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这很正常

作品:《双星轨

    家长会带来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当黎尹在周五的班会课上说出那句“通知一件事”,台下不少人都下意识地绷紧了神经。


    接着宣布的却是下周四、五举办的校运会——那被学生们戏称为“薛定谔的运动会”,拖延了近两个月,到底是在十二月的冷风里仓促定了音。


    教室里像炸开一小撮受潮的炮仗,响起一阵松散而短促的骚动。大伙的兴奋劲儿不算太高,毕竟拖了俩月。


    但,话又说回来,“不用上学”这件事,足以让所有人都很给面子地喧闹了一阵。


    班主任开始动员:“学校活动,重在参与。除了各种比赛项目项目,志愿者、后勤,都需要人。”


    同时还宣布,运动会期间,广播站接受各班投稿,为运动员加油的稿件将计入班级评比。随即便将统计工作交给了班长叶智怡。


    叶智怡效率很高,下午就把几张报名表贴在了墙上最显眼的位置。除了常规的田径项目等, “志愿者及后勤人员招募”那一张,还列出了引导、器材管理、成绩记录等多项任务。


    报名表贴出没多久,刚从外面回来的露攸宁,就拉着身后的方辰凌走上前去。


    她快速扫过志愿者列表,侧过头,脸上洋溢着掩不住的兴奋劲:“我们报这个‘场地引导’和‘器材协管’吧?干活的时候就能满场看比赛!”


    她这邀请抛出得理所当然,没有丝毫犹豫,仿佛从没考虑过什么其他选择——比如,坐在她不远处,刚刚抬起头的许温澜。


    方辰凌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点了点头,轻声应道:“好。”


    露攸宁回应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回自己桌上拿笔,在那张表上并排签下了她俩的名字,动作流畅。


    这一幕,清晰地落入了许温澜的眼中。


    她看着前方那紧挨着的两个身影,直到她们转身的前一刻,才不着痕迹地收回了目光,继续看着摊开的习题,随手将一缕碎发别到耳后。


    这种小插曲当然没引起谁的注意,报名表上的名字还在继续增加。


    文嘉一围着几张表看了半天,最后选择了立定跳远,以及她好奇已久的铅球项目。


    杭越则在女子4×100米接力那栏签了名,对她而言,这种需要爆发力和配合的短程竞技正合适。


    周末两天一晃而过。直到周一下午,距离截止报名只剩两个小时了。


    许温澜不知怎的,心血来潮,独自走到报名表前,在女子800米那一栏的末尾,安静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运动会如期而至。第一天上午。


    三级跳远的沙坑紧邻着看台。报了立定跳远的文嘉一,拽着许温澜在边上围观,美其名曰“提前找找感觉”。


    运动员们正依次试跳。一位选手面色凝重地向后退步,丈量着距离,准备助跑。


    就在这时,广播里字正腔圆地响起一篇“加油稿”:


    “三级跳远的那位同学,你退半步的动作认真的吗?这被风迷了眼睛后的专注调整,简直帅得一骑绝尘!”


    这突如其来却又精准定位的干扰,一下让那位准备起跑的选手破了功,脚步一乱,只得停下动作,笑着掉头回去重新准备。


    文嘉一见状,豁然开朗,抓住许温澜的胳膊小声耳语,却没能压住语气里的激动:“高啊!这还是心理战?扰乱对方节奏,给咱们自己人创造机会!”


    她像是被点燃了斗志,掏出纸笔后就蹲下,垫在膝盖上唰唰写了起来。


    没过几分钟,她就举起一张纸条,上面用夸张的字体写着:


    “致英勇的跑步选手: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冲啊!”


    “怎么样?咱们也得在气势上压倒他们!”她眼里亮晶晶的,迫不及待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


    不知何时,杭越也走了过来,她抱着手臂,显然也目睹了刚才那一幕。


    她扫了眼文嘉一的“作品”,嘴角微扬,精准点评道:“看来今天广播站的画风,要被我们班带成游击战场了。”


    文嘉一得了认可,更是干劲十足,“不行,我可得赶紧交上去!”


