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两百多块,山货鸡蛋都包圆

作品:《开局1963,我每天一个致富情报

    宋山宁沉吟片刻,开了价:“供销社收统货是一块八毛二,我也不跟你多要,就按两块一斤算,咱也不挑拣了,你看咋样?”


    齐卫东点了点头,心里没底,不知道厂里收不收,但嘴上却没犹豫:“行,木耳我要了。那松蘑呢?什么价?”


    木耳是硬通货,泡发率高,厂里肯定抢着要。


    松蘑他就没把握了,不过他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大不了厂里不要,他就自己收进空间里留着吃,只是吃前得仔细辨认,可不能把自己给毒倒了。


    提到松蘑,宋山宁有些迟疑:“松蘑的话……你看着给,给一块钱一斤吧。”


    这东西没个市价,全凭感觉,但城里蘑菇都贵,能换点钱总是好的。


    齐卫东听罢,走过去解开麻袋口瞧了瞧,又伸手探进袋子底下摸了摸干湿度,这才直起身子,痛快地答应:“成!都包了。队长,你给算算总账吧。”


    宋山宁一听,立刻在心里扒拉开了算盘:“鸡蛋九十二斤,九十二块。木耳五十斤,一百块。松蘑三十三斤,三十三块。”


    “加一块儿,总共是二百二十五块。你核计核计,对不对?”


    这个数字让齐卫东也吃了一惊。


    数量确实可观。


    看来村民们虽然觉得木耳贵,但心里还是把鸡蛋当成头等的好东西。


    他从怀里掏出钱,仔细地点了一沓出来递过去:“队长,您数数。我这次就带了二百三,这一下差不多都给您了。”


    宋山宁接过钱,眼神颇有深意地在他脸上一扫,一边捻着钞票一边说:“小同志,你这胆子可真不小。年纪轻轻的,敢揣着这么多钱往大山里钻。”


    “也就是赶上新社会了,这要是放以前,你能不能囫囵个儿走出这山沟都难说。”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得齐卫东一个激灵。


    是啊!


    自己最近是不是有点飘了?


    一次交易就拿出这么多现金,万一厂里有人嘴碎跟过来,打听到了就是个大麻烦。


    宋山宁看他脸色变了,又笑着安抚道:“不过你放心,在咱们安山庄地界上,出不了岔子。”


    但话里的潜台词也很明白:出了这个村,可就不好说了。


    听完宋山宁的话,齐卫东应承道:“行,队长,我心里有数了。我明天就动身回去,下回再来,我就把厂里的伙计们也带上。”


    宋山宁缓缓点头,似乎在心里又盘算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开口:“数目没错。今晚你就在这屋歇下吧,外头有民兵值夜,安全得很。天亮了,我安排人送你到车站。”


    齐卫东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应道:“好,多谢了。”


    宋山宁没再多说,转身对身后的人一挥手:“把货搬进去,都仔细着点儿。”


    几人立刻行动,抬着筐子进了里屋。


    齐卫东自然也跟了进去。


    屋子陈设简单,一张板床,床上铺着褥子和一床叠好的被子。


    墙角立着个旧式的三角脸盆架,搁着个木盆和一条颜色发旧的毛巾,底下是个暖水瓶。


    宋山宁环视一圈,指了指说:“灯是煤油的,这被褥是下乡干部用的,你先凑合一晚。床底下有夜壶,方便用的。暖瓶里的水是热的,刚从守夜的民兵那儿灌的。”


    “哎,麻烦了!”齐卫东连忙应下。


    宋山宁打量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遗漏,便说:“那就这样,你早点歇着,我们回了。”


    说完,他招呼着村民一同离开了。


    送走了宋山宁一行人,齐卫东返身回屋,掩上了门。


    他打量着屋里的那些货,却没急着动手处理。


    他甚至没碰那个暖水瓶,只是简单整理了一下床铺便和衣躺下。


    闭上眼很快就沉入了梦乡。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院子里的声响就把齐卫东从睡梦中唤醒。


    他才刚把衣服穿利索,门外就响起敲门声,来人正是宋山宁,身后还跟着两个壮实的汉子。


    “我们这没吃早饭的习惯,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发?我叫人送你。”


    “得趁早,这会儿路面还冻着,硬实。要是等到太阳出来,一化冻,就全是泥浆了。”


    齐卫东当然明白这个道理,立刻点头:“行,那咱们这就出发。”


    他快速收拾停当,顺手给宋山宁和那两个汉子都递了根烟。


    准备工作很快就绪。


    两个汉子一人挑起两筐鸡蛋,另一个人则把木耳和松蘑担了起来。


    齐卫东两手空空,反倒显得有些局促,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队长,这怎么好意思,让大伙儿都替我扛着。”


    宋山宁摆了摆手,浑不在意地说道:“客气啥。这山路你头一回走,我们是熟门熟路。再说了,就你这身板,别回头再把东西给摔了。”


    他话里带着几分玩笑的意味。


    实际上,这点小事本不需要他亲自出马,但二叔既然开了口,而且路上还有话要交代,他自然得跑这一趟。


    齐卫东听了,也就不再坚持,摸出烟给三人都点上,随后跟在他们身后往院外走。


    院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女人们聚在一起搓着麻绳,男人们则在拾掇农具,一派为春耕忙碌的景象。


    他们看见宋山宁领着人往外送货,都投来好奇的目光,却没人上前多问一句,似乎对这样的场面早已见怪不怪。


    一行人紧赶慢赶,总算在临近中午时分,抵达了通往城里的大路边。


    天色亮得早,他们五点就起了床,走到这会儿,已是日上三竿。


    “行了,卫东兄弟,我们就送你到这儿。”


    宋山宁招呼着停下脚步,几人利索地将担子卸了下来。


    另外两个汉子很识趣地走到远处抽起了旱烟,给他们俩留出说话的空间。


    宋山宁见四下无人,这才压低了声音,诚恳地说道:“卫东,以后你们厂里要是还需要山货,直接来我们村找我,最好别再通过其他人。”


    “当然,你们要是有什么我们村里用得上的好东西,也希望能先想着我们,给我们留条路。”


    这年头光景不好,谁都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多一条门路就是多一分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