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古画上的简化字
作品:《觉醒SSS级鉴宝神眼,宝物无所遁形》 眼见刘亦博把报价提到了五万,马嘉的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而坐在对面的马铁权的脸上也显得轻松了许多。对于他这样的煤老板,土财主来说,多少钱也就是个数字,他不在乎。可要是当着这么多人,丢了面子,他无论如何是接受不了的。
关键时刻,刘亦博出手了。原本就有意把自己的闺女介绍给刘亦博的,这回马铁权更坚定了这个念头。
“五万五!”
这回的宁国杰缓了缓,见没人报价后,才举手。也没敢多加价,报了个五万五。
“李道!这幅画你真的想要?”
点点头,李道的嘴角微微向上勾了一下,说道:“好东西我怎么能放过呢。”
“那我还往上加价吗?”
刘亦博有点儿有点儿吃不准李道的想法。
“加呀!那个周维正跟你未来老丈人叫板,你还不把他狠狠收拾一顿。”
“啊!六万五。”
刘亦博咬着牙又叫了一口。
他叫完价儿,原本有心思下手,还在观望的人也跟着举手报价。很快就把这幅画的价钱抬到了二十五万。
刚刚还在得意扬扬的周维正,这个时候的脸就跟红绿灯一样,红一阵、绿一阵。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态的发展完全脱离了他原本的预料。
原本,他是舍着老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把马铁权这幅画说成了仿品。目的就是激怒马铁权按他的路子走,把前面那两幅画买到手。全场的人或许都没看上,可周维正的眼光独到,知道二十万以内入手,就是漏儿。要是十万以内拿下,那就是大漏儿了。
可没想到,经刘亦博和宁国杰这两个人一搅合,他精打的算盘眼看着就碎了。不但低价儿收那两幅画的美梦醒了,眼看还要赔进去不少的钱。他能干吗?
站起来,脚底下就开始先后挪。
“周先生!我这画儿拍得这么热闹,你不留下来看看到底能拍多少钱吗?还有,那两幅画儿我还给你留着呢。”
马铁权这边儿看着场中央的拍卖经过,可眼睛还盯着那边脸色不断变化的周维正。眼见他要开溜,马铁权赶紧发话,把周维正架上去,下不来了。
“啊……”
先愣了一下,周维正脸一红,说道:“没……没有!我哪能走呢,我就是、我就是想再看看这幅画。”
“好啊!请!咱们一起,走进了看。”
说着,马铁权就起身上前一把拉住周维正的手,一起往场中央走。
场下的人也跟着起哄架秧子,把周维正弄得不上不下的。
这功夫,场下的买家儿,已经在刘亦博和宁国杰的搅合下,那幅画儿的价格已经来到了二十五万。
而在宁国杰喊出二十七万后,现场就没有人再出价儿了。
“李道!这幅画儿真值二十七万?”
刘亦博的心里还是没有底儿。
李道微微一笑,说道:“值不值得那是后话,反正这次你的未来老丈人可是赚大发了。就看他能不能舍下脸来,按住周维正了。”
两人正说着,场中央的那位漂亮女主持人高声宣布,“这幅宋代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被这位先生拍的。恭喜!恭喜!”
宁国杰可能这辈子第一次这么露脸,可这小子脸上没有一点儿高兴的表情,反而是慌慌张张,一脸的不知所措。
李道赶紧冲他摆手,让他稳着点儿。
“二十七万,李道!这幅画儿好像……”
没等刘亦博的话说完,就被李道摆手打住了。
“你快看,你老丈人冲姓周的下手了。”
果然,站在场地中央的马铁权故意提高了嗓音,说道:“周先生!我这幅画拍出了二十七万。还行,我挺满意。咱们事前说的话还算不算数啊?”
马铁权这话说得很随和,可话里带着刀子,直接把周维正又往前推了推。意思很明显,当着这么多行儿里人,还有商场上的合作伙伴儿的面,他可不敢把刚刚说出去的话硬收回去。这个面子他可丢不起。
“呵呵……马老板!多大点儿事儿啊!不就两幅画儿嘛!二十七万一幅,我要了。”
说完,一摆手就让手下去办了。
“马老板!我倒是想见一见拍下这幅李唐《万壑松风图》的先生。”
周维正看向宁国杰,又看了看刘亦博。眼神中满是愤怒和不甘。
马铁权自己也想见见这个把他从水深火热之中捞出来的“大救星”。
说这话,两人就想着宁国杰那边儿走。可宁国杰哪见过这架势啊,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往李道这边儿走。
“嗯!这位先生!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这么看重这幅画儿?”
周维正先一步截住了宁国杰,开口问道。
“我……”
宁国杰哪儿能说明白呀!只剩下干嘎巴嘴,不知道说什么了。
“周先生!这幅画儿是我拍下的。宁大哥只是给我帮帮忙。”
李道赶紧走过来,解了宁国杰的困境。
“你?”
周维正这下明白过来了,回过头来,看着李道:“李先生!我应该想到,是你在背后出招儿。今儿个来到这儿的人,除了金国群金先生外,对古画也就你我还算懂点儿。”
周维正的话说得很狂妄,也不在乎现场其他行儿里人的脸面挂不挂得住。
李道微微一笑,说道:“周先生!我可不敢这么说。对画儿我是有点儿粗浅的认识,但可谈不上精通。”
“呵呵!那你是太谦虚了。”
周维正阴冷着说道:“别的先不说,我想请李先生说说,你为什么肯出二十七万拍下这幅画?难道李先生认为这是一幅李唐的真迹吗?”
微微一笑,李道说:“在我看来,这幅画还真就是一幅李唐的真迹。”
这句话一出口,不但是周维正吃惊,就是马铁权,包括刚才给他捧场出价儿的人也感到吃惊。
“呵呵!那请李先生明说,这幅画上的这个简体的‘万’字怎么解释呢?”
周维正逼问了一句。
呵呵一笑,李道说:“这很简单,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简体字。历代文人,在写字的时候都会多少写一些简化字。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有三百二十四个字,其中一百零二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三分之一。欧阳询的《九成宫》有一千零一十九个清晰的字,其中一百六十四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六分之一。”
说完,微微一笑,李道接着说:“有了这么多的简化字,一张宋代的古画上出现一个简体的‘万’字也正常。”
这段话说完,周维正双眼一闭,心里的懊悔差点儿把他冲得晕过去。

