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作品:《大乾第一狠人

    最直接的压力,来自物资,尤其是粮食。


    王朗捧着最新核对的账册,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色,向苏烈和秦牧汇报:


    “苏代将军,秦防御使,库中存粮……恐只能再支撑半月。


    这还是在每日口粮削减三成的基础上。”


    “半月?!”苏烈脸色难看。


    “朝廷的援军和粮草呢?一点消息都没有吗?”


    王朗摇头:“狄戎围困甚严,信使派出三拨,皆无回音。


    下官已按规制,行文催促,然远水难解近渴。”


    秦牧沉默着。


    他知道王朗说的是事实,但其中未必没有他刻意拖延、夸大困难的因素。


    削减口粮的命令已经下达,军营和百姓中开始出现不满的苗头。


    饥饿,是瓦解士气最快的方式。


    “王主事,城内富户、商贾家中,想必还有存粮吧?”秦牧忽然开口。


    王朗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点头:


    “确有。然则,按律,征用民间存粮需有朝廷明令或至极危急之时,且需按市价给付补偿,。


    否则与劫掠无异,恐失民心……”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秦牧打断他,语气坚决。


    “并非征用,是‘借’!


    以定北城防御使衙署名义,向城内所有存粮超过一定数额的富户、商贾借粮,出具借据,言明城围解后,由北州府库按市价加一成偿还!


    若城破,借据作废,他们留着粮食也是资敌!”


    苏烈眼睛一亮:“此计可行!总比坐吃山空,等着饿死强!”


    王朗沉吟片刻,道:


    “此法……虽不合常规,但情有可原。


    下官可协助拟定借据文书,登记造册。只是,恐怕有些人家……未必愿意。”


    “不愿意?”秦牧冷笑一声,“那就请他们到城头上看看狄戎的营寨!


    看看一旦城破,他们的粮食、家产,乃至身家性命,还保不保得住!


    是现在借粮搏一个未来,还是等着城破人亡,让他们自己选!此事,就劳烦王主事立刻去办!”


    他这话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甚至有一丝隐含的杀气。


    王朗深深看了秦牧一眼,躬身道:“下官……遵命。”


    借粮令一出,城内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有深明大义者主动献粮,也有囤积居奇者哭穷叫苦,更有甚者,开始暗中散播流言。


    “听说了吗?秦防御使要抢咱们的粮食了!”


    “当兵的都吃不饱,还能守住城吗?”


    “唉,早知道当初就该想法子逃出去……”


    流言如同瘟疫般蔓延,混杂着对未来的恐惧和对削减口粮的不满,城内的气氛变得愈发压抑。


    更让秦牧心惊的是,军营中也出现了不稳的迹象。


    几名原李文弼旧部的军官,私下里抱怨连连,虽未敢公然违抗军令,但其消极情绪影响了部分士兵。


    “旅帅,查清楚了。”章山深夜来报,脸色阴沉。


    “是刘都尉手下两个队正,在营中散布谣言,说……


    说您和苏代将军克扣军粮,中饱私囊,准备弃城而逃。”


    秦牧眼中寒光一闪。他知道,这背后未必没有冯保或王朗的影子,他们不敢明着对抗,就用这种阴损手段动摇军心。


    “抓!”秦牧没有任何犹豫,“以扰乱军心、构陷上官之罪,当众拿下!


    查清是否有人指使!”


    第二天,校场点兵。那两名队正被捆得结结实实押到台上,罪状公之于众。


    台下将士鸦雀无声,看着台上脸色铁青的秦牧。


    秦牧没有长篇大论,只是走到台前,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冰冷而清晰:


    “我知道,大家饿着肚子守城,心里有怨气,有恐惧。”


    “我也饿!”他拍了拍自己的肚子,“我和你们一样,每日的口粮也只有那么一点!”


    “但是!”他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剑,“饿肚子,不是我们动摇、不是我们散布谣言、不是我们构陷袍泽的理由!”


    “城外,是数万想要我们命的狄戎!一旦城破,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是屠刀!是烈火!是我们的父母妻儿沦为奴隶!”


    “我们现在守着的,不仅仅是这座城,更是我们身后千千万万个家!”


    “这两个人!”他指着那两名面如死灰的队正。


    “在敌人兵临城下之时,不思报国,反而散布谣言,动摇军心!其心可诛!”


    “今日,我秦牧把话放在这里!守城期间,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凡英勇杀敌者,我必为其请功!凡动摇军心、临阵脱逃、通敌卖国者——杀无赦!”


    “斩!”秦牧厉声下令。


    刀光闪过,两颗人头落地,鲜血染红了校场的黄土。


    全场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震天的吼声:“杀!杀!杀!”


    秦牧用最直接、最血腥的方式,震慑了宵小,凝聚了即将涣散的军心。


    他知道,慈不掌兵,在这种时候,任何心软都可能导致全线崩溃。


    借粮和整肃暂时稳定了局面,但秦牧知道,这仍是治标不治本。


    他必须想办法,在有限的资源下,支撑更久。


    他再次展现了其超越时代的思维。


    一、食物开源,他组织老弱妇孺,在城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地——废弃的院落、甚至屋顶,搭建简易的“架子”。


    种植生长周期极短的豆芽、野菜。


    虽然产量有限,但至少能补充一些维生素,缓解饥饿感。


    他让胡莽带人挖掘地鼠、捕捉一切可以找到的飞鸟、昆虫,甚至开始研究如何安全地处理一些平时不吃的植物根茎。


    用他的话说,“只要能吃、毒不死人,就是好东西。”


    还用物资循环利用,他下令,所有阵亡将士和敌人的衣物、皮革,必须回收,清洗处理后,用于制作绷带、修补军服靴子。


    损坏的兵器,尽可能回炉重铸,或者改造成箭簇、枪头。


    他甚至让人收集城内的夜香(粪便),与草木灰混合,制成土法制硝的原料,虽然效率低下,但为那点珍贵的火药提供了微薄的补充。


    其次卫生防疫,秦牧深知,围城期间,瘟疫有时比敌人更可怕。


    他强制推行卫生条例:划定固定的饮水区和排污区,严禁污染水源;


    死亡的人畜必须及时深埋或火化;军营和人口密集区定期撒石灰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