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糸州十训

作品:《空手道群英传

    明治三十年的初冬,寒雨绵绵不绝地敲打着首里城的瓦片。在县立学校的道场内,糸州安恒正注视着二十余名弟子演练新近完成标准化的"平安"套路。白色的道服在昏黄的煤气灯下划出整齐的弧线,呼喝声与雨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


    "停。"


    安恒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道场瞬间静止。他走到一个年轻弟子面前,轻轻调整对方的手腕角度。


    "形似而神不似。"他的目光扫过所有弟子,"你们在机械地重复动作,却忘记了每个招式背后的意义。"


    屋部宪通——如今已是安恒最得力的助手——上前低语:"老师,他们已经连续练习三个时辰了。"


    安恒摇头:"武道修行不在时间长短,而在是否用心。"


    就在这时,道场的门被推开,湖城以正浑身湿透地冲进来,脸色苍白:


    "安恒,出事了!"


    原来,那霸的一所分校在教授"碎拳"技法时,一名学生不慎将同伴打伤。此事被当地报纸大肆渲染,称唐手是"野蛮的琉球遗风",要求教育部门禁止此类"危险运动"。


    "长谷川主任已经下令,所有学校的唐手课程立即暂停。"湖城的声音带着颤抖,"我们多年的心血..."


    道场内一片死寂,只有雨声不绝于耳。安恒闭上眼睛,仿佛又看见了佐久川先生离去时忧心忡忡的面容。


    "你们都回去。"良久,他平静地说,"宪通,准备纸笔。"


    当夜,安恒书房里的灯火彻夜未熄。案头摊开的不是武术图谱,而是《论语》、《道德经》等典籍。他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搁笔沉思,窗外的雨声仿佛在为他伴奏。


    黎明时分,屋部宪通送来早茶,看见老师正在为写满字迹的卷轴做最后修订。卷首赫然写着四个大字:糸州十训。


    "老师,这是?"


    "唐手不仅是武艺,更是做人之道。"安恒的声音带着彻夜未眠的沙哑,"我们要让世人明白,这门艺术的真正价值。"


    十训的内容言简意赅:


    一、习武先习德,修身养性为本


    二、空手无先手,仁心止戈为要


    三、勤练不辍,精益求精


    四、尊师重道,传承有序


    五、克己忍耐,坚韧不拔


    六、明辨是非,坚守正道


    七、强身健体,报效家国


    八、融会贯通,不囿门户


    九、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十、平和处世,以武育德


    "这..."屋部宪通仔细阅读后,眼中放出光彩,"这完全符合日本政府提倡的''武士道''精神!"


    安恒微微点头:"我们要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讲述我们的道理。"


    带着这份十训,安恒径直前往县教育课。长谷川主任的办公室内气氛凝重,几名官员正在讨论如何处置这次的"暴力事件"。


    "安恒老师,你来得正好。"长谷川面色严峻,"鉴于唐手的危险性,我们正在考虑全面禁止..."


    安恒恭敬地呈上《糸州十训》:"主任,请先过目这个。"


    长谷川疑惑地接过卷轴,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逐渐缓和:"习武先习德...克己忍耐...这些理念很好。但是..."


    "唐手从来不是教人暴力,"安恒趁热打铁,"恰恰相反,它通过严格的修行培养人的自制力。这次事件正是因为没有贯彻这些原则所致。"


    他顺势提出建议:"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更加突出道德教育,将十训作为核心纲领,相信不仅能避免类似事件,还能为帝国培养品德高尚的国民。"


    长谷川与同僚低声商议后,终于松口:"可以给你们一次机会。但必须按照这个十训进行教学,我们会严格监督。"


    危机暂时化解,但安恒知道,根本问题尚未解决。当夜,他召集所有教师在道场开会。


    "我们必须□□学标准。"安恒开门见山,"同一个技法,在不同道场的解释竟然如此不同,这怎么行?"


    容宜仁表示赞同:"我早就说过,没有统一的标准,传承就会走样。"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安恒带领核心教师走遍了冲绳各县的道场。每到一处,他们不仅统一技法标准,更重要的是宣讲《糸州十训》的精神。


    在那霸的一所道场,他们遇到了强烈抵制。


    "每个师父都有自己的教法,凭什么要按你们的标准来?"一位年长的教练质疑道。


    安恒没有争辩,而是邀请对方演示"碎拳"的技法。老教练自信地击碎了三块瓦片,引来弟子们的喝彩。


    "很好。"安恒点头,"但现在请您用同样的技法,击碎这张纸而不伤及后面的豆腐。"


    老教练尝试数次均告失败。安恒亲自示范,拳头在接触纸张的瞬间收住力道,纸张应声而裂,而下面的豆腐完好无损。


    "这才是碎拳的真谛——精准控制,而非盲目发力。"安恒环视在场众人,"《十训》第二条:空手无先手。我们学习破坏,是为了懂得克制;掌握力量,是为了明白何时收手。"


    这番话折服了在场的所有人。那位老教练当场表示愿意按照新标准教学。


    明治三十一年春,安恒在首里主持了第一次全冲绳唐手教师大会。来自各地的八十余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教学标准。令人意外的是,仲宗根玄蕃也以观察员身份出席。


    "我很惊讶,"仲宗根在会后对安恒说,"你们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成了如此共识。"


