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 12 章
作品:《读你千遍》 林栖看着手机屏幕上,沈砚那条,关于“亲自下水”和“银杏道”的回复,忍不住笑出了声。
她爽快地回了三个字:“好。那一会见。”
看到她爽快又带着一丝期待的回复,沈砚嘴角的弧度,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就再也没有落下去过。
他回复了最后一条短信:“好。不用着急,慢慢准备。一会见。”
放下手机,他站起身,走到书房的落地窗前。周日的阳光,明亮而不灼人,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他的心情,也如此刻的天气。
没有了初见时的试探与心动,也没有了清晨短信里那些机锋文字的乐趣,此刻沉淀在他心底的,是一种非常笃定而踏实的喜悦。
像是漂泊了很久的船,终于看到了确定无疑的、属于自己的港湾。
他没有怠慢,但也如他发给她的信息那般,不疾不徐。
他认真地挑选了一件质感很好的烟灰色羊绒衫,搭配一条合身的炭黑色休闲裤。没有穿正式的衬衫西裤,因为他想让她见到他最放松、最真实的一面。
临出门前,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四十岁的沈砚,眉梢眼角,已经有了岁月沉淀下的痕迹,但此刻,他的眼睛里,却有了一种很久违的、属于年轻人的、明亮的光彩。
他知道,那束光,是被一个叫林栖的、有趣的灵魂,重新点亮的。
他拿起车钥匙,准时出门,向她的方向驶去。
车窗外,是这个城市最美的秋日风景。
而他知道,他正要去见的,是比这满城秋色,更动人的风景。
林栖在衣柜前纠结了很久。
她想穿得随意一些,毕竟只是去公园散步。但又隐隐地,想让他看到,和平日里那个,穿着衬衫长裤的“林博士”,不一样的自己。
最后,她选了一件,颜色饱满、质地柔软的酒红色毛衣,将头发,利落地,扎成了一个丸子头。
沈砚将车子在她公寓楼下不远处的一个不碍事的位置,稳稳停下。
他没有鸣笛,也没有打电话催促,只是拿出手机,给她发了一条信息:“我到了,在你楼下。不急。”
然后,他便放下手机,将座椅稍稍调后了一些,目光,落在了她公寓楼的单元门口,安静地等待着。
大约五分钟后,那扇门被推开,一个身影走了出来。
他的目光,瞬间就被牢牢地锁定了。
今天的她,和昨天很不一样。
如果说,昨天在美术馆里那个穿着素雅、神情沉静的她,像他说的那只雨过天晴的天青色汝窑瓷碗,内敛、清冷、需要静心去品。
那么此刻,穿着一身温暖又明艳的酒红色毛衣的她,就像是……一团在秋日阳光下,活色生香的火焰。
阳光照在她身上,那酒红色显得愈发饱满、热烈,将她的皮肤映衬得洁白如玉。她扎起的丸子头,露出了修长、优美的天鹅颈,整个人显得利落、清爽,又带着一丝慵懒的、属于周日的娇憨。
在他看到她的同时,她也发现了他。她朝他笑了笑,那笑容,比这秋日正午的阳光,还要灿烂。
沈砚立刻推开车门,迎着她走了过去。
在她走到他面前时,他停下脚步,目光从上到下,毫不掩饰地、细细地打量了她一番。
“我昨天还在想,该如何准确地形容你。”他开口,声音里带着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深深的笑意。
“现在我有了答案。”
他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
“你既是那只,需要静心品味的‘雨过天晴’。”
“也是这团,能点燃整个秋天的,‘胭脂红’。”
说完,他为她拉开了副驾的车门,像昨天一样,手掌,护在了车门的顶框上。
林栖笑着坐进去,“沈先生,你还没见识过我衣柜的颜色呢。恐怕你明天见我,又有了另一个不同的答案。”
沈砚为她关上车门,脸上的笑意,在他走回驾驶座的这几步路上,变得愈发明显。
他坐进车里,系好安全带,却没有立刻发动车子,而是侧过身来,看着她。
“林栖,你真是……”他笑着摇了摇头,似乎在感叹,也似乎在欣赏,“总有办法,把一句最动听的情话,不动声色地,包装成一句玩笑说出来。”
他看着她因他的话而微微有些惊讶的表情,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
“不过,在你刚才那句话里,我听到的重点,不是你的衣柜,也不是我明天会有什么新答案。”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专注地锁在她的眼睛里。
“而是‘明天见我’,这四个字。”
他看着她的脸颊,又开始泛起那抹熟悉的、可爱的红晕,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林博士已经提前,把明天的时间,也预定给我了?”
他把问题抛回给她,语气里,是藏不住的欣喜和期待。
“如果是这样,那我恐怕……会非常、非常期待,能有机会,看遍你衣柜里所有的颜色。”
林栖一下子着急起来,连声音都变成了小声的嘟囔:“我说的明天是泛指…”
看着她着急紧张的样子,沈砚脸上的笑意再也绷不住,化作了一声低沉而愉悦的笑。
他连忙收敛了一下,怕她恼羞成怒,但眼里的笑意却是怎么也藏不住。
“好好好,”他举起一只手,像是投降一般,语气里满是安抚和纵容,“泛指,就当它是泛指。”
他嘴上这么说着,为她挽回了一点面子,但紧接着,他就倾过身,将安全带向她这边拉近了一些,确保它是舒适的。这个靠近的动作,也让他们的距离瞬间拉近。
他看着她的眼睛,声音压低,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温柔的决定性。
“不过,我这个人做事,喜欢把‘泛指’,落实成‘特指’。”
“所以,”他清晰地陈述他的计划,“明天,也就是周一,下班后,我来接你,我们一起吃晚饭。就这么定了。”
他没有用问句,而是用一个温柔的、不带任何压迫感的陈述句,直接帮她,也帮他,把这个“泛指”的明天,变成了确定的约定。
说完,他没有再给她继续紧张和反驳的机会,而是直起身子,发动了汽车,将车子平稳地汇入车流。
“好了,现在不想明天的安排了。”他目视前方,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说,“我们先去看看,属于今天的,最漂亮的银杏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