物件上瞟,心里激动又敬畏。


    办公室很大,一面墙是落地窗,另一面是书架,中间一张巨大实木办公桌,堆满文件和书籍,却井然有序。


    沈墨从桌上拿起一沓厚厚的资料递给苏念:“这是南埕村古建筑群的初步勘察报告和背景资料。你的第一个任务,一周内看完,写一份摘要和分析报告给我。”


    南埕村?


    就是昨天他提到的南方古村落项目?


    苏念接过资料,感觉接过了沉甸甸的责任:“好的,沈先生。”


    “外面有你的工位。有不懂的,可以问小林,或者直接问我。”沈墨说完,坐回办公桌后打开电脑,显然已进入工作状态。


    苏念抱着资料,轻轻退出办公室,小心带上门。


    外面开放式工作区里,小林几人正假装忙碌,实则眼神都偷偷往她这边瞄。


    苏念走到明显刚添置的工位前坐下,深吸一口气,翻开资料第一页。


    她很快沉浸其中,忘了紧张,忘了周遭环境。


    一整天,苏念都埋首资料里,午饭和小林他们一起叫外卖,匆匆吃完又继续干活。


    直到窗外天色渐暗,小林他们开始收拾东西下班。


    “小苏,还不走啊?”吴姐笑着问。


    “啊?哦,我再一会儿,马上就好。”苏念从资料里抬头,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同事们陆续离开,工作室安静下来。


    苏念伸了个懒腰,准备把最后一点看完。


    起身想去倒水,经过沈墨办公室时,发现门没关严,里面透出灯光。


    她下意识瞥了一眼。


    沈墨还坐在办公桌后,微微蹙眉看着屏幕,手指无意识捻着一枚像玉璧残片的小东西,眼神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他和眼前的屏幕。


    那侧影,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孤独。


    苏念的心,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


    她悄无声息退开,接了水回工位,却有点看不进去了。


    又过了大概半小时,沈墨办公室的门开了。


    他走出来,看到还在工位上的苏念,似乎有些意外。


    “还没走?”


    “马上,资料快看完了。”苏念赶紧说。


    沈墨没说什么,走到她旁边,拿起她桌上几页写好的分析报告草稿,快速浏览着。


    他看得很仔细,眉头微微蹙着。


    忽然,他目光停在某一处,指尖点在上面,抬头看她,眼神锐利:“这里,关于村落水源系统的推断,依据是什么?”


    他声音不高,在空旷安静的工作室里却格外清晰。


    苏念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挺直背脊。


    “依据是照片里这几处植被的异常茂盛带,还有地方志提到的‘龙须沟’和‘绕户泉’,”


    苏念尽量稳住声音,语速却不自觉加快,“虽然现在地貌变化大,水渠也干涸了,但植被分布和地名往往能保留古水源痕迹。


    我推测当时的生活用水和防火用水,可能通过这条明渠和几条暗沟组成的网络……”


    她边说边迅速从资料里翻出放大的照片和地方志复印件,指着细节。


    沈墨垂着眼睫,目光随她的手指在照片与文字间移动,安静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


    苏念心里头越发紧张了,不确定自己的推测是否太大胆。


    在他这种级别的大佬面前,任何不严谨都可能被瞬间击碎。


    万一今天上岗第一天,就被一顿劈头盖脸地骂。


    可关键是她说完,沈大佬没反应。


    就在苏念以为自己弄错了,准备接受批评时,沈墨忽然抬眼,黑沉的眸子里看不出喜怒,却问了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水部式》读过吗?”


    苏念一愣,点头:“唐代的水利法规,读过一些摘要和后世研究文献。”


    “摘要不够。”沈墨走向巨大的书架,精准抽出一本线装影印本,递过来,“卷三,第七条,关于村落渠堰营造和管理的部分,重点看。”


    苏念接过厚重泛黄的书,触手是历史沉淀的质感。


    翻到卷三第七条,仔细阅读晦涩的文言条文——里面详细规定了村落水渠的深度、宽度、与建筑的距离、日常维护责任,甚至提到利用地势高差实现自流灌溉和防火的具体要求。


    她猛地抬头,眼神发亮:“我明白了!当时的设计不完全是经验性的,有法规依据!那我推测的主干渠走向和深度可能偏保守了!为了满足蓄水和防火最低要求,它应该更宽更深,而且……”


    她兴奋地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飞快重绘,完全忘了身边的老板。


    沈墨站在一旁,安静看着她埋头演算,鼻尖因激动渗出细汗。


    他的目光在她专注的侧脸和飞舞的笔尖上停留片刻,才淡淡开口:“方向是对了。但证据链还太弱。需要实地勘测数据支撑。”


    苏念笔尖顿住,兴奋冷却一半。


    是啊,这些都是纸上谈兵。


    南埕村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山,地形复杂,恐怕早已面目全非。


    “下周,”沈墨像是看穿她的想法,语气依旧平淡,“项目组会进山做初步实地勘察。”


    苏念猛地抬头,眼睛瞬间亮了:“我也能去吗?”


    沈墨看着她瞬间迸发的、近乎渴望的光芒,沉默一瞬,道:“你是项目助手,你说你能不能去。”


    苏念差点跳起来,赶紧压下嘴角,用力点头:“好的,老板我会做好准备的!”


    沈墨“嗯”了一声,目光从她脸上移回资料:“报告重写。推断部分注明存疑,等实地数据。”


    “好的!”苏念干劲十足。


    沈墨没再说什么,转身回办公室,关上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