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文艺厨子

作品:《四合院:开局成傻柱,觉醒神级选择系统

    “何师傅?”于海棠的惊讶写在脸上,一双明亮的眸子里满是问号。


    她怎么也想不通,食堂的大师傅,怎么会跑到广播室来,还一副对她工作了如指掌的样子。


    何雨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迈步走了进来,目光在凌乱的桌面上扫过,最后落在那几个被捏得不成样子的纸团上。


    “弘扬工匠精神,争做生产标兵。”


    他轻声念出了一张废稿上露出的标题,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这题目看着挺大,写起来是容易空,不好落到实处。”


    于海棠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像是被看穿了心事的小姑娘,有些手足无措地把那些纸团往旁边扫了扫。


    “你…你怎么知道?”她随即反应过来,带着几分警惕和不解地看着何雨柱,“何师傅,你一个厨师,也懂写稿子?”


    这话没有恶意,却透着一股知识分子对普通工人的天然隔阂。


    “厨子怎么了?”何雨柱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拉开一张椅子,很自然地坐了下来,姿态放松,仿佛这里是他的地盘,“炒菜也分个文武火候,写文章也讲究个起承转合。


    道理,有时候是相通的。”他顿了顿,半真半假地调侃道:“再说了,谁规定厨子下班就不能看两本书,当个文艺青年了?”


    “文艺青年?”于海棠被他这个新潮的词逗得一愣,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刚才的窘迫和愁绪都淡了不少。


    她重新打量起眼前的男人,他穿着干净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有力的线条。


    坐姿挺拔,眼神清亮,说话不疾不徐,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沉稳。


    这哪里还是那个传闻中,因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跟人动手的“傻柱”?


    “我可能…是小看你了。”于海棠坦率地承认,她把散落的一缕头发别到耳后,露出了光洁的额头和精致的耳廓。


    “想不想听听我的看法?”何雨柱没有纠缠于此,直接切入正题。


    于海棠犹豫了。把写得一塌糊涂的初稿给一个外人看,还是个食堂的厨子,这让她感觉脸上火辣辣的。这要是传出去,她这个厂里有名的才女,面子往哪搁?


    何雨柱看出了她的顾虑,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于广播员,我每天在食堂,听得最多的就是你的声音。


    不管是播报生产新闻,还是念表扬稿,你的声音都特别有感染力,清脆、干净,能钻到人心里去。”


    这突如其来的夸赞,让于海棠的心跳漏了一拍。


    第一次有人不是夸她长得漂亮,而是夸她的专业能力。


    这种被人认可的感觉,比任何“厂花”的称号都让她受用。


    “稿子是骨架,声音是血肉。骨架搭不好,血肉再丰满,听着也别扭。”


    何雨柱继续说道,“让我看看你的骨架,说不定我这炒菜的手,能帮你正正骨。”


    这番比喻新奇又贴切,于海棠心里的那点防备和羞赧彻底烟消云散。


    她咬了咬嘴唇,终于下定决心,从一叠稿纸下面,抽出那张写得最完整、却也最让她不满意的初稿,递了过去。


    “那就…麻烦你了。”何雨柱接过那张还带着淡淡墨香和主人体温的稿纸。


    字迹娟秀,看得出于海棠的功底。他一目十行地扫过,眉头却慢慢皱了起来。


    稿子写得很流畅,引经据典,口号喊得震天响


    什么“发扬螺丝钉精神”,什么“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辞藻华丽,但通篇读下来,就像一碗没放盐的白水煮菜,寡淡无味,空洞得让人犯困。


    “怎么样?”于海棠紧张地看着他的表情。


    “写得不错,很顺。”何雨柱先把人夸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但是,没有力气,也没有生气。”


    “没力气?没生气?”于海棠咀嚼着这几个字,这评价比说她写得烂还让她难受,因为一针见血。


    “这稿子是给谁听的?”何雨柱问。


    “主要是给厂里新来的一批年轻工人,激励他们好好干活,尽快上手。”


    “那就对了。”何雨柱将稿纸放在桌上,手指在上面轻轻一点,“你跟他们讲大道理,他们听不进去。


    年轻人,最吃的是什么?是故事,是榜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和荣耀。”


    于海棠的眼睛亮了,她好像抓住了什么,又有些模糊。她不由自主地向前凑了凑,语气也变得亲近起来:“那…何哥,你给指点指点?”


    这一声“何哥”,叫得何雨柱心里舒坦。


    “你别总盯着‘工匠精神’这四个大字。”何雨柱指着稿纸,“你要写活生生的人。


    比如,咱们厂八级钳工刘师傅,他能用锉刀把一块铁磨得跟镜子一样,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这算不算工匠精神?


    新来的小王,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三天三夜守在车床边上,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最后满手油污地笑了,这算不算工匠精神?”


    “你把这些故事写进去,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他们的汗水,写他们手上的老茧,写他们攻克难关后的笑脸。


    再告诉那些新来的,学好技术,不仅能当上先进,受人尊敬,每个月还能多拿几块钱的津贴,能买肉给家里孩子解馋,能攒钱买一块上海牌手表!”


    何雨柱的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画面,带着力量。


    于海棠彻底听呆了。她仿佛看到刘师傅在灯下专注的眼神,看到小王那张疲惫又骄傲的笑脸。那些空洞的口号,瞬间被这些鲜活的形象填满了。


    “我…我明白了!”她激动地拿起笔,眼神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小小的广播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两人偶尔的低声讨论。


    何雨柱负责提供思路和“干货”,于海棠则用她细腻的文笔将其串联、升华。


    当最后一个句号落下,于海棠拿着全新的稿子,从头到尾默念了一遍,激动得脸颊绯红。


    这篇稿子,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既有催人奋进的力量,又充满了真实动人的温度。


    “何哥,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于海棠抬起头,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崇拜,“这哪是文艺青年,你这简直是…文思泉涌啊!


    以前院里人都说你傻,我看他们才是瞎了眼!”


    就在于海棠由衷赞叹的瞬间,何雨柱的脑海里,期待已久的系统提示音轰然炸响!


    【叮!隐藏任务:文思泉涌,已完美完成!】


    【任务奖励发放:经验值+200,工业券*3,智慧+1,魅力+1!】


    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何雨柱只觉得头脑愈发清明,思维运转速度都快了几分。而那三张崭新的工业券,更是让他心头火热。


    这下,买手表的钱和票,可都快凑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