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开不成制衣厂,那卖缝纫机?

作品:《开局1963,我每天一个致富情报

    陈萱倒是很坦然:“这没什么不能说的,一家制衣厂。不过我一直对生意不感兴趣,后来家里也需要,就转行学了法律。”


    齐卫东闻言轻微地点了点头,流露出一丝失望。


    港岛现有的制衣厂数量庞大,足有几万家,这让他对此行业兴致缺缺。


    几万家?


    他突然意识到一个被忽略的关键:制衣厂必然需要缝纫机!


    思及此,他开口向陈律师问道:“陈律师,恕我冒昧,厂子里使用的缝纫机通常是何种类型?手摇的还是脚踏的?大概是什么价位?”


    他对缝纫机虽有所了解,但也仅限于一个粗略的印象。


    陈萱听罢,以为他打算涉足制衣业。


    这倒也情有可原,毕竟港岛的制衣业正值繁荣,只要产品过硬,便不愁没有生路。


    无数作坊的存在,正是其有利可图的明证。


    她没多想,便答道:“基本上都是脚踏式的。至于价格,三菱的缝纫机大约在三百五十左右。”


    “内地虽然也有少量出口,价格便宜许多,但一年也就几百台,似乎连内地自身的需求都难以满足。眼下缝纫机的价格已经上涨了不少。”


    齐卫东听后沉吟片刻,继而问道:“那么……如果我能弄到缝纫机,在这里会好卖吗?”


    “缝纫机?刘先生能弄到?”陈萱惊讶之余,眼中闪过一丝希冀。


    齐卫东愣了一下:“陈律师,此话怎讲?我确实能弄到不少东西。”


    “我是想问,刘先生是否真的能弄到缝纫机?数量多吗?”


    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焦急。


    看着齐卫东疑惑的神情,陈萱的目光转向一旁的汪小誉兄妹,显得有些迟疑。


    汪小誉兄妹一直静静地听着两人的对话。


    此刻,他领会了陈萱的眼神,便起身说道:“我们出去一下。”


    说着,他拉着有些茫然的妹妹,离开了餐桌。


    待两人走远,陈萱才开口道:“也不怕刘先生笑话,我们家在沪市时便是从事纺织业的。解放前夕,我们举家迁至港岛,改行做了制衣。”


    “我们一家是三房,同来的还有另外两房……”


    听完她的解释,齐卫东才恍然大悟。


    陈萱家属于三房,去年家族长辈去世后,三家便因家产问题产生了纠纷。


    大房理所当然地占据了大头,但制衣厂的设备却是通过二房的关系才弄来的。


    因此,分家后,大房和二房各自瓜分了九成的家产,剩下的一成自然分给了他们三房。


    问题在于,二房釜底抽薪,将大部分设备都收回了,只给他们留下了一个空壳厂房。


    如今,陈萱一家正为此事焦头烂额!


    她前日喝酒,正是与小本子那边的设备供应商洽谈,才引发了昨日的一幕。


    齐卫东听罢,轻轻点了点头。


    当他得知陈萱家只需要两百台时,仍有些失望。


    为什么?


    因为数量实在太少了!


    两百台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而且这么转卖也卖不了多少钱。


    陈萱察觉到他的眼神,还是问道:“刘先生,您的机器是旧的还是新的?”


    她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之前询问过缝纫机是否好卖,那肯定是有货源的。


    齐卫东回过神来,正欲开口,略一思索后说道:“缝纫机我倒是能弄到不少,不过……我自己也想做!只是我刚来港岛不久……”


    这话让陈萱眉头紧锁,她心想,这家伙也想趁火打劫。


    然而,齐卫东接下来的话却让她陷入了沉思。


    “所以,我还在考虑,是自己经营,还是以其他方式处理?”


    闻言,陈萱稍作思索,便直接说道:“刘先生,您可以考虑以机器入股,折算成股份。但刘先生需要尽快决定,慢了恐怕就来不及了。”


    “为何慢了就不行了?”齐卫东大致明白了入股的意思,却不解为何如此急迫。


    陈萱苦笑一声:“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随后她解释起来。


    这一次,齐卫东彻底明白了。


    如今的港岛正向工业城市转型,但出口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受贸易配额限制。


    今年,陈瑞球博士联合纺织业界商会正向港府争取公平分配出口配额。


    结果尚未公布,但听说已近在眼前。


    陈萱如此着急,自然是为了这出口配额。


    此次出口配额的核定,将依据公司的规模和产能来衡量,其中机器数量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足够的机器,他们就无法获得太多出口配额,若要出口,便需高价从其他公司购买配额。


    陈萱之前提到缝纫机价格上涨不少,正是因为许多工厂都希望借此机会,确定自己的出口配额。


    当然,这里所指的都是正规工厂,而非那些小作坊。


    听完解释,齐卫东在那里琢磨了一下,问道:“那个……陈律师,我是说,如果机器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过来的,会有影响吗?”


    陈萱眉头微皱。


    作为律师,她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想了想,她摇摇头:“不影响,毕竟整个港岛有这么多缝纫机,不可能所有的机器都有登记。而且大厂也有自己的办法。”


    听到这里,齐卫东心中了然。


    他看菜肴已经上桌,便笑道:“先吃饭吧,吃完饭再说!阿誉,过来!”


    他顺手招呼汪小誉。


    这件事情他还需要多打探打探,看看是否可行,不能只听这女人的一面之词。


    汪小誉兄妹见状,便直接走了过来。


    陈萱看着两人回来,知道此事并非急于一时,也便应了下来,打算等饭后再好好详谈。


    饭局上,齐卫东忽然想起自己无聊在商城买来打发时间的漫画,便向陈萱请教:“陈律师,我有个问题,你知道怎么给《漫画世界》投稿吗?”


    “《漫画世界》?”陈萱略感意外,“您怎么会问这个?难道您要投稿?”


    “嗯,算是吧。我一个朋友托我办这件事,我也不太懂这流程。”


    齐卫东说着,表面上翻着公文包,从空间里面拿出一本漫画,撕了几页递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