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改种新粮,暗度陈仓
作品:《大力王妃忙种田:荒年全家满仓肉》 沈薇薇心中一跳,他果然一直记着。她之前为了解释自己的知识来源,确实胡诌过一些“海外作物”的概念。
“是提过……”她谨慎地回答,“据说块茎埋于地下生长,亩产极高,耐旱耐瘠,且饱腹感强。但……我也只是听说,从未见过实物,更别说种植了。”
她赶紧撇清,免得谢无咎立刻让她变出来。
谢无咎目光深邃地看着沈薇薇,似乎想从她脸上分辨真伪。
半晌,他才缓缓道:“无妨。我已令影卫通过海商渠道,重金求购此类作物的种块。或许不久之后,便能有消息。”
沈薇薇暗暗松了口气,同时又有些期待。如果真能弄到红薯和土豆的种块,在这个时代,其意义可能比杂交水稻更大!
毕竟它们对地力的要求低太多,能真正在贫瘠的土地上养活更多人!
“在那之前,”谢无咎话锋一转,指向那片空地和周围的山坡,“这些地也不能荒着。除了继续扩大薪炭林,你觉得种什么最好?要不起眼,要能填肚子,最好……还能有点别的用处。”
不起眼,能填肚子,还有别的用处?
沈薇薇心念电转,身为农学精英,这点问题自然难不倒她。
前世所学的知识在脑中飞速掠过,各类高产、耐瘠、易存的经济作物与粗粮品种——番薯、土豆、玉米、木薯、乃至各色豆类——在她心中迅速排列组合,分析着其于此地水土的适应性、产量潜力与隐蔽价值。
沈薇薇略作思忖,谨慎地开口:“豆类如何?譬如黄豆,耐贫瘠,不挑地,亩产尚可。果实既能直接煮食,亦可磨制豆腐、生发豆芽、压榨油脂,所余豆渣还能喂养牲畜、肥润田地。更重要的是,豆株低矮,还没有水稻惹眼。”
“黄豆……”谢无咎沉吟片刻,微微颔首,“确是不错。可还有别的选择?”
“高粱也值得一试,”沈薇薇继续道,“耐旱抗涝,杆子还能做笤帚、盖房子,籽粒能吃也能酿酒。或者粟米(小米)、黍米(黄米),虽然产量不如水稻,但极耐储存,管理粗放,不费人力。”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坡地还可以种些南瓜、冬瓜这类爬藤的瓜类,不占好地,产量大,容易饱腹,嫩叶还能当菜吃。”
谢无咎听得极为专注,眼中赞赏愈深。沈薇薇所荐诸物,皆契合“不显于外、实利于内”之要,正合当下韬光养晦、厚积实力之需。
“甚好!”他当即决断,“便依你所言。豆、粱、粟、黍、瓜,皆划区试种。所需种籽,交由影一采买。种植事宜,由你全权统筹。”
“是!”沈薇薇郑重点头,心中涌起一股崭新的干劲。种这些作物,虽然不如杂交水稻惊艳,但却更踏实,更符合她现在“广积粮,缓称王”的心态。
计划既明,雷厉风行。
影卫的行动效率高得惊人,不过两三日光景,各类所需种子便已采购齐全,不仅数量充足,颗粒更是饱满匀称,显是经过精挑细选。
山庄内的“雇工”们(实为影卫)再次投入紧张的农事。依据沈薇薇的规划,百亩良田被精确划分为数个区块,分别播种下黄豆、高粱、粟米与黍米。周围的坡地也被迅速清理出来,搭起整齐的瓜架,点种下南瓜、冬瓜的种子。
沈薇薇将核心精力倾注于黄豆与高粱。
对于豆类,她依据前世记忆与系统数据库中零散的优化种植技术,仔细调整了播种的行距与株距,使其通风与采光更为合理。她尝试进行小范围的人工辅助授粉,并着手筛选健壮植株留种,以期实现简单的提纯复壮,默默提升未来几代的性状。
至于高粱,她则着重指导如何以草木灰水、蒜汁等土法配制简易杀虫剂,重点防治常见的蚜虫病害,并强调中耕除草的时机,以促进根系深扎。
没有了灵泉水的显著加持,这些作物的长势虽远不如昔日水稻那般惊世骇俗,却也比寻常农户的庄稼更为挺拔健壮,透着一股内敛的生机,正合谢无咎“韬光养晦”之意。
然而,在沈薇薇科学精细的管理下,它们根系发达,植株匀称,叶片肥厚无斑,默默积蓄着丰收的潜力。
与此同时,薪炭林的扦插繁殖进展极为顺利。新插的枝条成活率奇高,且抽条速度远超寻常林木。短短时日,漫山遍野的新绿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铺展开来,悄然改变着山庄周边的地貌,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与未来可持续的燃料库。
就在各项作物均步入稳定生长期、长势喜人之时,沈薇薇的脑海中如期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宿主成功规划并实施多样化作物种植,生态农业布局初步形成,达成“藏粮于地”阶段性成就。】
【奖励结算中……】
【奖励1:土壤微量元素快速检测仪(便携式)x1。可精准分析土壤中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含量。】
【奖励2:常见作物病虫害图鉴(电子版)已更新,新增豆类、高粱、粟黍及瓜类常见病害与生物防治方案。】
【奖励3:积分+300。】
【特别提示:检测仪需消耗积分使用,每次10点。请宿主科学种植,平衡地力。】
丰厚的奖励再次到位,尤其是那台土壤检测仪,无异于雪中送炭,能让她的施肥管理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沈薇薇满意地收取了奖励,对未来的收获更添几分信心。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那种脚踏实地、默默积累的平静节奏,田间新绿初绽,灶头炊烟袅袅,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然而,无论是沈薇薇还是谢无咎,心中都如明镜一般——这平静,不过是汹涌暗流之上薄薄的一层冰面。
影卫从未放缓对外的窥探。京中的暗涌从未停歇,裕亲王虽暂敛锋芒,却并未死心,转而以更隐蔽的方式继续布局。
朝堂之上,关于“祥瑞”的争夺并未止息,反而换了一种形式——几位皇子与朝中重臣各显神通,皆想将这培育“祥瑞”之功及其背后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纳入自家派系囊中。
而慧明和尚那日的警示,始终如同一柄无声悬于顶上的利剑,令二人不敢有片刻松懈。他们深知,真正的风浪,或许下一刻便会破冰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