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万般下品,读书最高
作品:《科举作弊被抓,一首将进酒惊女帝》 张三河?
苏九歌眉头蹙起,感觉这名字莫名的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一时间又想不起来。
“是户部右侍郎张大人来了?!”
苏良才噌地一声站起来,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立马火急火燎地冲了出去,领着其他人直奔府门。
府门内,站着一名身着常服的中年男子,留着八字小胡子。
身后站着几名仆从,个个怀中抱着些东西,虽然上面盖着一层金丝绸布,但也能猜测的出来,里面应该是好东西。
“张大人大驾光临,怎么也不提前知会一声,下官也好准备一二。”
苏良才带着拘谨和笑意,拱手行礼道。
同在户部,而且这位是他的顶头上司,万万是不能得罪。
苏九歌站在一旁,默默观察着张三河这位大人的面相,脑海中突然想起来了。
他的儿子也是此次秋闱的考生,而且同是作弊,看到了苏九歌在众人面前显圣。
再看身后仆从带的贵重物品。
苏九歌的心中大致有数了。
在苏九歌观察张三河的同时,张三河也在打量着苏九歌。
苏家独子,一鸣惊人。
张三河的脑海中不禁回想起,自家儿子从贡院中急匆匆出来后,第一句话不是说自己考得如何如何,而是说大虞出了位少年英才。
嗯,模样方正,脊梁笔直,眉眼如剑……生得倒是不错。
可就凭他,能作出将进酒这般的诗词?
张三河心中升起了三分疑虑,但面子上却摆出一副官场上互通的笑脸,恭维一声:“听说令郎在考场之上一鸣惊人,就连陛下都为之折服,钦定了解元位置。”
“苏老弟啊,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怎么令郎有这般才华,我现在才知道?”
苏良才听得红光满面,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笑着道:“大人说笑了,快请进。”
一行人步入院中,一番推脱之下,张三河坐在了主座上。
“令郎高中解元,我这个做长辈的,应该亲自过来一趟,这些东西你就收下,就当是贺礼了。”
张三河一挥手,跟在他后面的仆役便将盒子上的绸布掀开,露出白花花一片的银两,还有上好的瓷瓶古器。
苏良才连连推脱,但在张三河的强硬言辞下,只得收下。
好强的既视感。
苏九歌看到这一幕,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小时候收压岁钱的场景:
“这给孩子的!给孩子的,拿着吧,以后要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哎,那就收着吧,等挣到钱了,可要好好孝敬……”
相同的场景在每一年都会出现。
没想到这都穿越了,还能见到类似的传统。
寒暄过后。
张三河话锋一转,目光打量了苏九歌一番,似是闲聊的说道:“九歌,此次秋闱考试中,有一题名为‘为何而学’,我儿子百思不得其解,只能胡写一通。”
“不知道,你是怎么作答的?”
他是笑着问话的,但在场的气氛明显冷了些许。
能坐在这张桌子上的,都不是糊涂人。
自然听得出来,张大人这是在借着此题,考验苏九歌。
在众人的注视下,苏九歌一手托着下巴,作沉思状。
为何而学?
苏九歌的脑海中,立刻想到了可以称之为传世经典的横渠四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转念一想,自己还未到弱冠年纪。
说出这四句,固然能够震慑人心。
可也避免不了落一个‘年少轻狂’‘自大’的印象。
思来想去。
苏九歌决定从实际出发,口中忽吟道: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大人问的是为何而学,我答为官位为钱财,为功名利禄。”
此话一出,声音陡然一静,针落可闻。
为什么而学,竟是功名利禄?!
这……
苏良才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骇人听闻的神色。
大虞以文为尊,重科举重读书人。
书院先生孜孜不倦,给天下人灌输着读书是为了明事理,是为了国家大义。
今天竟从一个不及弱冠的孩童口中,说出‘读书是为功利’这种话。
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哼,荒谬!”
张三河阴沉着脸,全然没有刚才官场上交往的善意,冷声质问:
“万般皆下品?这岂不是说我大虞数以万计的商农,皆是无用之辈?”
“唯有读书高?读书只为功利?书院夫子就是这么教导你的!?”
话语之中,尽是对苏九歌回答的不满。
在场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喘。
毕竟这位,是老爷的大人,还是顶头的那种。
这要是惹恼了,虽然不至于丢了官帽,但穿小鞋搞针对肯定是跑不了的。
谢婉不动声色,用手臂轻轻推了下坐在一旁的苏良才。
苏良才当即心领神会,讪笑一声,赶忙站起,躬身给张三河面前的酒杯倒满。
“大人,别跟小辈一般见识,九歌他也是因为出了风头,这才说错了话,大人您见谅。”
众人也跟着附和。
“是啊张大人,九歌平日里您也不是不知道,顽皮的很。”
“他心性本就不算沉稳,再加上解元一事,被喜悦给冲昏了头,说出的话也都是胡话。”
“九歌,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给张大人认错!”
“认错?”
苏九歌淡淡一笑,竟站起身来,朗声道:“此题出在今日的考卷之上,而科举本身便是争名争利,我说的有何不妥?”
“不正本心,空谈为国为民,又有何用?”
他顿了顿,接着朝张三河拱手道:“大人,我以为此题问为何而学,实则是在问怎么蒙学。”
“蒙学一事,即是启蒙教学。”
“给四五岁的孩子说那些为国为民的大道理,他们只会觉得厌烦,甚至不如‘背下这一段奖励一颗糖’来得实在。”
“为国为民,为天下为万世,理应如此。”
“可若一味强调,那便变了其中的滋味。”
“读书先为功名,独善其身。”
“之后,方可达济天下。”
话音落地,如平地惊雷。
轰隆一声。
惊得在场所有人头皮发麻。
谁也没想到,一个不及弱冠年纪的苏九歌,看事情竟能如此通透。
先独善身后济天下,道理朴实无华,难得是能如此清晰明了的说出来。
张三河阴沉的脸色如潮水般退去,转而露出一抹欣赏的微笑。
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今日,当真是没来错!
张三河拍了拍一旁苏良才的肩膀,这次是真心实意地赞叹道:“苏老弟,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最近户部的差事,你也应该知道,赶上各个州郡评选,事务繁多。”
“不知苏老弟有没有时间,抽空来帮帮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