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难民如潮,以工代赈

作品:《大周悍卒:镇北将军家的女婿我当定了

    秋雨绵绵,幽州城外的官道上泥泞不堪。


    叶凡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黑压压的人群,眉头紧锁。


    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批难民了,足足有十万人之多。


    “公爷,又来了一批。”王奎匆匆上楼,“斥候报告,后面还有更多的人在路上。”


    叶凡放下手中的茶杯:“都是从哪里来的?”


    “大多是江南的,说是发了大水,田地都被淹了。”


    王奎擦了擦额头的雨水,“还有一些是从中原来的,说是官府不管他们死活。”


    柳清歌从楼梯口走上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书:“公爷,这是户部刚送来的公文。”


    叶凡接过文书扫了一眼,冷笑一声:“好一个户部,说是为了减轻各地压力,特意将难民分流到幽州。真是为我们着想啊。”


    “公爷,这分明是朝廷的阳谋。”柳清歌压低声音,“他们想用这些难民拖垮幽州的财政。”


    王奎挠了挠头:“那咱们怎么办?总不能把这些百姓赶走吧?”


    叶凡沉思片刻:“来者不拒。既然朝廷送人来,我们就收下。”


    “公爷,现在城外已经聚集了近百万难民,咱们的粮食储备撑不了多久。”柳清歌担忧道。


    “粮食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叶凡转身下楼,“你们先安排人手,给这些难民搭建临时住所,别让他们冻死。”


    回到国公府,叶凡立即召见了苏清影。


    “清影,立刻派人联系三大商家的家主,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苏清影点头:“公爷,是为了难民的事情?”


    “不错。”叶凡坐在椅子上,“现在幽州有近百万张嘴要吃饭,我们的粮食储备最多撑半个月。”


    “公爷放心,我这就去安排。”苏清影匆匆离去。


    五日后,刘清水、李富贵、张德昌三位家主齐聚国公府。


    “三位家主远道而来,辛苦了。”叶凡在正厅接见三人。


    刘清水拱手道:“公爷客气了,不知公爷召我们来有何要事?”


    叶凡开门见山:“想请三位帮忙采购粮食。”


    “可是因为难民?”李富贵了然。


    叶凡苦笑:“不错,朝廷给我送了份大礼,近百万难民涌入幽州。现在粮食紧缺,需要大量采购。”


    张德昌倒吸一口冷气:“百万难民?这可不是小数目。”


    “确实不小。”叶凡点头,“所以需要三位帮忙,从各地采购粮食运到幽州。”


    刘清水沉思片刻:“公爷,采购粮食倒是不难,但运输费用不菲,而且现在各地粮价都在上涨。”


    “价格方面三位尽管开口。”叶凡说道。


    李富贵和张德昌对视一眼,李富贵开口:“公爷,不瞒您说,我们三家靠着盐酒生意赚了不少银子。”


    “既然公爷有难,我们自然要帮忙。”张德昌接话道,“粮食我们按成本价供应,绝不赚公爷一文钱。”


    刘清水也点头:“张兄说得对,我们虽是皇商,但公爷的细盐和酒,却是让我们收益匪浅。”


    叶凡起身拱手:“三位的恩情,叶某记下了。”


    “公爷客气了。”三人连忙回礼。


    李富贵问道:“公爷需要多少粮食?”


    叶凡算了算:“百万人,按照每人每日半斤粮食计算,一个月就是1500万斤。先采购半年的量吧。”


    张德昌咋舌:“9000万斤,这可是个天文数字。”


    刘清水拍胸脯:“公爷放心,我们三家分头行动,一个月内保证运到。”


    “那就拜托三位了。”叶凡再次拱手。


    送走三位家主后,叶凡回到书房,柳清歌已经等在那里。


    “公爷,粮食的事情解决了?”


    “暂时解决了。”叶凡坐下,“不过光有粮食还不够,这么多人总不能一直白吃白喝。”


    柳清歌点头:“公爷打算怎么安置他们?”


    叶凡在纸上画了个简图:“以工代赈。让他们参与幽州的建设,干活换粮食。”


    “具体怎么安排?”


    “修路、建房、开荒、挖渠,什么都可以做。”叶凡放下笔,“另外,给他们登记造册,分配田地和宅基地。”


    柳清歌眼前一亮:“公爷这是要将他们变成幽州的百姓?”


    “不错。”叶凡点头,“朝廷想用难民拖垮我们,我偏要将这些难民变成幽州发展的助力。”


    “公爷此举一举两得。”柳清歌赞道,“既解决了难民问题,又增加了幽州的人口和劳力。”


    叶凡起身走到窗前:“传令下去,让各部门准备。户籍司负责登记造册,工部负责安排工程,民政司负责分配田地。”


    “是。”柳清歌记录着,“那住房怎么解决?”


    “先搭建临时住所,然后让他们自己建房。”叶凡转身,“材料我们提供,人工他们出。建好房子就是他们自己的。”


    柳清歌放下笔:“公爷考虑周全,这样安排下来,不出三年,这些难民就能在幽州安家立业了。”


    “希望如此。”叶凡走向门口,“我去城外看看情况。”


    幽州城外的难民营地里,到处都是简陋的帐篷和茅草屋。


    男人们围坐在一起抽着旱烟,女人们抱着孩子排队领粥,孩子们在泥地里追逐嬉戏。


    叶凡走进营地,立即引起了骚动。


    “是国公爷!”


    “国公爷来了!”


    难民们纷纷围了上来,有的跪地磕头,有的高声感谢。


    “都起来,不要跪。”叶凡扶起一个老汉,“大家都是受苦的百姓,不必如此。”


    一个中年汉子挤到前面:“国公爷,我们听说您要给我们安排活计?”


    叶凡点头:“不错。愿意干活的,明日就可以开始。修路的一天二十文,建房的一天三十文,开荒的一天十五文。”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


    “国公爷仁义!”


    “有活干就有饭吃!”


    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哭道:“国公爷,我们一家老小都指着您活命呢。”


    叶凡看着这些饱经风霜的面孔,心中五味杂陈:“大家放心,只要愿意干活,就不会饿死。”


    他转向身边的王奎:“明日开始分批安排,先从青壮年开始。”


    “是,将军。”王奎应道。


    叶凡又在营地里转了一圈,看到几个读书人模样的人坐在角落里。


    “几位也是难民?”叶凡走过去问道。


    其中一个瘦弱的中年男子起身拱手:“草民赵文书,见过国公爷。”


    “不必多礼。”叶凡打量着几人,“看几位的样子,应该读过书?”


    赵文书点头:“草民曾在县衙做过师爷,这几位也都是读书人。”


    叶凡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那正好,我这里正缺能写会算的人手。几位若是愿意,可以到府衙帮忙。”


    赵文书激动得声音颤抖:“国公爷,您是说真的?”


    “自然是真的。”叶凡笑道,“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活计不轻松,而且要按规矩办事。”


    “草民愿意!”赵文书连忙跪下,其他几人也跟着跪下。


    叶凡将他们扶起:“那就明日到府衙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