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顶好的伙食,有鱼吃

作品:《开局1963,我每天一个致富情报

    瞿梦妍看到众人异样的眼神,再看看齐卫东一脸的尴尬,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你们别多想,我话还没说完呢!我在这边有亲戚,这几天我就不住这儿,等会儿就走。”


    齐卫东闻言,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郑科长却皱起了眉头,不太赞同地说:“后面还有培训,你到处乱跑什么?”


    瞿梦妍点点头:“我心里有数,放心吧,耽误不了单位的正事。”


    听她这么保证,郑科长想起临行前厂长的嘱咐,便没再坚持。


    齐卫东脑中灵光一闪,记起那天在医院的情景,压低声音问道:“是你父亲?”


    瞿梦妍迟疑片刻,最终还是微微点头,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嗯,我爸不放心我一个女孩子,让我去他那儿住。”


    “这事你可别说出去,厂里就你和厂长知道。”


    反正迟早会碰见,她索性也不瞒着齐卫东。


    齐卫东“嗯”了一声,没再追问。


    他那天就感觉到了,瞿梦妍的父亲恐怕是个职位不低的干部。


    简单洗漱过后,众人各自回房。


    齐卫东一进屋,就看到郑科长脱了袜子,正用一个脚盆泡脚。


    一股浓烈的酸臭味混杂着他嘴里香烟的烟雾,迅速弥漫开来,屋里的空气质量瞬间堪比拥挤的火车车厢。


    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脚,缺了好几个指头,狰狞的伤疤已经发黑,记录着不为人知的过去。


    郑科长自己却毫不在意,一脸享受地泡着脚,对齐卫东笑道:“这两天你别乱跑,随时可能来通知。”


    齐卫东笑着应下:“知道了,我也没地方可去。”


    人生地不熟的,出去了都怕找不回来。


    “行,我一会儿去招待所前台问问,看有没有吃的,顺便摸摸路。”


    郑科长洗完脚,把水倒掉,将脚盆递给齐卫东。


    他知道自己脚臭,也就没客气地让齐卫东用他的洗脚水。


    “你也洗洗脚吧,能舒服点。我出去打听下情况。”郑科长交代一句,便出门了。


    等他走后,齐卫东才拿着盆去水池接了干净的自来水,也泡起了脚。


    换上干净袜子后,他打量着这间屋子。


    陈设和别处的招待所大同小异,一张一米二的床,一张课桌,一把椅子,墙角立着一个三角洗脸架,上面放着两个搪瓷盆。


    屋里不那么闷热了,但身上还是黏糊糊的,明明也没怎么出汗。


    过了好一阵,郑科长才提着一个暖水壶回来,脸上带着笑意:“打听清楚了,今天和明天都没安排,说是人还没到齐。后天早上八点,统一到市轻工局大院开会。”


    他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票递给齐卫东:“这个你收好,三天的口粮,就在这招待所食堂吃。”


    “后面的等通知,估计有几顿饭会在展会那边解决,早晚两餐应该都在这儿。”


    齐卫东接过来一看,是饭票,一共八张,两张早餐票,六张正餐票。


    至于菜,票上没写,大概是包含在内了。


    现在是中午,所以没发今天的早餐票。


    “东西可得收好了,要是丢了,这几天就得饿肚子,这玩意儿可没地方补。”


    郑科长郑重其事地叮嘱。


    他们虽然也带了些单位开的全国粮票,但那是应急用的,用不完得带回去。


    齐卫东点头道:“放心吧。”


    说着便小心地把饭票收好。


    他的东西,想丢还真不容易。


    “走,看看食堂有啥吃的!”


    郑科长招呼一声,两人拿上各自的饭盒出了门。


    他们没有直接去食堂,而是先拐到院子另一侧的一扇门前,郑科长扬声喊道:“瞿梦妍?去吃饭吗?”


    不一会儿,房门打开,瞿梦妍探出头来。


    “吃啊,等我一下!”


    她回屋拿了饭盒,很快就出来跟他们会合。


    招待所的食堂很小,就是一个只能摆下五张桌子的小房间。


    此刻,不少人正排着队打饭,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海鱼特有的腥气。


    “嚯!还有鱼吃!”


    郑科长眼前一亮。


    那鱼不大,约莫两指宽,十五公分长,每人给两条。


    蔬菜有三种:菜心、白花菜,还有一种看不出名堂的。


    旁边一个大铁桶里,盛着不知是什么汤。


    很快排到了他们。


    一张饭票,换来了一荤两素,外加两大勺米饭,伙食相当不错。


    齐卫东也打了两条鱼,一份菜心和一份白花菜。


    他们没回房间,就在食堂里找了个位置挤着坐下,毕竟还要打汤。


    看得出来,不是所有人都吃得惯海鱼,有人勉强尝了一口,就皱着眉把鱼拨给了同伴。


    “老陈,一块儿坐啊!”郑科长对着土畜产公司的熟人招了招手。


    对方是两个人,笑呵呵地端着饭盒凑了过来。


    坐下后,老陈便笑问:“吃得惯不?”


    郑科长笑了笑:“这有啥吃不惯的,有得吃就不错了。”


    他转而问道:“听说你们这儿吃海鱼不要票?”


    老陈点头确认:“嗯,本地吃鱼是不要票。可惜啊,运不到咱们内地去,不然可就美了。”


    郑科长夹起一块鱼肉,就着扒拉了一大口米饭,风卷残云般吃下。


    他笑道:“咱们北平,也就冬天能从渤海那边运点海货过来,夏天想吃都吃不着。”


    那鱼刺很软,他连着鱼骨一起嚼碎了咽下,吃得津津有味。


    几人围坐在一起交谈,齐卫东则在一旁默默听着,没有插话。


    他夹起一块鱼肉放进嘴里,葱姜的味道恰到好处,鱼肉很嫩,上面淋了些酱油。


    当他听说这里的鱼居然不需要鱼票时,一个念头立刻闪过脑海:能不能运回内地,或者干脆做成罐头?


    然而,旁边两人的谈话很快就打消了他的想法。


    除了有专线的特需部门,普通人根本没指望尝到这口鲜。


    因为这里即便在冬天,气温也不算低,等鱼运到内地,早就腐烂变质了。


    至于罐头厂,则承担着更重要的出口创汇任务。


    更关键的是,海边的渔民自己也是定量供给。


    如今全国的口粮都紧张,他们自然也不能例外。


    每天出海干活都提不起劲,虽说饿不着,但想随心所欲地多打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他又想到腌制,可转念一想,连盐巴都得凭票供应,可见盐这种战略物资,也不是想弄就能弄到的。


    桌上的汤是鱿鱼汤,但好料早就被前面的人捞光了,只剩下些清汤寡水。


    即便如此,这样一顿能吃饱的饭,在当下已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