    "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仲宗根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你知道吗?东京方面已经开始注意到你们的活动。有人建议将唐手纳入陆军训练课程。"


    这个消息让安恒心情复杂。一方面,这意味着唐手获得了官方认可;另一方面,他担心这门艺术会被改造成纯粹的杀人术。


    果然,几个月后,一队来自东京的陆军军官来到冲绳"考察"唐手。带队的中村少佐明确表示:"帝**队需要实用的格斗技术,而不是哲学理论。"


    在演示环节,军官们对"型"的练习显得很不耐烦:"这些花架子在战场上有什么用?我们要的是能快速制敌的技巧。"


    安恒亲自上场演示。他请中村少佐用军刀攻击自己。在刀锋劈下的瞬间,安恒侧身避开,手刀精准地切在对方手腕,另一只手同时控制住肘关节。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军刀应声落地。


    "这不是花架子,"安恒平静地说,"这是千百次练习后形成的本能反应。"


    中村少佐揉着发麻的手腕,第一次露出敬佩的表情:"请继续。"


    安恒趁机解释:"型''的练习看似重复,实则是为了在肌肉中刻印正确的发力方式。只有在平日千锤百炼,在实战中才能发挥出来。"


    他特别强调:"而且,《糸州十训》的核心是培养军人的品德。没有武德的军人,就像没有鞘的刀,终会伤及自身。"


    这次演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陆军不仅采纳了唐手作为训练科目,还特别要求将《糸州十训》作为教材的一部分。


    "你们为帝**队做出了贡献。"中村少佐临行前表示,"希望今后能继续合作。"


    消息传开,唐手在冲绳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曾经被视为"野蛮遗风"的古老武艺,如今成了"为国效力的传统体育"。学习的人数急剧增加,连日本本土都开始设立唐手道场。


    然而,在表面的繁荣之下,安恒始终保持着清醒。某个月夜,他与松村宗棍在首里城址散步时,道出了心中的忧虑:


    "我担心我们正在失去唐手的本质。现在很多人学习它,只是为了实用价值。"


    松村停下脚步,望着月光下残破的守礼门:"还记得樱花吗?无论人们欣赏它是因为美丽还是因为它象征武士精神,樱花本身并没有改变。重要的是,每年春天,它依然会开放。"


    这番话点醒了安恒。次日,他在教师研习会上宣布:


    "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始整理更高级的型。不仅要统一外形,更要记录每个型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这项工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许多型的原始意义已经失传,不同流派的解释也大相径庭。安恒不得不四处寻访老一辈的练习者,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拼凑真相。


    在寻访过程中,他意外地在那霸港边遇到了容宜仁。老人正在一所简陋的私塾里,向几个孩子传授琉球语。


    "您这是?"


    容宜仁微笑:"武艺你们来传承,语言就交给我吧。总不能让孩子们完全忘记祖先的语言。"


    安恒深受触动。他邀请容宜仁参与型的整理工作,特别是那些用琉球语命名的型。


    "比如''王师''这个型,"容宜仁解释,"其实原名是''ウーシー''(Ushii),在古琉球语中是''牛''的意思,模仿的是牛角的动作,后来才被雅化为''王师''。"


    这样的发现让安恒更加坚定了保存文化内涵的决心。在修订教材时,他坚持为每个型都注明琉球语原名和文化背景。


    明治三十三年,《糸州十训》已被全日本的唐手道场采用。就连东京的讲道馆也派人来学习这套教学体系。曾经被视为边陲小岛的特产,如今成了全国瞩目的武道。


    这年秋天,安恒收到一封来自鹿儿岛的信。寄信人竟是隐居多年的佐久川宽贺。信中只有短短数语:


    "闻十训,甚慰。道在德不在术,切记。"


    安恒将信小心收好,独自来到佐久川家的旧庭院。经过这些年的荒废,庭院几乎被野草淹没,唯有那株苏铁依然挺立。


    他在苏铁树下挖出一个陶罐,里面是佐久川离去前埋下的几卷秘传书。安恒没有翻阅,而是原样封好,重新埋入土中。


    "时候未到。"他轻声自语。


    当晚,在每月一次的教师研习会上,安恒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


    "从明年起,我将不再直接管理各个道场的事务。所有教师都要独立负责自己道场的教学,只需遵循《糸州十训》的原则即可。"


    屋部宪通大惊:"老师,这怎么行?没有您的指导..."


    "雏鹰总要自己飞翔。"安恒微笑,"而且,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展开一幅新的蓝图:"我要开始编写《唐手大全》,将我们所知的一切系统记录下来。这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百年之后。"


    道场内鸦雀无声,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决定的重量。


    "还记得十训第四条吗?''尊师重道,传承有序''。"安恒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现在,轮到你们成为传承的桥梁了。"


    会议结束后,安恒独自留在道场。月光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缓缓摆出三战立的姿势,感受着气息在体内的流动。


    二十年的心血,终于让这门濒临失传的艺术重获新生。但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传承,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窗外,晚风拂过首里城的废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不屈的故事。而在各个道场中,新一代的练习者正在用他们的汗水,续写着这个故事的新篇章。


    安恒闭上双眼,在寂静中仿佛听到了来自未来的声音——那是百年后的练习者,依然在诵读着《糸州十训》,依然在演练着古老的型,依然在传承着琉球的魂魄。


    薪火相传,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