    于是抓着那张墨迹未干的“神作”,像只撒欢的兔子,扎进了看台处、通往广播站的人潮里。


    杭越转而看向身旁的许温澜,顺着她的视线望去——不远的跑道起点处,是穿着志愿者马甲的露攸宁和方辰凌。


    两抹亮橙色在人群中很扎眼。


    露攸宁正拿着记录板和老师沟通,说到一半,侧过头,对身旁的方辰凌交代了句什么。方辰凌闻言,立刻蹲下调整起跑器前的道次牌。


    一个说得条理清晰,一个做得心领神会。配合得行云流水,仿佛演练过无数遍。


    杭越往前走了两步,很自然地挡在了许温澜的视野前,语气里带着一种午后小憩般的慵懒:


    “刚听体委说,跳高那边快开始了,我们班‘海拔担当’李鹤鸣报了名。去给他加点油?顺便看看他能飞多高。”


    许温澜顿时思绪回笼,将眼底的游离敛去。她点了点头,手放进了外套口袋。


    “走吧。”她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稳沉。


    两人便并肩离开了沙坑区域,融入了操场上熙攘的人流,朝着跳高场地走去。


    上午的跳高比赛在李鹤鸣一个漂亮的背越式后落下帷幕。午休哨声响起,人群分流——住校生回宿舍短暂休息,走读生离校回家。


    操场暂时安静下来,只剩零星工作人员在做场地维护。


    ......


    随着下午开赛的广播响起,人群重新汇聚起来。


    铅球赛场边,文嘉一正在活动手腕脚踝做最后的热身。许温澜站在她身旁的树荫下:“等下小心着点,注意姿势啊。”


    “知道啦,”文嘉一原地蹦了两下,“你就在这儿看着我破纪录吧!”


    这时杭越从看台方向走来,在文嘉一面前站定,挑眉一笑:“给你的专属致辞,刚交到广播台了。”


    本有些紧张的文嘉一,听到这话兴奋起来:“写的什么?快告诉我!”


    “现在说了还有什么意思,”杭越故意卖关子,“待会儿自己听。”她说着,站到许温澜身边,一起望向即将开始的赛场。


    广播里突然传来清晰的声音:


    “下面是高一(二)班来稿:致我班铅球选手——当你举起铅球的瞬间,恭喜你,你已经成为全场唯一合法持有重型武器的人。请务必…精准投递。”


    文嘉一先是一愣,随即“噗嗤”笑出了声,刚才的紧张感顿时没了踪影。


    许温澜也眼尾轻挑,瞥向杭越:“这标志性的冷笑话,你也不怕冻着大家。”


    轮到文嘉一了。她是第一次接触铅球,只能回忆着周末看的教学视频,有些笨拙地将铅球抵在颈侧,脚步在投掷圈里调整了好几下才站稳。


    深吸一口气,眉头因抬着重物而微微皱起,然后几乎是靠着蛮力、手忙脚乱地,将那颗沉重的铁球“抡”了出去。


    铅球的轨迹算不上优美,甚至有点歪斜,但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竟也飞出了不错的距离,重重砸在沙地上。


    当裁判报出成绩,宣布她获得第三名时,文嘉一自己都愣住了。


    她难以置信地眨眨眼,脸上绽开了一个惊喜的笑容,难掩喜悦地小跑回朋友身边。


    “第三?我居然是第三!”她声音里满是雀跃,看看许温澜,又看看杭越,“我就随便那么一扔……原来我这么有天赋的吗?”


    许温澜看着她手舞足蹈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将水递过去:“确实很有天赋。”


    杭越也勾起嘴角,语带调侃:“看来重型武器找到了它的天选之人。”


    下午的赛事接近尾声,夕阳将看台的影子拉得老长。最后一个项目——男子1000米决赛的选手们正在准备。


    看台高处,许温澜独自坐着。一小时前,文嘉一要去陪朋友参加项目,杭越也被接力赛的队友叫去商量明天的战术。


    这时,广播里再次传来一篇稿件:


    “致长跑健将们:请在我们精心校准的赛道内奔跑,一旦出界,腰带感应器将无法记录您的英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有效成绩第三!”


    “来自两位深藏功与名的场地引导员。”


    那带着点小骄傲的落款,像一缕凉风,轻轻拂过许温澜的耳畔。


    她的目光投向远处那两个面朝广播处、笑作一团的橙色马甲。心里再次泛起微澜。


    但这一次,她没有任由其扩散成失落的涟漪。


    相反,一个清晰的念头在她心中浮现:她们形成了一个愉快的小圈子,这很正常。


    随之而来的不是酸涩,反而有种奇异的清明在心头升起——她已不用去猜测或确认什么。


    许温澜起身走向不远处空置的跳远沙坑。


    沙坑里布满深深浅浅的鞋印。她走进去,一步一步,只是用鞋子将杂乱的坑洼轻轻抹平。


    她习惯在这种宁静的、近乎无意义的举动中寻求治愈。


    远处喧闹的人声仿佛被隔绝开来,耳边只剩下沙粒摩擦的细响。


    心里那点刚确认的皱褶,也在这专注的重复里,被缓缓抚平、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