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建议,去大寨公社

作品:《开局1963,我每天一个致富情报

    “我对这个案子也挺感兴趣的。”齐卫东点头。


    这时,负责家宴的厨师从厨房探出头来:“徐科长,菜品都备好了,可以开席了吗?”


    “上菜吧。”徐光荣爽朗地应道。


    齐卫东不经意地往厨房方向瞥了一眼,竟发现掌勺的正是前不久送他咸鱼的胡师傅。


    看来胡师傅确实没有夸口,厨艺定然在钱师傅之上。


    胡秋明也看到了齐卫东,心中暗自吃惊。


    徐科长今天的家宴请的可都是至亲,这位齐队长看来与徐家的关系非同一般。


    随着一道道菜肴上桌,徐家众人与齐卫东围着大圆桌坐定,气氛很是热烈。


    徐建军同样是侦察兵出身,对齐卫东有种天然的亲切感,特意坐到他旁边,兴致勃勃地聊起了侦察兵的往事。


    徐家老太太坐在主位上,满面笑容地招呼道:“都是自家人,别拘束,想吃什么就夹。”


    说着,她又特意关照齐卫东:“小齐,胡师傅的川菜是一绝,你吃不吃得惯辣?”


    “没问题。”齐卫东立刻应道。


    坐在对面的马小云见老太太如此区别对待,对自己吃不惯辣的口味却从未问津,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他面上功夫十足,堆起笑容举杯道:“老太太都发话了,光荣哥,姐夫,咱们动筷吧。”


    说话间,他瞟见齐卫东略显苍白的脸色,心中有了计较。


    几轮酒下来,齐卫东始终面不改色,倒是徐建军的那个小舅子马小云,在席间异常活跃,频频向他敬酒。


    齐卫东来者不拒。


    他有储物空间作为后盾,酒量深不可测,自然奉陪到底。


    席间一派和乐融融,赵敏吃了几口菜,看着埋头吃饭的二儿子,开口问道:“卫民,分配的事考虑得怎么样了?有方向了吗?”


    徐卫民放下碗筷,认真地回答:“现在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农村建设。”


    “学校给了三个选择,一个是沪市郊区,一个是桂省农村,还有一个是晋省太行山区的大寨公社,我还没想好。”


    知识青年下乡的号召自55年就已提出,此时的北大荒等地已经迎来了不少有志青年。


    齐卫东心中不禁感慨,这个年代的政法大学毕业生真是吃香,不仅工作包分配,还有得挑。


    后世那些挤破头的选调生,跟这待遇比起来,简直云泥之别。


    徐卫民这种有知青经历的,一起步就是干部,比起66年后的那批知青,境遇已是天壤之别。


    马小云喝高了,一张脸涨得通红,大着舌头说:“卫民啊,你听表舅一句劝,肯定选沪城郊区,起码生活条件好,离家也近,家里能照应。”


    “那种穷乡僻壤,日子苦得没法说,听说有的地方一家人就一条好裤子,谁出门谁穿,可不能去。”


    穷得穿不起裤子……齐卫东觉得这说法似曾相识,好像某位金姓大侠也提过。


    赵敏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见齐卫东在一旁若有所思,便笑着开口:“小齐,你徐叔总说你是个有福气的人,这事儿你怎么看?”


    齐卫东对徐卫民的印象不错,看他正侧耳倾听,便温和地开口:“要是我来选,就去大寨公社。我好像听说,那位老人家关注过那个地方。”


    六十年代最深入人心的口号就是“农业学大寨”,只要沾上边,这辈子都够用了。


    现在的大寨公社还没什么名气,但齐卫东估摸着,不出两年,就会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徐卫民满脸困惑:“那位老人家日理万机,怎么会关注一个村子?我在京城读书都没听说过。”


    “可能……是我记错了。”


    齐卫东含糊地笑了笑,反正话已经带到,信不信就看他们自己了。


    赵敏却目光一亮,点头道:“我倒觉得小齐说的有道理,我也赞成你去大寨公社。”


    “妈知道你不怕吃苦,去那种地方更能磨炼意志,也更容易出成绩被看到。”


    她身在机关,深知组织上更愿意提拔有基层艰苦地区工作经验的干部,大寨正好符合。


    至于另一个选项桂省,虽然也艰苦,但那地方瘴气、流行病太重,她可不希望儿子一身病地回来。


    赵敏在家里向来说一不二,她一开口,徐卫民的工作去向基本就定了下来。


    宴席上的气氛又热络起来,大家继续吃喝谈笑。


    过了一阵,马小云的酒劲彻底上来了,满脸通红地连连摆手:“不行了,真喝不动了……”


    他再看那个被他灌了半天酒的“小赤佬”,喝得比自己还多,却跟个没事人似的,正聚精会神地听着姐夫讲上甘岭的故事。


    徐建军指间夹着烟,眼神里闪动着异样的光芒,嗓音低沉:“……我们135团,打仗就是不要命地往前冲!炮弹跟下雨一样,阵地硬生生被炸矮了一米。”


    “前面有个敌人的机枪眼一直在喷火,我当时只觉得胸口发闷,浑身没劲,脑子里就剩一个念头:必须炸掉它。”


    他讲得激动,猛吸了一口烟,目光扫过身旁的齐卫东,看到他穿着军大衣的挺拔坐姿,眼神瞬间有些迷离。


    说着说着,他猛地站起身,对着齐卫东“啪”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紧接着,他话语急促,声调陡变:“报告团长!侦察到新敌情!东侧,敌人新增九辆坦克,预计两小时后对我232高地发起冲击!”


    “那里是我们的命脉,一旦失守,我军后方将完全暴露在敌人炮口之下!情况万分紧急,请指示我们立即组织防御!”


    他话音一落,满桌的喧闹戛然而止。


    马小云被这突发状况弄得一愣,随即嚷嚷道:“老太太,姐夫这老毛病又犯了,真够折腾人的。”


    “你给我闭嘴!”徐家老太太厉声喝止了马小云,随后转向还算镇定的赵敏,吩咐道:“阿敏,快去老二屋里,把他前天从医院拿回来的药取过来。”


    “好,我马上去。”


    齐卫东心里清楚,从枪林弹雨里走出来的军人,精神上落下些病根是常有的事。


    徐建军显然属于病根深种的那一类。


    所幸赵敏提前打了声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