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京大的优秀人才
作品:《南威陆怀瑾林青青》 临走之前,江野回头看他一眼,清淡地开口:“你也一样,一路顺风。”
从病房里面出来,他牵着林秋恩的手,故意问:“刚刚你好像没怎么和他说话。”
林秋恩垂眸笑了下,把手从他掌心拿出来,没等着这人神色暗下来,她又重新把胳膊放进他的臂弯,慢悠悠开口:“因为我不想当醋厂老板娘,现在工作那么忙,真的没时间。”
江野怔了下,嘴角慢慢浮起一个笑,两个人并肩往前走:“要不要回咱们家看一看,已经装修好了,如果哪里不满意还要它的女主人提点意见。”
林秋恩晃了晃手:“好呀,不满意我会打你的。”
“乖乖,等你动手呢!”
春暖花开,好像也是很好的日子。
翌日,整个文化局都如临大敌,只有沈明珠神态放松:“我们部长挺和蔼可亲的,没事。”
林秋恩也有点紧张,文化部部长的级别太高了,而这次会议,她是主发言人,全是国家领导,要说不慌怎么可能,她生怕自己到时候念个错别字,给自己单位丢脸。
现在她代表的可是京北大学。
很快外面停来几辆黑色的红旗轿车,为首下来的两个人大概五十几岁,其中一个林秋恩见过一面,是京北大学的校长,这次是陪同部长一起来的。
这两个人物出现,文化局局长立刻迎了上去:“周部长,刘校长,欢迎欢迎。”
周部长笑了笑:“这次任务完成的很出色嘛,比预计时间还提前了一个月,正好空出来时间咱们迎接国外文化交流,大家都辛苦了。”
沈明珠是文化部的人,对于周部长她虽然恭敬但并不紧张,笑着接过话:“还不是配合的好,去年进行过一次推广,这次我们工作有迹可循,自然效率提高许多。”
周部长自然而然开口:“去年我记得是一名小同志……”
沈明珠抿唇笑了,推了一把林秋恩:“去年是京大的林老师全权负责的,今年她同样是主力。”
顿时所有领导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林秋恩,她有些紧张但面上很镇定,不卑不亢地开口:“江主任、沈科长还有文化局的同志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努力。”
这么多高校,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这种时候还不表功,周部长对这个小姑娘升了几分好感,看到林秋恩又感叹一句:“现在的小同志真是不得了,还这么年轻!”
寒暄几句,会议很快开始, 汇报工作很快放到周部长面前,他看着整齐如印
刷的手写字体,又感叹了一句:“这个字写得好!”
沈明珠和江野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先是文化局局长说了几句工作进度,江野和沈明珠也分别说了下,最后发言的人是林秋恩,她是这次图书分类推广的总结人。
面对会议桌上这么多领导,她在开口之前还有些忐忑,但真正开了口反而很快平静。
从两年前以一名保洁员的身份踏进京大图书馆,到现在负责图书分类推广,这中间她虽然有多重身份,书法家也好、小说家也好,但自始至终她最真实的身份。
是一名图书管理员,每一天上班的时间,她都认真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包括去年第一次在京北高校进行图书分类,再到今年全国推广,她都参与其中。
那份工作汇报是她一字一句写下来的,不是华丽辞藻堆积的空洞虚假汇报,而是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到现在做过的所有工作。
林秋恩神态平静,语气不紧不慢,她没有看面前的材料,指尖轻轻拂过纸张,就像她这两年走过的每一段工作路,都带着实实在在的痕迹。
“各位领导,接下来我将从图书分类推广的具体实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取得的成效三方面进行汇报……”
整整十几分钟的工作汇报,她没有低头看一眼材料,也没有半点停顿,流利熟练的就像在拿着演讲稿演讲。
会议室里很安静,周部长的眼神从好奇到欣赏再到最后,带了一丝感慨,在林秋恩结束发言的最后一刻,他带头鼓起来掌:“材料写的好,讲的更好!”
沈明珠一边鼓掌一边为林秋恩自豪:“周部长,这份材料也是林老师自己写的,我和江主任可没参与。”
周部长惊讶地低头看了一眼面前的材料:“这字,不一般呀!”
京大校长轻笑一声:“林老师是何清明教授唯一的弟子。”
“原来如此!”周部长恍然,突然想到什么:“我记得上次碑拓工作,何教授带了他弟子,那弟子也是林老师?”
林秋恩浅笑了一声:“那次也是跟何教授去学习。”
“林老师今年才二十三岁吧,我二十三岁的时候还没有大学毕业。”周部长感叹一句:“真是后生可畏。”
江野见缝插针:“周部长,最近咱们内地和港城合作拍摄的电影破笼,也是改编自林老师的小说。”
这下周部长是真的震惊了,他平时日理万机处理的都是国家大事,自然没有太多注意到云
来去这个名字,但是破笼这部电影确却是知道的。
前天在内地第一天上映,就创下几百万的票房,他昨天还听下面的人在讨论,说破笼一票难求,白天的票压根抢不到,只能等着看夜场。
当时他还感叹,现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越来越丰富,国家发展也越来越好,放在十几年前温饱都还没有解决,但短短十几年看电影已经是年轻人最常见的娱乐方式之一。
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林老师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呀!
他笑着看向京大校长:“刘校长,你们学校真是卧虎藏龙!”
刘校长哈哈笑起来,也没有半点谦虚:“那是自然,林老师可是我们京大的优秀人才。”
京大每年都涌现许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他们或在科学界发光发热,或进入体制内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更是在各行各业都是佼佼者。
比如当年年纪轻轻就当上社长并且把即将倒闭出版社转负盈亏的顾远山,又比如放弃正式工作自己创业如今已经是广告行业大头的宋逾白。
但他们都是京北的学生,从一开始便是站在高处。
只有林秋恩从一名小小的保洁员做起,她的学历最初也只是小学文凭,一步一步走过来,便是不说不提,所有人也知道这中间不是仅仅凭着幸运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