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愚蠢

作品:《越洋褶皱期

    几秒钟的空白,漫长得像一个世纪。汪晨的心跳在寂静中被放大,砰砰地撞击着胸腔。她握着手机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指尖冰凉。


    终于,武亦琛的声音再次响起,那刻意压平的语调下,是极力掩饰却依旧能穿透而来的失望和一丝不耐:“学习?面试?”


    他重复了一遍她的理由,语气里带着点难以置信的尖锐。


    “圣诞假期,就几天时间而已,汪晨。”他的语速加快,每一个字都像小石子,带着力度砸过来,“你非得把所有时间都钉死在书桌前、钉死在电脑屏幕上吗?”


    “放松一下,就当给自己喘口气不行吗?我们多久没见了?”


    汪晨张了张嘴,喉咙却像被粗糙的砂纸堵住。那些在胸腔里翻涌沸腾的焦虑,关于就业寒冬里简历如石沉大海的绝望,关于Networking时遭遇的龌龊与屈辱,关于每一封拒信带来的自我怀疑,此刻都化作了沉重的铅块,死死地坠在舌根,让她发不出任何声音。她只能徒劳地望着窗外,波士顿沉沉的夜色如同一块巨大的、吸光的幕布,将她小小的公寓包裹其中。冰冷的空气从窗缝渗入,缠绕着她的四肢百骸,寒意刺骨。


    白念那句斩钉截铁的“各分东西”、“愚蠢”像冰冷的钢印,清晰地烙在她的理智上。然而,当武亦琛那带着委屈的控诉,那被压抑的不满,那对“多久没见”的强调,却像带着钩子的藤蔓,死死缠绕住她试图站立的理性双脚。


    一股更原始、更汹涌的情感洪流瞬间冲垮了理智刚刚筑起的堤坝。她想起了他们曾经在一起的温暖,想起了他怀抱的温度,想起了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中,他是她精神上唯一的锚点。她害怕。害怕这道横亘在两人之间的裂痕,会因为她的理性选择而变得无法弥合,害怕武亦琛的沉默最终会演变成彻底的疏远。


    白念可以冷酷地选择前途,把感情当作可以割舍的成本。但汪晨在那一刻绝望地意识到,至少在这个被寒意浸透的冬天,在经历了被当作猎物审视的屈辱、被求职市场反复碾压的挫败、被异乡疏离感日夜侵蚀之后,她灵魂深处对温暖、对联结、对被需要的渴望,已经变成了一种近乎病态的饥渴。这汹涌的情感需求,彻底淹没了她刚刚试图从白念那里学来的、那层薄薄的冷酷理性的外壳。


    一种近乎悲壮的牺牲感在她心中升起。她决定向情感投降一次,哪怕知道这或许并不明智。


    “好。”汪晨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疲惫,也带着一丝认命般的妥协,“我订票。考完试我就过去。”


    她没有解释之前的推脱,也没有再提学习和面试的压力,仿佛那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插曲。她选择了用行动来平息他的不满,用暂时的相聚来换取关系表面的和平,哪怕这意味着她需要背负着沉重的焦虑踏上旅程。


    电话那端,武亦琛的气息明显一松,仿佛紧绷的弦骤然松弛。方才弥漫的失望和不满的阴云,瞬间被一种得偿所愿的、近乎雀跃的轻快所驱散。他的声音像被注入了暖流,重新变得鲜活而充满热度:“真的?太好了!订好了票告诉我时间,我去接你,保证让你在纽约过个难忘的圣诞!”


    挂断电话,汪晨无力地靠在窗边。窗外,波士顿的夜色依旧深沉。她解锁手机,屏幕幽幽的光映着她苍白失神的脸。指尖机械地滑动,点开灰狗巴士的预订页面。波士顿->纽约。日期:考试结束后的第一天。选择班次,确认乘客信息,输入信用卡号……每一个步骤都精准、麻木,如同执行一套设定好的程序。点击支付。屏幕上弹出刺眼的绿色“付款成功”提示。


    没有期待,没有雀跃。只有一种沉甸甸的、仿佛心脏被掏空后灌满了冷铅的空洞感,从指尖蔓延到四肢百骸。


    她无比清醒地知道,她支付的,绝不仅仅是一张廉价巴士票的价格。她购买的,是武亦琛暂时的满意,是这段关系在寒冬里苟延残喘的燃料。而付出的代价,是她压榨自己本可用于职业冲刺的宝贵时间,是她内心天平上,在白念那番冷酷宣言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沉重的一次情感优先的选择。


    当白念得知她最终的选择时,只是停下了手中转动的笔,微微挑起一侧的眉毛,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比平时更长的几秒。没有询问,没有评价,只是那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了然于心的通透,以及一丝几乎无法捕捉的、混合着“果然如此”和淡淡怜悯的复杂情绪。


    这无声的注视,远比任何辛辣的嘲讽都更让汪晨感到一种被剥开、被审判的刺痛。


    她读懂了白念未出口的话,那话语如同烙印般灼烫:看,你终究还是,走上了那条名为“愚蠢”的单行道。


    写到现在我突然发现主角聚餐总是吃火锅……可能原因在于……我太爱吃火锅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