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孙亮背地里穿小鞋

作品:《开局1963,我每天一个致富情报

    见没人说话,郑科长皱起了眉:“齐卫东来厂里时间不长,一下子给他压这么重的担子,不合适吧?”


    “孙亮,还有潘杰,你们俩刚来那年,分了多少任务?”


    两人对视一眼,都默不作声。


    他们第一年都是跟着老师傅打下手,干的都是跑腿的零活。


    孙亮清了清嗓子,开口道:“科长,此一时彼一时。他月底就转正定级,级别比我们都高,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能力强啊!”


    “拿着20级的工资,干学徒的活,这传出去也不好听,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郑科长听完,陷入了沉思。


    孙亮昨天就拿这套说辞来找过他,他确实也觉得这是个问题。


    他吸了口气,权衡了半晌,终于拍了板:“这样吧。他月底转正,今年的任务就按三个季度算,给他派4万的指标。”


    “等他回来我亲自跟他说。就这么定了。”


    孙亮明摆着是想给齐卫东穿小鞋,但他那番话又占着理,让人没法反驳。


    郑科长说完,便转身回屋了。


    办公室里只留下孙亮一脸的得意。


    “嘿,强哥,这下咱们的担子能轻点儿了!”他低声对旁边的同事说。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有人分担压力,自己自然能松快不少,这也是刚才没人替齐卫东说话的根本原因。


    更何况大伙儿心里都清楚,反正指标是肯定完不成的,能少分一点,年底挨批的时候也能好受一点。


    ……


    在醒与睡的边缘反复横跳了不知多少次,齐卫东感觉自己的意识都变得模糊了。


    整整六十多个小时的普快列车,走走停停,最长的一站为了装卸货物竟然耗了六个小时。


    等到第三天下午,当三人终于拖着一身疲惫走出车站时,齐卫东的腰和屁股已经疼得快没知觉了。


    脚踩在地上都轻飘飘的。


    这趟出差可比农科院那次辛苦多了。


    一阵寒风吹来,齐卫东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赶紧裹紧了身上的大衣。


    这里的气温,可比北平要低得多。


    “咱们先去找一汽的招待所,安顿下来再说。”


    邓诗诗一边打量着四周,一边说道,“我没来过,也是听我们科长提过一嘴,说是一汽就在火车站西边。”


    “走,过去看看。”


    齐卫东和另一人点点头,提着行李跟了上去。


    沿着站前坑坑洼洼的马路朝西南方向走,路面一看就是被重型卡车常年碾压的结果。


    走了没多远,铁道线后面一片巨大的厂区便隐约可见,只是被挡住了,瞧不真切。


    “邓姐,您这哪里是带我出来见世面,分明是抓我来当壮丁的嘛!”


    齐卫东揉着酸痛的后腰,开起了玩笑。


    邓诗诗回头白了他一眼,笑道:“那能怎么办?王强他们出去,身边都跟着徒弟,我不带你,难道让我一个人扛?”


    说笑间,邓诗诗找了个路人打听汽车厂的具体位置。


    那人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笑着朝车站后面一指:“汽车厂啊,就搁那后头呢~”


    得到确认,三人穿过一个路口,又走了一公里左右,邓诗诗忽然指着不远处一栋三层高的小楼,催促道:“快看,应该就是那儿了,招待所!”


    那是一栋很有年代感的建筑,清水红砖墙,木屋架,坡屋顶上铺着灰瓦,翘起的檐角和斗拱带着中式风格,整体结构却又有几分苏式建筑的影子。


    红砖绿檐灰瓦,在这片灰扑扑的背景里格外显眼。


    “我听科长说,这招待所规格可不低。”


    邓诗诗一边加快脚步,一边压低声音说,“当年为了接待苏联来的专家,特意建的。”


    “有几间房里头带卫生间和淋浴,跟咱们北平的北平饭店差不多。”


    “不过那价格也吓人,一天要五块钱!”


    五块钱,都够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伙食费了。


    要知道,如今北平一个正式工的月工资,也就够在这儿住上五六天。


    这价钱,确实是贵得离谱。


    几人说话间便到了楼前,推门而入,一个宽敞的大厅出现在眼前,里面竟然还摆着几张沙发。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几分惊讶。


    一行人踏入招待所,一股夹杂着煤烟味的暖风扑面而来,驱散了身上的寒气。


    服务台后坐着个穿着大红配大绿棉袄的中年女人,约莫四十来岁,怀里揣着个暖水袋,正懒洋洋地待着。


    邓诗诗上前一步,轻敲了敲柜台。


    “同志,您好,我们是来住宿的。”


    那女人掀了掀眼皮,慢悠悠地站起身,打量了他们一番:“住店?介绍信和工作证都拿出来我看看。”


    邓诗诗早有准备,利落地将三人的工作证和单位开的介绍信一并递了过去。


    女人接过来粗略地扫了一眼,便朝身后的墙壁扬了扬下巴:“价钱都在墙上挂着呢,自己看要住哪种。”


    几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墙上用毛笔字写着价目表,房间分了特、甲、乙、丙四个档次。


    不等他们细看,那女人已经不耐烦地介绍起来:“特等和甲等的房在主楼,特等的分两种,一间屋两张床的,每张床两块五。”


    “要是一间屋一张大床的,就得五块钱,屋里头带独立的茅房和淋浴间。”


    “甲等房也在楼里,就是没那条件,洗漱得上公共水房……”


    她顿了顿,又道:“剩下那乙等和丙等的,都在后院。”


    “后院住的是苏联专家设计的火墙,睡的是炕。不管是楼房还是后院,要烧暖气,每张铺位一天都得多加两毛钱的取暖费。”


    听完介绍,邓诗诗心里有了数,她转向齐卫东商量:“卫东,你看住哪种?单位给的差旅标准是一天一块钱。”


    “我跟心妍商量好了,我俩住一间甲等房,摊下来正好。”


    齐卫东算了算,乙等房里有一种八毛钱的单间,加上两毛的取暖费,不多不少正好一块钱。


    他可不想去住丙等那种四人到八人的大通铺,跟一堆不认识的人挤火炕。


    而且自己住个单间,清净,还能悄悄改善一下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