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赵昺那小皇帝,竟有唐皇宋祖之遗风

作品:《从崖山开始的流浪大宋

    就在元军给手下将士画大饼时,赵昺则是真的将金银都分给一个个将士和百姓。


    “母后,金银没了可以再来,但此战要是败了,大宋可就没有了。”赵昺此刻跪在杨太后前,声泪俱下地道:


    “母后可还记得靖康之耻乎,金人破国都,俘两帝,数千皇子、女眷被抓被辱,国之不国,家何附焉!”


    本来杨太后还犹豫,自从从临安出逃之后,她带出来的金银首饰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仅剩的一些,只够维持太后身份的庄严。


    但见眼前自己这位并非亲生的皇帝儿子,才8岁竟如此懂事,有主张,仿佛一天之内换了个人,从一个出生皇家的皇子,变成了勇敢有谋的皇帝。


    杨太后欣慰一笑,吩咐侍女将自己所有的金银都拿了出来,


    “自临安出逃后,我日日惶恐,感我弃大宋基业于不顾,令神州陆沉,但见官家今日之姿,顿感大宋还有救,我无愧于列组苍生。”


    说罢,杨太后将头上的金簪取下,双手交于赵昺,“官家去吧,让元虏尝尝我大宋厉害。”


    赵昺双手接过金簪,郑重点头,起身向着门外行去。


    站在门口不远处,全程目睹赵昺劝母的陆秀夫和张世杰对视一眼,均从对方脸上看到了复杂的神色。


    “官家似有太祖遗风。”陆秀夫道。


    张世杰颔首,可接着又叹息道:“若是早个10年就好了。”


    陆秀夫点头,可是又有些忧虑地道:“官家让我们放弃铁索连船的战术,直接进攻张洪范所在的旗舰,是不是有些冒险?”


    “确实是有些冒险,可死守这里,不过是困兽之斗罢了,我之前已存死志,既然官家要斗,那我们就陪他和那元寇斗上一斗,大不了一死而已。”


    说罢,张世杰大笑三声,转身离去,他要去布置下属解开铁索连舟,准备最后的进攻。


    此刻宋军的战舰被夹在自北向南的银州湖中间,北方李恒率领的北路元军还未完全到位,张弘范率领的西路元军舰队此刻占据着崖山口,堵死了入海的通道。


    赵昺提出直冲张弘范旗舰,打乱元军的部署,并且救出文天祥。


    张世杰觉得这个计划确实有些冒险,但确实有可行性,同意了。


    赵昺将收拾来的所有财物算了算,拿出一半亲自将其分给仍然追随他们的将士和百姓。


    所有将士都分到了约等于15两银钱的财物,所有普通百姓和也都分到了十两左右。


    这时候也顾不得分什么战士百姓了,赵昺下令将武库里面所有的刀剑都分给百姓,无论男女都能领到一把刀剑防身。


    现在大宋已经走到末路,仍然选择跟着大宋的,都是十分坚定大宋百姓,多次鏖战能够跟上的,也几乎没有什么老人幼童。


    今天是东风,不适合在西岸元军舰队的进攻,那么就该是宋军进攻的时候了。


    既然要打,天时地利都有,那么当然先下手为强,


    “陈公,这是你的犒赏,还请突围之战,奋当用命,保住华夏最后的火苗。”


    颤颤巍巍的接过金簪,陈公看着面前那站在木台上,披着黄袍,穿着一件并不合身甲胄的皇帝,深深磕了三个头,


    “陈公本粗人,不懂什么华夏外夷,但承蒙张帅急救我妻子于元寇所辱,官家庇佑我家老小不被那元寇所害,我自当用命!”


    说罢,陈公拔出腰间配刀,举到头上高呼三声:“为了大宋!”


    周围将士也被感染,也高举武器,高呼:“为了大宋!”


    赵昺见军心可用,人合已至,伸手拦住想要前来护驾的大内高手,站到了木箱上,拔出天子配剑,高喊道:


    “为了华夏,前进!”


    一声令下,原本排成方阵的宋军战舟,在赵昺所在帝舟的率领下,排成长龙,向着张弘范的旗舰冲去。


    赵昺站在帝舟船楼上,一手拿着天子剑,一手擒着大宋旗,目光坚毅而冷峻,略显幼稚的面庞,却不怒自威。


    陆秀夫捋了捋胡须,小官家确有唐皇宋祖之遗风。


    此刻,对宋军由守转攻一无所知的张洪范,正端坐舰楼帅帐,甲胄未卸,目光如炬,正在等着什么人。


    不久,在两名元军的押送下,一个身着破烂紫袍的囚犯被带到了张洪范的帅帐之中。


    那囚犯虽然身陷囹圄,囚服加身却脊梁挺直,披头散发仍不怒自威。


    张洪范抬手示意元军退下,然后起身亲自给那个囚犯解绑,拱手道:


    “文丞相,久仰高义,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乾坤倒悬,识时务者为俊杰。


    丞相乃当世大才,学究天人,岂不闻《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今宋室气数已尽,如日薄西山,天命归于大元,此乃神器更迭,非人力所能挽也。”


    文天祥昂首,直视张洪范,


    “张弘范!你本汉家子,却引豺狼噬父母之邦,《易》云‘变通’者,为拯黎民于水火,非为汝辈屈膝事虏之遮羞布!


    铁蹄所至,骸骨成丘;烽烟所及,膏血漂橹。尔祖张柔,本金国汉将,降蒙古又屠同胞,三世为伥,尚敢言‘良禽择木’?真禽兽择食耳!


    无需多言,我不会投降元虏的,要杀要剐我无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脸色变得铁青,之前他听说文天祥在福建一带招兵买马,十分兴奋,特地率大军将文天祥所招募的军队击溃,想要让他去招降宋军。


    结果这个文天祥是个死硬骨头,根本啃不动,无论威逼还是利诱对方都不为所动,一心求死。


    “把他带下去,明天打仗的时候把他绑在桅杆上,让他亲眼看看大宋的覆灭。”张弘范挥了挥手,让手下把文天祥压下去。


    抬头看着窗外的江面,张弘范往后依靠在虎皮大位上,开始思索起来:


    文天祥不投降就算了,等明天西风一起,我大元天兵一到,覆灭宋军还不是手到擒来,那么大的功绩,按大元的规矩足以裂土封公了。


    我的封地应该选在哪里?郑国一带不错,宋军太弱,一触即溃,那里没有被战争侵扰,人丁富足,等这次班师回朝之后,我就是郑国公了。


    等等!江对面的宋军舰队怎么动起来了?


    张弘范猛地站起,走到窗边眺望,原本已经缓和下来的脸色又变得难看。


    宋军的战舰结成了一条长龙,而他们的目标似乎就是自己的座舰。


    宋军要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